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15 08:33:00
導語:初中地理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習需要激發
需要是個體的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需要同人的活動聯系著,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性積極性的源,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對象,以行動求得自身的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在當前的情況下,只有中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掌握地理知識,對于他們現在和將來的學習、生活具有意義,這樣才能產生學習地理學科的求知欲,形成強烈的求知動機。地理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關于周圍和社會上所關心的地理問題的講解,并進行分析,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知識確實有用。這就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地理知識的需要,引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例如:結合同學們的生活實際:現在冬天為什么不太冷?每隔七、八天就有一次強冷空氣的過境,使我們這個地區氣溫下降幅度較大,為什么?夏天,人們為什么都穿淺色的衣服?新買來的自行車,只要一遇到下雨,表層的漆就會脫落,為什么?再有同學們到杭州去,感到最頭痛的事是什么?交通擁擠,行人太多,空氣的能見度較差,噪音震耳。就以上同學看到的、生活中體驗到的地理現象指導學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而啟發學生的思考;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并要求學生針對上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寫論文等。大家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種迫切的個體和社會的需要,因而群體性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
二、認真上好第一節課,這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每一章節的第一節課時,教師首先要抓住這個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講好第一節課,這是學生對該章地理內容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我在講高一新教材的第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假設他們自己是城鎮規劃師,讓他們規劃一個小鎮的道路、橋梁、工業區以及居住區等。并讓學生來講解自己為什么這樣布局,并讓同學討論并展開辯論。這樣為學習后面的內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這些現象就發生在學生身邊,是學生有興趣并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真切有用。
三、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引言,適當制造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引入。可采用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戲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在講世界氣候的季風氣候之前,我引用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提出諸葛亮為什么有先見之明,知道火燒連營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呢?”懸念一出,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后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四、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準確,精練通俗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
1、諺語的妙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學中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如我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云過山坡濕,雨過山頭明”來描寫鋒面雨,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詩文教學
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我在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我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講述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氣候比山下的氣候遲了一個月。還有用“馬前挑花,馬后雪”來夸張地表現秦嶺南北兩邊自然景觀的差異;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來描述內蒙古高原的遼闊富饒。這些詩歌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地理課增添了一番風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講季風之前,讓學生聽一首孫南的《風往北吹》,這時學生的興趣全部都調動起來了。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識。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間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著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于哪個季節?為什么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
五、穿插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是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中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趣味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又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例如,在講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我講了粵菜與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形成清淡與辛辣的特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小故事也使學生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堅定了他們學好氣候這一章的信心。
在講“世界的陸地與海洋”一課時,我就講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并啟示學生:哥倫布所以能完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地理大發現,除了他具有堅定意志和熟練的航海技術之外,他還擁有淵博的地理知識。他對當時人們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識了如指掌,對歐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風向、海流及氣候等自然地理知識也十分熟悉。正是這些地理知識,幫助他駕駛帆船,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漲,課上得很順利。
六、不拘一格,讓學生動手,搞好雙邊教學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現身說法,突破教學難點,例如:我講到高中課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時,我就例舉東西南北四個區域,讓去過這些區域的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點說出來,學生講到北京、海南、新疆時頭頭是道,幾位講得好的學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興趣不斷加深。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講的學生,課后還繪聲繪色的給同學們講述他們對當地環境的親身感受。這種方法,猶如“一石擊破千層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課堂小游戲,小競賽,寓樂于教,有助于學生興趣的發展。如講地圖圖例時,我把各種圖例符號做成大卡片。把學生按小組分成八組,當我拿出寫有一個圖例符號的卡片后,證學生進行競猜,看誰猜的又快又準,答對了在他所在的小組加分,最后看哪組得分最高。在講天氣預報的氣象符號時也可以采用這種競賽法,這樣讓學生能眼腦并用,在競爭中學知識,在競爭中掌握知識,趣味無窮。
七、形象直觀的課堂教學,鼓動學生求知欲
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币虼耍箤W生始終精神奕奕,教師就要針對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課要多利用形象直觀的掛圖、模型、板畫等引起學生的興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課本、地圖冊中的彩圖。在講緯度影響氣候時,我讓學生對比地圖冊中冬季的東北與海南。并描述冬季的東北,人們穿著棉衣棉褲,戴著棉帽圍著圍巾,從頭到腳除了臉都裹了起來。而冬季海南島,人們都是穿著泳衣,在水中盡情暢游。形象生動的畫面,再加上詳盡活潑的語言描述,給學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其次,充分利用地理掛圖,地理教學需要大量掛圖,學校里面也有大量掛圖提供,但是這些掛圖五彩斑斕,學生反映看不懂,因而興趣不大,達不到掛圖應有的教學效果。如“寒潮源地與路徑圖”,不僅有寒潮的發源地與路徑,還有密集的等壓線以及氣壓的標度值。因此整幅圖反映的住處量很大,很難一目了然地找出寒潮的路徑。因此我自己動手繪制了一些教學掛圖。如“梅雨形成圖”、“世界七月等溫線圖”,“世界一月等溫線圖”,“東南亞主要物產分布圖”、“世界時區圖”“臺風路徑圖”這些掛圖在繪制中,我刪去了大量的多余信息。像“一月等溫等溫線圖”我拋棄了那些鮮艷得嘩賓奪主的顏色,把幾條主要的等溫線加粗加黑(如0℃,10℃,-10℃等)。加之這些掛圖規模都比原圖要大,最小的也有一開,有些甚至是由兩張紙并在一起的。因此整幅中心鮮明,重點突出,學生一目了然,自制的掛圖即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適當控制了學生情緒。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八、設計好提問,啟動學生思維
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教師在
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出現“滿堂灌”的現象,否則學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
更別提興趣了。所以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啟發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考,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答案。要做到這一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設計好提問,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啟發學生思考。如我實習的時候講過的中國氣溫分布,這一節比較枯燥。我在講完等溫線是怎樣判讀之后,就設計了一些問題來講解我國一月等溫線圖:①等溫線分布是稀疏還是密集?②黑龍江北部一月均溫是多少?海南島南部呢?③兩地氣溫相差是多少攝氏度?溫差大不大?④從我國南方到北方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通過這幾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對一月氣溫分布特點也應該是理解了。而七月氣溫的分析我也是采用設問法,但我把這些題分成四組,然后把學生也分組,讓學生派代表回答,這樣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
九、開展課對活動,是改進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有利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如讓高一年級的學生在回家的路上觀察路旁旱河,思考為什么旱河成為污染嚴重的河流?污染源有哪些?今后如何治理?怎么預防等。這些活動即激發了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蓖ㄟ^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愈來愈高。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學生,熱愛地理教學,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充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地理教學搞得更好。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