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責任論文
時間:2022-07-30 05:23:00
導語:教師教育責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教師職業與社會發展的特殊關聯性,決定了教師教育與政府職能的關聯性;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教育應該面向市場,但卻不能市場化。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教師教育中具有加強師德教育、宏觀調控規模、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等職責。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其特殊性表現在教師既是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受益者,又是其傳播者,它所影響和所左右的不僅僅是個體的進步與發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左右著群體的進步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教師教育在向市場化趨勢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引發出教師教育能否市場化和政府在教師教育中的職責這兩個問題。
一、教師教育市場化趨勢引發出的問題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師教育則是培養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的社會活動,其中包括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兩個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教師教育也隨之在向市場化趨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教師教育暴露出如下四個問題:
首先,簡單地把師范教育同其他教育相等同,并逐步取消了對其傾斜的政策。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招生計劃和錄取分數線上將師范生同其他專業伺等對待,讓其同樣接受市場調節。過去是師范生招生計劃單列,且師范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高于同層次的非師范專業錄取分數線加一川舊分,現在則是上師范的不一定要喜歡教師職業,而是由高考分數決定的。二是在收費上逐步縮小師范生同其他專業的差距,向全額收費過渡。到以刃3年,全國師范專業全部實行同其他專業一樣的全額收費制度,即在收費上同其他專業相比無任何優惠政策。三是在分配方面,取消了師范畢業生包分配的政策,將師范畢業生全部推向市場。過去,“上師范包分配”使師范院校有充足的生源保證,取消了包分配的政策,不僅使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無競爭優勢,師范生的生源也出現了滑坡的趨勢。
其次,進人教師隊伍的條件有逐步放寬的趨勢?,F在,非師范專業、非全日制高等學校(電大、衛電、函授)的畢業生只要通過教師資格證規定的四科考試(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行政法規),就可以進入教師隊伍。表現上看,允許非師范專業學生進人教師隊伍,可使教師隊伍的來源擴大,符合與市場經濟接軌的要求。但仔細思考,這不免有“以考代培,以偏蓋全”之嫌。師范生的培養從時間上來說需要3-4年,其從教技能和師德培養是要經過專業知識和師范院校的環境熏陶才能完成的,不是經過20幾天的培訓就能實現的,允許非師范專業和非全日制高校學生進人教師隊伍,不僅使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加尖銳(也有師范院校盲目擴招的原因),也會使中小學教師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能欠缺的現象更加突出。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教師對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的掌握很不理想,無論是教師自評,還是校長評價,認為掌握較多的未超過50%,而選擇一般化和較少的卻超過了50%,其中校長評價中選擇一般化和較少的達67.8%。
再次,受市場經濟影響,一些人把教師職業當做一種謀生手段,一些學校忽視專業思想教育和師德教育,使教師的敬業精神也出現滑坡現象。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骨干教師更換學校的現象時有發生。在相關調查中,僅有10.2%的校長認為現在最敬業的是青年教師,而有55.9%的校長認為最敬業的是中年教師。
最后,在教師教育供求方面也出現了比例失調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區域性的數量不平衡,貧困地區、邊遠山區教師數量不足,多以不合格者充任,而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教師則嚴重超編。二是教師的學歷合格率雖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業務水平并未顯著提高。三是科類比例失調,音、體、美教師少,嚴重影響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教育不能完全市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持續的學習以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它是一種公共性的業務。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上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和新一代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遺訓的保存人,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睆倪@里我們看出,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其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教師的勞動具有強烈的示范性。教師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學識和言行,通過示范的方式影響教育對象的。教師自己是施教者,同時又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映體?!坝H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力量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的人格因素會發生遷移現象。二是教師的勞動具有獨特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狀況是千差萬別的,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具有創造性。三是教師勞動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學生活動的時空和所受影響不限于學校,教師的勞動自然也無時空界限可言。四是教師勞動結果產生影響的廣泛擴散性。教師所影響和所左右的不僅僅是個體的進步與發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左右著群體的進步和發展。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即教師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參與者。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同政府職能的關聯性。政府職能(職責)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四個方面,發展教育事業就屬于政府的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范疇。一方面,教師通過傳授知識、塑造人格,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政府職能服務;另一方面,政府要為教師的教育規定方向和內容,并提供經濟保障和法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辦好師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勵優秀青年進入各級師范學校學習。各級師范學校學生享受專業獎學金?!薄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也指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除師范學科和某些艱苦行業、邊遠地區的畢業生實行在一定范圍內定向就業外,大部分畢業生采取自主擇業的就業辦法?!睆?儀y7年秋季起,6所部屬師范大學全部實行免費人學。
從以上可以看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教育與政府職能的關聯性。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法律對教師教育予以特殊保護,“吸引優秀青年進人師范學校學習”,“在一定范圍內定向就業”和“6所部屬師范大學免費入學”等,都體現了對教師教育的傾斜政策,說明教師教育不能完全市場化。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教師教育中的職責
“在世界師范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大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往往通過加強教育立法和采取有力措施來規范推動師范教育的發展”lsl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教師的地位。全社會都要尊重教師。從這個規定中可以看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教師教育中的職責是加強師德教育、宏觀調控規模、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等四個方面。
首先,政府應通過《教師行為規范》的制定,引導教師樹立高尚的師德。傳道之人,必須聞道在先;塑造他人靈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靈魂。為此,政府應通過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培訓、獎勵師德典型等途徑引導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教育教師逐步養成忠誠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自覺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道德意識。教師不能因外界的誘惑而動搖自己作為一個教師的信念,既不因一時的失意而怠慢教育工作,也不能象候鳥一樣,那兒暖和朝哪兒飛(專朝待遇好的地方去)。不能把教師職業當做一般的謀生的手段來對待。良好的師德是當好教師的前提條件。
其次,政府應宏觀調控教師教育的發展規模,使教師教育良性發展。教師教育包括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兩個方面,前者是為職業準備而進行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技能方面的傳授和培養,后者則是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提高培訓。在教師的職前培養方面,由于教師是一種特殊職業,所以政府應在教師培養的數量、質量、結構三個方面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在數量上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教師數量的需求做出恰當的預測,制訂出合理的師范生的招生計劃,并以保證獎學金、減免學費和定向分配等傾斜配套政策的有效實施,做到對師范生供求的基本平衡,使師范生基本能在教育部門就業。在教師培養的質量方面,一方面要適時調整師范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另一方面要嚴把非師范和非全日制學生進人教師隊伍的質量關。在結構方面,要使各專業師資的培養大體均衡,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培訓主要有在崗培訓和短期脫產培訓兩種形式,教師培訓的關鍵是在時間上和經費上要予以保證。學歷提高培訓應實行帶薪離職脫產學習的形式,做到嚴進嚴出。
再次,政府應通過立法和增加投人以改善教師的待遇。改善教師的待遇包括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教師的生活條件兩個方面。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需要政府增加對學校辦學條件的投人,縮小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并使城市學校富裕的師資向農村學校流動。要改善教師工作的環境,做到環境留人,要改善教師的待遇,做到待遇留人。公務員之家:
最后,政府應通過立法提高教師的地位,確實使教師職業成為被人們尊重的職業。同時,政府還應通過尊師重教的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為教師的工作和專業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上一篇:應用題教學技巧論文
- 下一篇:管理處反腐倡廉建設會議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