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計算機課程的分層教學透視論文

時間:2022-12-29 04:50:00

導語:非專業計算機課程的分層教學透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專業計算機課程的分層教學透視論文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作為一門全校選修課,學生知識層次不同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只有通過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改進教學方法,才能確保這門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解決“計算機網絡基礎”課中“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教研組提出了“自適應分層教學法,加強教學針對性,使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提高網絡學習興趣,學以致用,增強了教學效果。

一、課程的目標定位

“計算機網絡基礎”是面向全日制本科生的全校選修課。課程目標定位取決于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即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目標?!坝嬎銠C網絡基礎”課程目標按教學大綱要求是“注重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基礎教育,要求大學非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能夠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網絡通信知識,比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新技術并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盵1]這是對所有選修學生的共同要求。但是,由于選課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年級,人數多,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完全用同樣的課程目標定位檢驗教學效果是不切實際的。課程目標的共性與選課者個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實踐中我們不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當前常用的先進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而且要區別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和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量體裁衣”的單元目標來確保課程目標的實現。

二、分層適應擴充教學法

在教改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將一門基礎課程的相關知識系統地表述清楚并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在新知識、論文新技術不斷更新擴充的大背景下,讓大部分學生通過32課時的教學真正學懂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而不是單純為了附庸風雅或得幾個學分。[2]來自英語、機械、通訊、財會等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匯聚在一個班級學習“計算機網絡基礎”這樣一門具有一定難度的工科課程,針對怎樣因材施教,使其成為學生最歡迎、最實用、最愿意選修的一門課,我們提出了一套“分層適應擴充教學法”。以選修此課的來自于20個不同專業的120人為例,各專業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專業人數統計專業通信自動化測控工業機電機械熱動環境土木建筑人數912323418133專業工商會計經濟運輸法學外語材化光科軟件電信人數56895821414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及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的不同程度劃分出A、B、C、D四類。即英語和社會學等專業的學生為D層;土木和運輸等專業的學生為C層;機械和光科等專業的學生為B層;通信和軟件等專業的學生為A層。將表1數據整理后,填寫表2,如下所示。

表2不同類別人數統計類別專業人數A通信、自動化、軟件、電信、測控29B工業、機電、機械、光科23C熱動、環境、土木、建筑、材化、運輸36D工商、會計、經濟、法學、外語32

通過預測分析班級學生的網絡基礎情況,每學期教研組會調整教學方案。如表2所示,C層次和D層次的學生較多,那么,我們會拿一套適合C層次學生的預測題、教學方案I(C)和教學方案II(C)。教學方案I(C)和II(C)的教學內容如表3所示。其中,預測題目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預備知識情況,如果情況很好,即120名學生大部分可以準確回答題目,我們將按照原I(C)套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反之,如果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回答題目,我們會將原I(C)套教學方案調整為II(C)套教學方案。這里教學方案的區別在于知識的深度、廣度、技術技能的應用范圍有所不同。

雖然方案選擇工作繁瑣,工作量大,但通過助教協助,是可以順利完成的。這些工作為有效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為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思路提供了很好的依據。[3]這種“分層適應教學法”中的“分層適應”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調整教學方案,還有知識擴充的含義。因此,教研組需要經常召開研討會,教師會把自己認為應該更新的知識提出來,以便大家交流和討論。除準確講解傳授本專業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外,及時補充教材沒有編入或沒有來得及編入的新成果。保持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超前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4]經常舉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以使土木、建筑、材化及其他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結束語

總之,教改實踐使我們進一步體會到,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教改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的積極性。在教改中應注意遵循教學規律,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努力把看似枯燥的理論、知識講得生動活潑,以獨到的見解吸引學生。通過教改,使“計算機網絡基礎”日益成為學生歡迎的公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