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課堂教育教學的設計論文
時間:2022-12-17 03:29:00
導語:剖析課堂教育教學的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學工作者的關注。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以教學設計的基礎理論為指導,對現代化教學條件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討論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現代化教學;課堂教學設計
不可否認,現代化教學工程的實施,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設計的思維定勢,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諸多有利的條件,使課堂教學設計充滿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同時也使其在課堂教學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松散性、盲目性和不確定性。本文以現代化教學為背景,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用現代教育的觀念和思路對當前課堂教學設計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以嶄新的視角對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最終給出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希望對現代化教學工程的實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現代化教學條件下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分析
可以說,將課堂教學設計應用于現代化教學的實踐,目前還算是一種較新的嘗試。筆者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條件,對部分科目內容進行了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現對實踐的效果進行分析如下。
1.1現代化教學條件下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勢
筆者將課堂教學設計技術應用于《機械原理設計》和《機械基礎》科目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課堂教學設計過程及其應用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課堂教學設計的整體效果是好的,是成功的。
1.1.1課堂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等現代教育思想。由于教學設計以“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學服務”為宗旨,無論是教學信息的選用與組織,還是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都是在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這種課堂教學設計指導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高度的自主權,能夠主動參與,并且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進行學習和提高,這樣,學生真正獲得了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這種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目的,這也恰恰符合建構主義課堂教學設計理論的要求。
1.1.2課堂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簡單地說,課堂教學設計相當于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可執行的“處方”,它高于一般意義上的備課活動,是一種更為系統的教學設計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對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有價值的所有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地分析,使教學能夠整合各個學科內在的知識體系,并將這些學習資源提供給每一位學生,從而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縱向與橫向學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了長久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于開發人力資源大有益處。另外,由于課前充分的設計準備,即使在課堂上出現突發的事件,教師也會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并啟動備用的教學策略,做到對教學計劃的合理調整。因此,無論是在提高課堂知識傳授效益方面,還是在增強學生能力生成效益方面,課堂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作用都不可小視。
1.1.3課堂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更加科學合理。我們大部分教師都習慣于講課與考試測評的分離,認為只有課終的考試評價才是學生是否學好的依據,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甚至走進了“我教我的,你學你的,他考他的”的“教、學、考”相分離的誤區,這與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相去甚遠。而課堂教學設計則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進行這種形成性評價的時機,以及如何進行評價,如何將評價的結果反饋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完善,從而使課堂教學思路更順暢,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更融洽,也迎合了現代化教學對課堂“教、學、評”有機結合的要求。因此,課堂教學設計無論對教師進行教學、指導教學,還是對學生學習、建構知識都是非常有效的一項教育技術。
1.2現代化教學條件下課堂教學設計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化教學工程的實施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諸多有利的條件,使課堂教學設計技術更具優勢,對課堂教學的指導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由于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仍處于起步嘗試階段,教師對這一教育技術的掌握并不很到位,在設計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所以筆者認為,認真地分析這些在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提高教學設計技術的應用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2.1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活動相脫節的問題。即課堂教學設計在應用過程中出現了教學活動沒有按教學設計程序進行的現象,教學設計是一回事,教學活動又是另外一回事,兩者是并行關系,而不是指導、反饋、執行相統一、相協調的關系。產生這一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師對課堂設計過于理想化,片面地追求現代化教學的形式外顯而忽略了教學的實際內容,對教學情況把握不準,沒有客觀地分析影響課堂教學設計的各種客觀因素,比如對教學資源的開發、選擇,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認知風格的分析,對教學任務的分析等等。另一方面,受傳統教學形式的影響,教學設計主要依賴的是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課程具體的內容,而不是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要因素進行。所以即便是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由于與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相左而出現課堂教學無法繼續的尷尬,從而使教師放棄教學設計的指導,又回到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這樣,課堂教學設計的工作就變成了“吃力不討好”的無用功。
