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理念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8 05:04:00
導語: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理念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培養創新人才在我國已經完成了政策轉向,但由于長期以來傳統的社會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學實踐慣性等因素的影響,理念的陳舊和落后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些教育實踐行為,創新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基于此,仍應首先在理念上進行更新和轉變,樹立個性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目的觀;充滿活力、協調發展的現代教育制度觀;適應創新人才差異發展的教育教學實施觀;基礎性、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相結合的課程結構觀;多元化、發展性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觀。
[關鍵詞]創新人才;人才培養;教育創新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倡導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但作為政策導向,開展大規模的研究和實踐則是以20世紀90年代后期為開端。時至今日,應該說我國已經完成了創新人才培養的政策轉向,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由于長期以來傳統的社會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學實踐慣性等因素的影響,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并不令人樂觀,理念的陳舊和落后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些教育實踐行為,創新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基于此,我們仍應首先在理念上進行更新和轉變。
一、個性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目的觀
教育目的觀是關于人的培養規格的觀念,它從根本上決定了人才發展的方向。大量事實表明,具有創新成果的人才無不具有扎實的素質基礎。有人通過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素質構成進行分析,得出知識廣博、文化知識基礎深厚、創新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素質是高科技創新人才的素質構成?,F代人才觀的研究結果也證明,現代人才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與個性健康發展相統一的人才。因此,著眼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只盯住創新人才成長的某一方面素質,而要樹立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一發展觀給培養創新人才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從人的本性上來講,人是具有創新特性的,正是由于人的不斷創新,才使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發揮出潛能?!叭诵员静皇且环N實體性的東西……真正的人性無非就是人的無限的創造活動?!蓖瑫r,人的創新是以人的自由存在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把人的自由看成是人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自覺、自為、自主的狀態。這種自覺、自主、自為的狀態,正是人的自我決定、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的前提。缺乏了自覺、自主、自為的狀態,人的創新就沒有實現的根基。
另一方面,人的個性的全面、和諧、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學說的重要觀點,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理論依據。根據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論述,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個性發展是統一的。人的發展是個人在勞動、社會關系和個體素質諸方面全面自由而充分的發展。樹立個性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目的觀,無疑為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充滿活力、協調發展的現代教育制度觀
教育制度是指建立的規范化和定型化的教育活動行為方式與教育交往關系結構,它體現為一定的教育組織結構、結構間的聯系方式、結構功能及其實現方式。它對教育活動的展開施加著結構性限制。一方面,教育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生活的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僵化的、不適應時展的教育制度則會阻礙和限制教育生活的展開,進而束縛創新人才的成長。從整體來講,教育制度是整個教育系統結構的組織制度,包括教育領域內的機構設置、管理權限劃分制度、各級各類教育辦學主體的結構體系和有關的政策、法令、規定等。教育制度是制約創新人才培養的剛性條件。它調節著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各級各類教育主體的辦學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制度過于劃一,高度集中,束縛了創新人才的成長。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在這一文件及其以后相關文件精神的指導下,我國教育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突破,但問題仍然很多。計劃型的教育體制使得教育的管理權還比較集中,利益分配關系沒有得到很好的協調,教育教學活動的運行機制還不夠流暢,從宏觀整體上使得教育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教學活動內部的運行機制建立不起來。所以,教育體制改革應以建立現代教育制度為價值取向,以質量、效率、公平、協調共進為原則,為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建立起充滿活力的機制。比如建立政府與學校之間的平等契約關系,為高質量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政府與社會環境,實現辦學主體的多元化;實行教育所有權與辦學經營權的分離制度,調動廣大辦學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校的辦學活力和競爭力,為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提供多樣化的學校條件;科學劃分各級政府的教育管理權限,明確各自的權、職、能、利的關系,推進和實現學校自主管理,等等。
三、適應創新人才差異發展的教育教學實施觀
人生來就有先天的個別差異。在后天的發展和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接受的教育和社會影響也大相徑庭,每個人的興趣和發展方向同樣存在著差異。同時,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我們應樹立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人才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要有寬容大度的人才質量觀,要堅信創新是人的天賦,人人都有創新意識和能力,人人都會做出創新性的成果。因此,教育不是消除個別差異,而是尊重個別差異,在學生已有性格、能力、興趣、情感等方面差異的基礎上,按照適合學生特點的方式來施教,促進人才的差異發展。最好的教育教學方式就是個別教學。因為它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個體發展與成長的需要。
