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學生智能培養
時間:2022-03-15 08:40:00
導語:地理教學中學生智能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但知識不等于能力。在一定條件下,知識可以轉化為能力。因此,智能的發展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智能的發展有賴于先天的素質,更賴于后天的培養。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中學地理教學在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應根據地理科學的特點,在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一般來說,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和源泉。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組織者和維持者。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思維力是智力活動的中樞,這五個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和動態的系統。因此,地理教學中智能的培養主要是指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的培養。
二、注意力的培養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的復雜性,通過中學地理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透過復雜的現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使注意力在各種事物中集中到所要了解的事物中去。在地理教學中,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較多,有利于注意力的全面發展,在地理學習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階段都應加強注意力的培養和發展。培養注意力時應注意:
⑴適當擴大注意的范圍,如觀察"天山牧場"圖片時,不但要注意羊群和草地,還應注意草地和林帶的位置關系,才能理解高山草場的垂直分布。
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交替來提高注意力,如褶被和斷層中的部分內容,涉及到形態和成因,學生不好理解,若利用圖片、模型、投影和錄像交替演示,可以既通過有意注意,又通過無意注意進行感知,同時不斷引起興趣,使注意力得以保持。
⑶難易要適度,環境要安靜,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保持注意的穩定性
三、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在地理學習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對于大量的沒有親歷過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要根據圖像顯示和語言文字描述在頭腦中構造出形象,這是感知的結果,也是思維的起點。對于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要進行加工改造,構造出新的形象,進而展開形象思維。培養想象力的主要途徑是:
⑴加強形象感知:創造各種條件,使學生能夠大量閱讀地理景觀圖片,豐富地理表像。在教學過程的起始階段先建立表像再接觸概念,如講解"什么是山脈"時,不宜直接給出概念,應該先讓學生觀察各種具體的山脈圖片或錄像,使其能夠想象山脈的特征,然而再歸納定義。
⑵根據圖像綜合出地理特征:引導學生根據地圖和景觀圖片綜合出區域特征或景觀特征。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學生列出有關特征的條目,如對于東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可根據地形圖想象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可根據景觀圖想象出"雪原凍土、林海茫茫".⑶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針對一些有趣的問題,鼓勵學生自由想象,充分發揮,教師不急于下結論。如對"大陸漂移說",可先說明大洋兩側同種動物的分布,再引導觀察各大洲的輪廓,接著就可以讓學生充分想象并各抒己見,然后介紹魏格納的學說,鼓勵學生繼續研究。
四、記憶力的培養和發展記憶對于地理學習有著重要意義
最簡單的例子是,能否記憶足夠的地名,不但關系到地理知識的掌握,還直接影響著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等認知階段,都應培養和發展記憶力。除了加強理解記憶等意義記憶,還應注意:⑴重視機械記憶:對于大量的地名、特產和數據,還需要機械記憶,通過反復再現和比較,尤其儲存在大腦中。
⑵充分應用聯想:經過理解的知識容易記憶,如記住"秦嶺——淮沙"就可以聯想出冬季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等。
⑶強化對關鍵特征的記憶:區分主次,重點記憶關鍵知識,如地球的經線很多,但關鍵的幾條是本初子午線、日界線、西經20°線和東經160°線。記住這幾條經線,就抓住了經度位置的關鍵。
五、思維力的培養
思維是人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認識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思維是理解知識的必要心理因素和鞏固知識的重要心理條件。只有通過思維感性知識才能上升為理性知識。因此,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是發展智能的核心和重點。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并重,辨證思維和創造思維都能夠得到發展。因此:⑴充分運用地圖:地圖特別有利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展,因為地圖是形象的,但地圖上的各種符號是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抽象,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經常閱讀地圖,綜合各種地圖要素,歸納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維又有利于抽象思維。
⑵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認識問題:辯證思維的核心是如何正確認識人地關系,教師應利用地理事實,充分說明人類既要生存又要發展,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資源既要利用又要節約,環境既要改造又要保護等辯證關系,使學生的辯證思維得到發展。
⑶提倡自主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探究創新:自主學習過程的設計,應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刻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同時,培養求異思維、多端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等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當今世界各國都把提高國民素質看做是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基本策略。高中地理課程設計思路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變知識教育為能力教育。這充分體現教育與時代的統一性,因此,教師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國家的重任,又是教育教學的關鍵實施者,在教學實踐中,就要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改進方法,培養提高學生的智力,以迎合時代的腳步。
參考文獻: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6.3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 上一篇:青年誠信演講稿
- 下一篇:學生爭當四好少年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