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2 10:35:00

導語:新概念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概念教學研究論文

新概念的“學”既承接上文的“教”又具體地闡述樂學,即在良好的教

學模型,民主自由的空氣,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努力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大環境中,承認學生潛伏著極大的由未知轉為已知的原動力,繼而使之產生樂學觀念。新概念的“學”從本質上是肯定和接受學生中心觀的,學生可以從個人的實際出發,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出發,從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發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是具有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的人才,推而廣之則使樂學成為大氣候。

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接受,其價值能被實現。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蘭斯指出,創造教學的具體特征是:“使學生能敏銳地感受或意識到存在著的問題缺陷、知識差距、缺損因素、不和諧因素等。綜合所得的信息,明確困難或創造缺損因素,搜尋答案,進行猜測或對缺損提出假設,對這些假設進行檢驗和再檢驗,完善這些假設,最后將結果和其他人進行交流。”這說明學生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只有在這種充滿智慧主動性的開放式的求知活動中才能發展起來,所以要強化主動思維,在學習技能上強化自學、自評、自控,并且在此三項技能的訓練中加入批判意識,從而順利產生樂學心理。

1.自學。自學就是學生自己選擇目標,按統一的教學計劃,自定步驟去學習。自學能力依靠獨立主動的探索精神,運用適合個性的學習方法,獨立完成學業傾向的一種技能與能力。鑒別學生會自學的標準是:A.攝取知識的主動性,即具有較強烈的求知欲,表現出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攝取知識。B.克服困難的堅韌性,即不僅在順利的條件下學習,而且能在有困難的時候,依然保持旺盛的學習積極性,頑強地克服學習上的障礙。C.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即善于質難問題,哪怕是老師和教科書上的論述,也要用自己的頭腦去想想,是否有道理。因而表現出在學習中往往不滿足于現成的結論,而喜歡探究其來源;對于書上某些似乎不容置疑的定律、定理、敢于提出異議;對于老師教學中的失誤敢于指出;對于社會上流行的觀點敢于持不同的見解。

2.自評。通俗地說自評是根據學習目標,學生對自己在學習成就上的變化作出評估的過程。學生的自我評定在學習過程中,心理功能表現有三:A.自我診斷能力。學生能分析自己認知與非認知因素的優勢與不足,了解自己已經學到了什么,還缺少什么,通過與自己過去比較,進步了多少,在與同學與集體與社會比較中,明確自己學習水平屬于什么地位等能力。B.自我定向能力。不僅了解自己的學業水平的確切位置,而且能判斷出自己和他人問題之所在,并能對癥下藥,揚長避短,強化優勢,矯正錯誤,彌補缺陷,自己為自己指明學習的努力方向。C.自我激勵能力。能對學習過程獲得的肯定,積極的反饋產生激勵作用,善用多種參照系評估自己的學習,不斷地調整和提出新的學習目標,在成功的體驗中激發和增強自己的成就感與學習興趣。

3.自控。從元認知的角度來講,自控,即自我監控,就是自己對學習過程不斷進行積極、自覺的反饋和調節。它包括制訂學習計劃,調節認知策略,檢查學習結果,采取補救措施矯正目標方向等。自控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現是:A.學習內容的計劃性。即目標意識清晰對于各學科的課內外知識一般都能做到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換言之,不是即興式的遇到什么就學什么,而是有選擇、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學習。B.時間利用的科學性。一般都有一套比較合乎規律的學習作息制度和學習習慣。在時間的利用上,能考慮到各科學習特點和科學用腦的方法。自覺地堅持以轉換大腦的興奮區域為方式進行積極的體息。C.查漏補缺的自覺性。能夠主動地、積極地根據學習反饋的結果對發現的問題,自覺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以上三者俱是在技術層面上的要求,然而這還僅僅不夠,我們必須深入個體心理完成塑造,即塑造批判思維的人格品質。這是極其重要的,沒有批判思維就不會有真正的新概念的“學”,自學、自評、自控便是一句空話。批判思維(criticalthinking)泛指個人對某一現象和事物之長短利弊的評斷,它要求人們對所判斷的現象和事物有其獨立的,綜合的,有建設意義的見解。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十分重視問題意識在思維和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他要求學生要“每事問”并提倡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此外孔子還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痹诳鬃涌磥?,疑與思是學習的基本功。后來,他的學生子夏又發揮了這一思想,提出“博學、篤學、切問、而近思”的學習方法,把“學-問-思”的三個環節有效的結合起來。宋學大師朱熹也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此話可謂對學習中的問題意識之非??茖W而辨證的闡述。著名學者陸九淵曾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彼?,有疑無疑,大疑小疑可說是一個人學習的分水嶺。

美國哲學學會于1988-1989年特邀請了全美的當46位批判思維的專家就批判思維的性質及其培養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一致認為,批判思維本質上是一種疑問技巧,它是教育中的一股解放力量,也是每個人與公眾生活中的重要資源?!痹谶@層意義上講,批判思維不是??频膶W問或技能,而是一種思維技能的人格品德的組合。作為一種思維技能組合,批判思維包括解析思維、分析思維、評估思維、推理思維、解釋思想和自我調整六種元思維技能,且每一種元思維技能都有其進一步的亞思維技能。作為一種人格品格的組合,批判思維主要包括好奇心,自信心,信任感,謹慎性,敏感性,靈活性,心胸開闊和善解人意等人格品質。一個理想的批判思維者應該具有以下特點:慣于提問知識全面,相信思維,心胸開闊,思想靈活,公平待物,不帶偏見,慎做結論,愿意重新考慮自己作過的結論,明確所面臨的問題,善于面對復雜的判斷,勤于尋找有關資料,理性地選擇標準,堅持不懈地尋求答案。

綜上,不僅要從技術上打破陳舊的“學”,而且要樹立獨立的批判人格,從思維上真正地完成解放,以達到本質意義上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