以班級授課為主的現代學校教育教學制度的建立,在滿足大工業生產對大量熟練勞動工人的需求方面、在提高教育教學的投入產出效率方面做出了貢獻,但在適應個別差異發展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評價措施、統一的教學管理,同一個老師同一時間教幾十甚至幾百個學生,顯然是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發展的。這樣的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也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健康成長。創新是人的天性,創新也有個體差異,因此創新人才的培養也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一要樹立學生個性發展觀,二要認真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三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四要針對個別差異,采取具體有效的教育教學措施。四、基礎性、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相結合的課程結構觀
課程結構是課程內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間的組織形態。它包括課程宏觀結構和課程微觀結構。宏觀結構解決的問題是,根據培養目標應設置哪些課程,各種內容、各種類型、各種形態的課程的相互結合如何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應。微觀結構解決的問題是,每門課程的內容如何兼顧知識、學生、社會的需要和可能。人才的質量規格與課程結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課程的結構決定課程育人功能的實現。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改革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課程的整體結構問題,它需要從課程的設置、內容的選取、不同門類、不同形態課程的關系中為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合理有效的課程機制。在我們看來,樹立基礎性、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相結合的課程結構觀是創新人才培養應當秉持的課程理念。
基礎性強調學生對基礎性課程內容的掌握,它是解決創新人才成長需要的深厚素質基礎。沒有深厚的素質基礎,創新人才的創新就失去了持續發展的根基。均衡性強調的是課程形態、課程門類、課程內容的統一、連續和穩定,強調各類、各門課程課時分配的合理以及各類、各門課程內部內容之間的比例恰當,比如不同學段課程形態、門類之間要合理銜接,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時間分配要合理,教材內容學術性與工具性、知識性與實踐性、科學性與人文性等之間的比例要恰當,等等。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并沒有明確的發展定向,也不可能為學生確定具體的創新發展定向。均衡設置課程有利于為各級各類創新人才的未來成長提供全面發展的基礎。綜合性強調的是課程類型的多樣化、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綜合性。這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和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需要。創新的方式是多樣化的,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越來越體現為綜合集成創新,創新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體現為整體的綜合素質,課程的綜合性就是要為這樣的目的服務。選擇性解決的是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問題,有利于促進多樣化創新人才的成長。面對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不同個性的學生,需要設置多樣化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多樣化的課程有利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讓學生自由選擇,就可能為多樣化創新人才的成長奠定基礎。
五、多元化、發展性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觀
就教育內部而言,從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體制、招生制度、辦學體制到課程設置、教材編制與發行到具體的教學過程、方法選擇等各個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創新人才的培養,其中制約作用最大的因素是統一的評價標準。在經常性的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考核、評估工作中,往往是一個標準評價到底,重考核、重比較、重選拔,忽視對象、類型的差別,缺乏發展性過程性的診斷和鼓勵性評價。結果就是不管什么樣的評價,最終都朝向一個模子努力,本應是人的內在本性自然流露的創新品質就在這種種考核、評估中被泯滅了。評價不只是考核,在大多數情況下,評價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評價的存在本身并不是罪過,錯誤在于評價的標準、方式、過程存在問題。因此,建立多元化、發展性的教育評價制度是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評價的根本。
建立多元化、發展性的教育評價制度,一方面是要在教育管理、招生考試、辦學體制、教學水平等的評估方面針對各級各類教育和學校的特點和需求,確立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和辦法,形成多元化、發展性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另一方面就是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辦法。所謂多元化、發展性的教育教學評價辦法就是指在教育教學評價的理念、目的、主體、標準、內容、方式、過程以及結果的解釋與運用等方面以多樣化發展的理念和方式來展開的評價。所謂多元化是指評價的標準要適合人才類型的特征,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評價的標準、內容、方式、過程等方面要多元化。所謂發展性是指評價以評價對象的發展和提高為判斷標準,以相對標準而不是以絕對標準開展評價。它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動態性。長期以來,評價往往被用作管理、考核、選拔的手段,評價過于注重絕對性標準,注重評價對象的一致性。結果造成了學生發展的同一性,所謂“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扼殺了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創新思維。創新人才的成長特點恰恰是不同步、各有千秋。因此,對創新人才的評價,應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內容、方式、過程,對評價的結果也要給以多元化的解釋。
- 上一篇:現代教育督導觀探析論文
- 下一篇:教育家類本性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