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20 04:08:00
導語: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程造價人員在工程建設中擔任重要的經濟管理角色。針對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實踐經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與教育模式,以便適應建筑經濟體制改革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工程造價高職職業能力人才培養
一、人才需求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興起,工程造價人員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我國工程建設的一支中堅力量。同時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為工程造價等工作,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在建筑工程領域,對造價人員的需求具體表現在: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需要;②工程造價隊伍素質提高的需要;③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工程計價模式和國際接軌的需要。但隨著高職院校招生人數的增加,以及建筑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及教育應采取何種方式就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二、人才培養
工程造價專業屬于建筑經濟管理類。在我國以往的項目建設中,經濟管理人員的作用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他們的工作也僅局限于算量套價,被動地反映施工圖設計的要求。同時我國現有造價人員的文化層次較低,嚴重影響了業務能力的提高。培養操作型、技能型、應用型的人才,使其具有進行工程經濟決策分析,預結算、造價控制及造價管理的工作能力,是我們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責任。
2.1工程造價專業人才要求無論是技術、經濟,還是管理、效益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目前我國工程造價專業復合型人才稀缺。所謂“復合型”人才就是指既會預算又懂施工,既會專業又懂管理,既會造價又懂建筑法律法規等。隨著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工程造價管理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2.2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一個合格的工程造價人員必須經過系統的專業理論培訓和大量的實踐鍛煉,方能成才;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達到相應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等。
2.2.1素質結構本專業人才應具有相應的基本素質、專業素質及拓展素質等。①基本素質:具有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良好職業道德及文化修養,積極的學習、工作態度,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②專業素質:具有本專業基本理論和工程預結算及索賠的實踐能力;具有利用計算機進行報價和項目管理的能力。③拓展素質: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具有相應的建筑施工技術素質、工程監理素質和工程審計素質。
2.2.2其他要求工程造價方向專業教育具有一定的證書要求,根據行業需要和專業特點,要求學生在三年中,應取得相應證書。①本專業的高職畢業證書;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證(B級);③計算機等級證書(二級);④預算員證書。按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可適應房地產公司、施工單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工程造價主管部門等造價管理的相應崗位群。
三、教育模式
工程造價專業,應以建筑工程市場主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工程咨詢機構等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工程造價應用能力和素質教育為主旨,培養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線的高職應用型人才。
3.1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結合的力度可以考慮采取如下培養模式:第一學年學生在校加強基礎理論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并利用暑假,進行建筑方面認識實習,包括房屋構造的認知和建筑材料的認知;第二學年在專業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施工技術、建筑工程量計算、工程項目招投標實習;第三學年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建筑工程計價、裝飾和安裝工程預算實習,畢業環節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3.2教學計劃有一定的廣度及深度由于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包括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受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知識結構的限制,在教學中不可能將其全面覆蓋。因此在修訂教學計劃時,可以選取一個階段,如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以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為重點,以算量、計價為重中之中,并以施工階段為基準適當向前、向后延伸,以構筑本專業的知識體系。
3.3突出工程造價的職業技術教育特色在教學計劃整體設計中,始終針對工程造價這一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技能,突出本專業職教特色。學生通過學習并編寫投標文件(投標報價)等,突出工程造價計算能力、專業文件編制能力、造價管理能力、參與項目決策分析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等,這樣就可實現“畢業即上崗”的目標。這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3.3.1師資隊伍高職教育是一項職業要求很高的教育,它要求擔任教學的任課教師不但具備一個高校教師所具備的一切條件,還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觀念;加強“雙師型”為主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自覺體現素質教育、開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現代職業教育的觀念和意識,自覺地更新教學觀念,更好地培養高職專業人才。
3.3.2教材改革由于建筑經濟體制的改革,原有老教材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變化,教師在積極選擇新教材的同時,可以組織專家、專業教師及外校資深教師合作編寫相應的教材。對教材的選取和編寫應當遵循如下原則:①針對性原則:在選取和編寫教材過程中應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在課程教學大綱的制訂和教材教學內容重組的過程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把知識點和能力要素落實到每門專業基礎課及其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所學知識和能力訓練針對人才崗位的要求。②實用性原則:教學內容與企業、社會現狀基本相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所學知識學了有用、學了會用、學了實用,加強一個“用”字。以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為例,應重點介紹概預算基礎知識,工程計算規則及計價方法等,講授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再學習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以達到學以致用。③先進性原則:教學內容應符合并能反映科學技術進步和時展的新形勢,具有先進性,突出一個“新”字。它與實用性具有統一的關系,即先進方能實用,實用務求先進。以建筑類課程為例,建筑領域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計價辦法與國際接軌,近幾年內國家修訂、頒布了很多新的建材標準、施工規范、計價規范等,我們必須將這些最新的信息及時地反映到教學內容里。④淺顯性原則:高職學生與一般本科生有稍許差別,因此根據高職生源素質現狀,選取教材時應通俗易懂,針對專業崗位,應在必需、夠用、有用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難度。公務員之家:
3.3.3相應的實踐經驗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涉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咨詢機構,社會需求量大,但目前在各大學中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難以培養出動手型、應用型的人才,也不可能在采用老的傳統方法實施教學的背景下,來培養新型的工程造價人才。因此,引進國際上新的培訓理念,是滿足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即注重人才的專業知識培養及實踐經驗,并且重視專業工作能力進行培養和考核,例如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另外,要重視進一步開發和健全以專業課程實訓與工程造價管理實習并舉的實踐教育體系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體系;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資源,包括案例教學、課堂討論,教學訓練設備、教材及教學軟件(課件)等,實施專業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監控;拓展產學結合、校企相聯的互動途徑,著力實現與國際造價工程管理技術教育的接軌,創新工程造價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達到本專業標準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創出專業教學特色和人才質量品牌。
四、結論
總之,高職教育具有明顯的高等性和職業性,工程造價專業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踐性。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教育模式上,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教材的選取和學生的實踐經驗,培養復合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匙靜,房榮敏,尉勝偉.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6(06):149-151.
[2]李文利.淺談高職專業課程教學[J].遼寧高職學報.2006(07):52-53.
[3]王欣.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教學計劃調整的探討.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8(06):45-47.
- 上一篇:民政局科學發展觀工作思路
- 下一篇:幼兒園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計劃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