民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究
時間:2022-02-03 10:09:09
導語:民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服務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自主創業,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學院深度實踐產教融合理念,融合課程與崗位,將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互融,進入良性運行軌道的漳州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通過入駐企業團隊與學生創業團隊,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運行過程中,推行課程崗位實踐,在專創課程融合突出“階梯性”、“適用性”和“融通性”,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關鍵詞:產教融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改革背景
學院秉承“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理念,深入貫徹國務院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推進產教融合要求,將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立足學院天然的集團辦學優勢和所處的經濟開發區企業資源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學院利用企業入駐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平臺的優勢,借力發揮,圍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設置課程,讓更多的在校生參與其中,通過企業進駐,促成“校中廠”實體落地,為課程融合崗位實施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空間和時間可能。
二、主要目標
創新是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情境改進或創造新的方法、元素、路徑和環境等行為。創業是最初內涵為“創辦企業”,目前從廣義的角度解讀,即識別機會,整合資源,將創意付諸實施的精神和能力。正如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因此我們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就業壓力所迫,而是時展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的自然屬性。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創業,但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點上突破”——培養個別的精英,而在于“面上覆蓋”——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如果說工學結合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必然手段,那么創新創業教育則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養成職業行為的重要環節。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院定位“專創課程融合架橋-思維創新技能磨練鋪路-校企生師機制建設突破-優質技能培養引領”為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主要目標,將創新創業訓練課程模塊和專業課程模塊整合,解決了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匹配度不強乃至脫鉤問題,學校、企業、教師和學生四方聯動有助于形成人才培養合力(圖1)。
三、多渠道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1.構建“校企協同,專創課程融合”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學院在培養過程中充分利用校企聯合搭建的創新創業園區平臺,打破原有工廠實習缺乏教育性、學校學習缺乏實踐性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瓶頸,在課程中融入企業情景,創新性的突出“人文通識教育的適用性”、“專業課程實踐的階梯性”和“創新創業類課程學分認定的融通性”。2.營造創新創業文化環境。學院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環境熏陶,毗鄰創新創業園區的學院圖文信息與通識教育中心成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場所,該教育中心是由圖書館、書畫館、閩南民俗館、奇石文化館和紅色記憶館等五館組成,學生在學習之余徜徉在各個場館,可以充分領略校園文化、閩南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的創意與品位,領悟創新實質,修煉創業恒心。3.打造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團隊。學院對參與學生創新創業的學生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與課程教師交流協調,組成課程實踐導師組。2018年學院新增專職創新創業指導教師13名,組成課程實踐指導教師組16個,指導教師組實現課程研討常態化,經常性組織交流與培訓,雄厚的指導教師隊伍力量為課程崗位在創新創業園區的扎實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校企合作共建雙創活動。學院創新創業園區一方面將企業引進來,另一方面讓園區服務社會理念走出去。2017年以來,園區與青蛙王子、吉馬集團酒業公司合作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并進行項目推介;園區與當地社會勞動保障局合作,取得SYB創業培訓機構資格,為大學生開展創業進行培訓,有600多位學生參加培訓并取得證書;園區與福建滿釔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有50多位學生參加創業實戰講座培訓,提高學生創業意識;園區與龍文區創客龍工場合作,在創客龍設立實踐操作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業理念和經營積累。
四、多措施保障專創課程實施
1.組織保障。學院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的高規格創新創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2018年創新創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新增1名副組長,主要負責崗位課程的協調與頂層設計,在已有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產、學、研、訓、創”一體,創新性的建設5個產業學院,并由二級學院負責人擔任中心及產業學院領導,有利于協調創新創業課程與產業學院專業課程融合工作。2.制度保障。學院在創新創業園區原有基本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根據專創課程開設的發展需要,陸續修訂頒布了各類管理辦法,如《關于在入駐創新創業園區企業實施專創課程的若干規定》、《課程替代與學分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創新創業園專創課程教學診斷制度》,以確保園區專創課程實施開展規范有序。3.設施及資金保障。2018年創新創業園區新增創新創業工作室32間,新入駐5個學生團隊和6個企業團隊。園區內設有多媒體教室、團隊工作室、洽談室、路演廳、展示廳,良好的設施為崗位課程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院按照每生30元的標準設立園區專項建設經費,確保專創課程教程購買經費、活動經費、項目經費等各項專項經費得到正常使用。
作者:陳金山 戴麗琴 蘇元章 單位:漳州理工職業學院
- 上一篇:標準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變革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