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2 12:58:00

導語:獨家原創: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對塑造學生健全人格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針對如何在語文教育中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語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素質教育作為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其核心就是在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目前,我國的職業學校教育正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挑戰,招生形勢嚴峻,生源素質下降。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得知部分職校學生作為弱勢群體,背負差生標簽,心理不夠健康,人格不夠健全。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對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思想意識、認知方式和認知結構,影響著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如何健全學生人格,作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了職業教育者面前,急迄解決。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格的影響是深遠而長久的,但人格的形成則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有耐心,不能只追求眼前看得見的成績,而應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在傳授知識時,更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我們不僅只在課堂內滲透,而且要把它引向課外,把學生帶進那些優秀文學作品中,讓那些高尚的靈魂去影響他們,感化他們。

一、更新語文教學觀念,增強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自覺意識

語文教學的改革首先就是語文教育思想的改革,過去人們理解語文教學,往往只限于單一的課堂教學,只限于單純的知識教學,這種單一的語文教育思想使語文孤立化,隔離了人和現實生活,抽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導致了語文教學的教條化。首先,語文教學應先關注的是人,是人的發展,除了學校的語文教學外,還有家庭和社會語文教育,做到在生活中處處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不僅學習語文知識,還得到語文能力、智力和思想等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善于利用語文教學,提高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意識

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應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但在具體的語言學習中,卻蘊含著知識、能力、智力、思想等教育因素。學生在獲得與語音、語法、邏輯、文學藝術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聽、說、讀、寫能力,通過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分析、綜合、想象、創造等思維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并同時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審美情操的陶冶,得到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的感染和優良習慣的培養,使健康人格的培養寓于知識教育之中。所以,語文教學既不是單純的語文技能訓練,也不是架空的人格品德教育,而是體現著知識、能力、智力、思想各種教育因素統一存在、綜合發展、共同發揮的整體功能。學生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審美意識不斷增強,知識視野不斷開闊,思維方法不斷優化,這些都是提高語言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礎,我們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審美陶冶中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使語文教學與培養健康人格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三、重視課堂拓展,充實文化底蘊

語文學科是一門具有廣闊的兼容性的學科,其內容涉及歷史、科學、藝術、體育、哲學等許多學科的知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知識容量,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素養。讓學生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查找和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樣,自然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豐富課外生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健康人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谒枷虢逃蛯徝捞找敝屑橙⊥晟谱晕胰烁竦那楦辛α?,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為此,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積極的人格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興味。它可以和課堂教學適當配合,當然不必處處配合。比如,每個學期可以組織學生外出游玩一兩次,師生從中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風土人情;鍛煉觀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除了集體組織之外,我們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讓他們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然要學習有關知識,學會觀察,學會欣賞,提高語文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耐心、細致、沉穩、勇于開拓的性格。

五、注重師生雙邊活動,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語文教學活動中既有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也有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既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要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感悟到了文學形象,體味語言文字的魅力,表現個人情思,還接受了科學真理,理解邏輯推理的力量,闡發個人觀點,而且從老師的分析闡述、批閱修改中學會認識世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形成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提高理解力、判斷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語言文字的讀寫能力,為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創造有利的內部條件。教師在與學生的對話交流中,充分體現出的對每一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潛能,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舞臺。

六、培養語言能力,加大對學生人格的塑造

把健康人格的養成有機地融合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和聽說教學中養成學生的健康人格。(1)倡導個性閱讀、整體感悟的閱讀教學法,即引導學生遵循基本的閱讀方法,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思維的主動性。(2)倡導生活作文教學法。把作文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做人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等生命需求之中,在作文教學中致力于學生觀察、感受、內化生活的能力培養,重視做人與作文的關系、發展思維與作文應試的關系、自主作文與獨立人格發展的關系。(3)重視聽說教學。聽說是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聽說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七、把握談話技巧,增強學生人格的塑造

談話是通過對話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方法,是班主任常規的教育手段之一。當犯了錯誤的學生一聽說班主任要找他談話時,一般都懷有一種準備“受訓”緊張不安的心情,同時又在思想上作好了對付老師的準備,所以,我們首先應以熱情打招呼、主動讓座等禮貌行為給學生以親切感,然后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出話題。并在教育的過程中,透徹地認識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做到全面、深刻地了解學生,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效應,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教育經驗教訓,冷靜地思考問題,謹防說過頭話,逐步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心理換位法。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去明確地塑造學生那可塑性很強的心靈、人格。如果說課堂上的教化是有計劃的,那么課外的教化就更具有隨機性了。隨機就是注意學生的一些言行,針對問題,與之交談、溝通、引導,使之明辨是非。我們相信,只有堅持不懈,才能逐步強化這種影響力的作用,達到使教育者養成教育者希望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金迎春,語文教學應重在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J]湖南教育2008.6

2、胡尚伏,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新聞天地2006.2

3、翟生,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格的塑造.[J]中國校外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