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農村初中生數學作業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7-05 10:01:00

導語:獨家原創:論農村初中生數學作業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論農村初中生數學作業現狀與對策

摘要: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進行,改變傳統的被動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自覺的、主動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中,作業也是重要的一環。,可以想象部分學生對作業并無多大熱情,每天機械地做作業,應付了事,抄襲作業的事時有發生,種種原因已深深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初中生,數學作業

引言: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都相應的加強了,在數學作業方面,也進行了洗涮,然而量多、單一、機械、重復等束縛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學生作業負擔依然過重,學生在作業問題上還是不能發揮到最好的效果。本文針對新課程下數學的教學,首先針對數學作業的現狀提出幾點問題,繼而提出幾點策略,最后做一次總結。

新課程下,學生有以前的被動變成現在的主動,課堂上的老師為主體的地位也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但是一項新的教學方式提出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里先讓筆者談談新課程下的問題:

1.數學作業問題要的是學生的自覺,對農村初中生來說,由于家庭的工作很多,很多學生都是下課回到家還要干活,那樣老師布置下來的作業就沒法完成,由于缺乏檢查,很多學生只能抄襲同學的作業。

2.作業缺乏趣味;作業的內容單一。往往都是老師布置,學生不加選擇的進行做題,局限于基礎知識的訓練。有時純粹是一刀切,通過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在“題?!袄锓磸陀柧殹R灾翆W生感到作業沒有一點新鮮感。作業的形式大致為死記概念、公式,苦練基本題型;掌握解題竅門。一句話,用死記硬背來代替生動的創造。過多的強調模式化,統一化,答案標準化,排斥因材施教,否定群體差異,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層次的學生得不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是講究思維的科目,數學作業可能很難,對于初中生來說,可能會對數學作業反感,一看到不會的作業就產生了厭意,在這里筆者還有親身經歷。記得初中時,本來數學作業就那么多,再加上數學作業有那么難,當時我們就不想去做它了,老師又要我們按時完成,看到無趣的作業還有那么難,除了抄答案還會有別熱選擇嗎?

3.由于農村初中班級的人數比較多,老師對作業的要求不嚴格,只是點下同學有沒有交夠。而沒有認真批改作業,導致學生的自覺性差,還有就是不懂的問題,老師也沒有圈出來,那樣會讓學生覺得,“交不交是一樣的,反正老師有不認真批改”。那樣很多學生只是形式上的做作業。

4.折疊圖形、設計圖形等動手操作題偏少。理論題偏多,實際操作題很少,抽象題多,實踐活動、動手操作題少,特別是與生活聯系結合的題目更少。作業的設計缺乏多元性。數學是一門探索性強的學科,要使學生掌握某種數學知識,應強調理論與實際、學生大量的作業是局限于數學運算,純粹的計算,生活運用題很少,很少有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5.顯然,這些機械、滯后、封閉的作業模式,缺乏與社會生活的廣泛聯系,無法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新課程標準是關注人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釋、合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在作業中能進一步的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心理作用;那就是大心理戰,因為數學是一門思維性比較強的科目,有的學學生的成績很好,但也有的學生的成績很差,那樣差的學生就會產生自卑感,一看到自己的作業和聰明同學的不同,就會懷疑自己錯了,那樣很容易就抄襲他人的作業,好的同學也會因為覺得自己好啦而驕傲,認為作業那東西很容易不記得一提,因此不重視作業。

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業應該是課程動態的生長性的延伸,是對課程意義重建與提升的創造過程。對作業的認識,我們應該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據各個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發展狀況,筆者針對問題做出幾點看法:

1.自由型,合作性;就是加大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討論,比如可以采用互動的形式,那樣同學遇到難的問題,就可以提出來通過大家的討論得出結果,也可以通過小組型,就是幾個人一起,通過討論得出結果,因為數學是邏輯性比較強的科目,如果能集多人的思維。

2.興趣型,實踐型;由于數學是一科比較煩的專業,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布置一些創新型的題目或者實踐型的題目,這類作業主要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利用探究發現,交流合作或獨立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自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3.數型結合;那樣可以加大數學的領悟能力和學生的興趣,老師講課容易,學生領悟能里又會加強。那樣一些難的題目也能通過圖形解決,還擴大了學生的思維。

4.嚴格型;首先,老師就要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哪一道錯了都要認真批改,農村的班級學生很多,可能老師改不完,老師可以通過分段批改,就是讓一部分學生先交,后一半學生下一次交,這樣輪著來上交,可能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其次,學生認真對待每次的作業,老師可以相應的把一些作業題放到測驗卷中,那樣學生會更加努力學習,把以前的被動變成了主動。

5.實際型;老師要根據同學的實際狀況,對作業進行修改,比如說,以前的作業以多為主,新課程下,可以相應的減少作業的負擔。老師也要對學生實施多問多交流。老師還要對農村生的心理進行相應的開導,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壓力比較大,老師要對好同學進行鼓勵,差同學進行安慰。

6.價值型,表揚型;就是對學生說明作業的作用,還要對他們讓他們明白作業的價值,培養學生做作業的習慣,老師可以通過分等級的給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或且進行作業評價,通過同學和老師的觀察,找出最好的同學出來,同時到了期末相應的給予獎勵。那樣同學的自覺性也會提高。

7.探究型;“問題的結論往往隱藏在較深的層次,需要學生去挖掘;條件和結果之間往往存在著較大的距離,需要學生去跨越;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往往不太明確,需要學生通過嘗試錯誤,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來尋找?!边@就是探究性。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學習”?!疤骄繉W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總結:教與學的問題是教師和學生的問題,連接教師和學生的重要紐帶是作業,要解決作業問題,新課程的數學的改革。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我們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新作業模式,是適合素質教育需要、適合學生全面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