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式教學法在政治教學的作用透析
時間:2022-01-27 03:20:00
導語:討論式教學法在政治教學的作用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筆者就“討論式”教學法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從教師擬出問題、學生展開討論、選出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發言等幾個環節分別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法政治課教學作用
所謂“討論式”教學法,就是對一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知識、觀點由教師擬出問題,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爭辯來達到教學目標的方法,“討論式”教學法如果能正確運用,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澄清學生的一些模糊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那么該如何正確運用“討論式”教學法使討論課獲得成功呢?筆者想就“討論式”教學法模式的幾個環節即教師擬出問題、學生展開討論、選出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發言來分別談一些看法。
一、教師務必要精心擬出討論問題
討論題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討論的成敗。因此,教師應該精心擬出合適的討論題,這是一堂成功的討論課的首要環節。筆者認為教師所選的討論題應具備以下條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2)要選準切入點,使學生有話可說,避免無所適從,無從答起。(3)要有梯度,有層次,適合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認識水平,使全班學生都能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達到整體參與,普遍提高的目的。(4)要結合課堂實際,適時使用。如果討論是在講授新課前使用,那么討論題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該堂新課的興趣;如果討論是在講完新課后進行,那么討論題要能夠幫助學生整理本課知識點,理清各知識點的邏輯聯系;如果是專題討論,那么教師應在上一節課后布置本節課的討論題,并讓學生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做好社會調查,準備好討論提綱,以便討論時有言可發。
二、真正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
真正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這是“討論式”教學法成功的關鍵環節,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流于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擬出過于簡單,缺乏思維價值的問題以外,還表現在沒有真正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這種情況一般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時間上沒有給予充分保證,討論題一出示,有的學生還沒有充分思考,教師就已宣布討論結束,這種情況在公開課中較常見,由于教師沒有合理掌握時間,所以使討論流于形式,走過場。另一種情形是在討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是教師提問,學生討論答問,而很少有讓學生自己提問的。一直以來,教師提問、學生答問被認為是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事實上,這一過程中,學生還是處于被動地位,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發問并展開討論。
三、要注意發言對象的選擇
教師道德的核心是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尤其是成績相對滯后的學困生。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發展的全過程。所以,在“討論式”教學法中,教師不要總是把發言的機會留給優等生,而要積極誘導和鼓勵“學困生”發言,并且對他們發言中的正確部分或閃光點,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以增強他們發言的自信心,而且這樣做還可以防止那些學困生因得不到發言機會而放松思維的緊迫感,隨便“安全休息”,降低聽課效率的情況,從而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
另外,學生代表在發言時,教師應提出要求:必須運用書本中的政治術語,語言表達要規范、流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去記憶、鉆研教材專業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識記、表達能力,這也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
四、教師要充分做好總結發言的準備
有的教師在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對提出的討論題自己心中無數,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的總結發言語無倫次,主次不分,條理不清、思維混亂。這樣的后果往往會導致挫傷學生下一次討論的積極性甚至會降低教師的“威信”,所以教師在課前設計討論題時一定要準備充分,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大綱,甚至還要設想好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不變應萬變。作總結時要突出重點,思路清晰、表述規范、言簡意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聽了以后能夠對本堂課討論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了解,真正感覺到討論以后經老師總結點撥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樣的討論課才會深受學生喜愛。
以上是筆者對政治課教學中正確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的幾點看法。當然,“討論式”教學法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后在廣大政治教師的努力實踐中,“討論式”教學法將不斷完善,不斷創新,不斷提高,使其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途徑。
- 上一篇:探索隋煬帝在隋唐詩風演變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工程保險制度風險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