1.2.2教師對在教學設計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自身角色認識不足,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次序。即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擺脫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既想按照教學設計的課堂教學過程結構進行,又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產生一種無從下手的無奈,致使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過程出現比較混亂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的認定,現代化教學的實施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要求教師從“臺前”轉到“幕后”,教師既要做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又要做教學設計的組織者、執行者,還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課堂中主要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指導的作用。認識了教師的作用,還要有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不斷的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在實踐中增長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質量。
1.2.3部分學生對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方式的排斥,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從屬技能不能滿足課堂教學設計的要求,使學生失去學的信心,并產生排斥心理。為此,我們嘗試采取了一些措施:1.指導學生掌握如何自主獲取信息的技能,讓學生動手、動眼、動腦,接受多重刺激,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2.幫助學生主動去搜集并分析有關學習信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3.把當前的學習內容盡量與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交由教師或班集體共同討論。4.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過程與手段。5.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并參與同學間的競爭,使學生在成果的展示中獲得成就感。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為逐步實施現代化教學奠定了基礎。
另外,還存在課前教學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教學設計執行中斷等問題。其原因主要是現代化教學資源的開放,現代教學手段的豐富,現代教學方法的千變萬化,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往往會有一些盲目性的選擇。而教師在課前的準備確不充分,比如,沒有對所選的媒體播放工具的功能進行熟悉,沒有事先檢查教具是否完備,沒有對學生上課前的情緒狀態進行了解,沒有對學生的前期知識學習掌握的情況進行摸底等等,這會對教學活動的實施帶來一定程度的阻力,甚至會使課程被迫中斷。這些問題還有待于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行分析、解決,為課堂教學設計在現代化教學的課堂上大展異彩而努力。
2.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們獲得了一定的經驗,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了教學設計的技能。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認為,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2.1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系統性原則
教學的各個要素與各個環節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對一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進行整體協調、統籌規劃、合理配置、科學安排,這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所決定的。系統性原則要求課堂教學設計,一是做到各個教學要素內部的有機結合,二是實現教學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的融合。這樣,教學活動程序運行的才能更加有序、更加穩定。
2.2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客觀性原則
課堂教學設計包含了大量具有客觀屬性的因素,比如,真實的教材內容及相關的知識信息,教師的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的能力,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從屬技能的掌握,現有的教具、教學條件等等。因此,客觀性原則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要求做到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因素進行客觀性的評價,從而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客觀性的教學資料,使教學設計的目的更具針對性,并在應用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3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建構性原則
“為建構良好的認識結構而教”是現代教學論的一個基本結論,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啟發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學生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與規律設計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良好習慣。
2.4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是指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發現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主體性的發揮與發展是與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內在聯系的。因此,教學沒計要注意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活躍的能動狀態,喚起學習需要,激發學習動機,進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公務員之家
2.5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設計的最終目標是將這種設計應用于教學實踐,因此,可行性是衡量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優化的又一個重要指標??尚行跃褪怯山虒W設計將教學理論與具體的教學實踐連接起來,真正起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科學”的作用,使其一方面可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實際,另一方面又可以豐富和完善教育理論,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設計技術的發展和完善。
2.6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開放性原則
一方面,課堂教學設計在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干擾性因素,課堂教學的設計不應過于程序化、模式化,而應留有教師現場發揮的余地,充分調動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也必須是開放性的。這是因為,課堂教學有著極強的個性,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形成性目標決定了它的評價標準不可能是一個僵化的教條式的標準;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也是難以預測的;一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也不可能涵蓋眾多的教與學的行為。因此,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可能用一個既定的標準來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行為,必須為評價者的評價留有余地。
2.7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和諧性原則
教學設計的藝術性主要體現為教學過程中各要素在動態的組合中具有高度的和諧性,這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高層次的特征。和諧性具體表現為有序性與波動性、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協調,具體到課堂教學設計過程,它又表現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和諧,教與學互動的和諧,原理引證、啟發誘導、虛實相生的教、學方法的和諧,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的教學節奏的和諧,起伏有致、疏密相間的課堂結構的和諧,超越時空、回味無窮的教學意境的和諧等等??梢哉f和諧性是課堂教學設計的較高境界。
- 上一篇:探索高校圖書館學教育問題及改進方案論文
- 下一篇: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解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