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計算機專業教學法改革路徑

時間:2022-02-13 05:55:00

導語:探究計算機專業教學法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計算機專業教學法改革路徑

摘要:計算機技術具有發展快,更新變化快的特點,所以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不斷的變化,隨之教學方法也應不斷的改進,主要介紹近幾年計算機專業教學方法的幾點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正確的教學思想必然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體現出來,科學的教學內容也只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計算機技術具有發展快,更新變化快的特點,所以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與此對應的就要求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方法也要不斷的進行改革。

過去,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操作為輔,考試以筆試為主,上機考試為輔。對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差,實際操作能力低,就業時,很難適合就業單位的要求。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具體做法如下:

一、了解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

1.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智能水平、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都是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在上課之前要對自己所代班級的學生進行深入了解,調查研究學生的這些特點,掌握實際情況。然后根據情況制定講課的內容、重點和進度。這樣有的放矢,因人因時而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大多數學生習慣于以書本為準,以教師為準,學生的主體意識薄弱,求新、求異思想欠缺。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己去發展知識,而不是停留在書本或講課內容上。任何一個問題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種解法,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完全可以超過老師,我們在講課中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體意識。

3.教師要做的工作不僅要把有關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研究學生的認識規律,即:他們是怎樣接受知識的,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識。只有知道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好。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普遍都存在這樣的看法,就是應用軟件好學,程序設計語言(如VB、ASP等)及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難學。為了消除學生的這一想法,提高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及理論性較強課程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授課時采用的是這樣的做法:從具體問題入手,提出問題,通過大量例題說明講解課程內容,然后歸納總結出幾點結論,說明使用規則。這樣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思想跟得上,學了就能用。每一章為學生制定一個小目標,讓學生一點點的深入學習。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授課方式,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及理論性較強課程的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授課方法是板書+講解。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機課程的授課,學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驟一步一步的記下來,看不到操作的結果,所以接受起來有些費勁。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特別是WINDOWS下的各種軟件,均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設備向學生講解,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教學地點也應該從教室轉移到現代化教室或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直觀教學。多媒體技術具有聲、光、電、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視頻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動的圖文并茂的人機界面,改變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方式。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已成為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多優點:1.它使得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以極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3.利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可以集中教師的智慧與教學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規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優勢,將授課內容上網,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輔導?,F在,我們的計算機課程均改在了現代化教室或多媒體教室。我們還大量的實施了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組織教師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體CAI課件,部分課程(如基礎課、圖形處理軟件、網頁制作軟件等)都是以CAI教學為主,這樣,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將自己實際的經驗及見解放在授課中

每個人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都會積累一些自己的體會和經驗,別人的經驗不能代替自己的實踐。在講課中應該體現出自己的見解,這對學生是很有益處的,因為它是一般書本上所沒有的,是教師通過自己實踐積累的經驗,很可能有一定獨到之處。在長期的實踐操作中,我們不斷的積累了自己的經驗、計算機使用及各種軟件應用方面的技巧。把這些內容溶入到我們的講課中,使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幫助。

四、增加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以往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原因是上機實踐的時間太少,而且學生不重視上機練習。計算機專業是實踐能力要求很強的一個專業,針對以往學生的情況,在現在的教學中我們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一些應用軟件,我們基本上都能安排每個學生每周每門課程平均上機時間數不少于2課時。在課時安排方面,實踐課時與理論授課課時為5比5或6比4。實踐的考核成績同樣不低于課程總成績的50%。另外,在實踐課程中,對于低年級學生,注重計算機基本概念和基礎操作能力的訓練,對于高年級學生,著重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和應用各種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應用這些軟件進行設計和創作。在計算機軟件應用中,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十分重要,這就對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計算機實踐課程主要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主,如在程序設計中,學生上機多數是將書上的程序作業在計算機上運行一遍,形式單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能夠對課程內容作深入的理解。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除了平時安排的實踐課之外,對于一些應用性很強的軟件和一些編程軟件,如靜態網頁制作軟件,動畫制作軟件、VB、ASP等課程,我們設置了一周到兩周的實訓課程,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更注重增加課程設計的內容,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計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課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實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并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完成實訓作業的同時,檢驗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由于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了,畢業生在就業中逐漸受到了計算機市場的歡迎。針對學生上機操作不認真的情況,我們還采用了討論法教學,就是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上機課的一些問題,教師對于共同的問題根據情況進行解答或給學生提示讓學生再去上機實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在實施時,分組采用男女學生以及善于言談者與不善言談者適當的比例,來保證討論的氣氛熱烈。這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他們的興趣,督促他們勤于上機實踐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營造濃厚的計算機學術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多數學生都知道計算機重要,但對計算機在其專業的具體應用尚不了解。因而學習起來有點茫然。所以我們在學生入學時,專門組織計算機專業介紹報告會,讓學生了解社會各個行業的計算機應用和需求情況,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我們還不定期地舉辦全校范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網頁制作、動畫制作等比賽。比賽結束后,對部分優秀學生給予獎勵并頒發證書。這樣,既增加學生學習計算機興趣,我們也從中發現了一批計算機應用較好的學生,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強了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幾乎都是筆試,學生學計算機如同學語文、政治一般,去背書本上的知識,對計算機課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論方面,在實際應用中總是覺得難以動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考核方法做了改革?,F在除筆試外,更加大了上機考試的分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兩個部分: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

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考試。

實踐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礎考核和能力考核兩種:

基礎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機作業作為考核依據。

能力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實訓作為考核依據,根據學生對實訓課題完成的程度、設計的效果和創造能力進行評分。

此外,針對不同的年級我們還舉辦了校內計算機認證考試,包括基礎知識、多媒體制作及軟件編程三種。

經過以上的改革,計算機的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僅使學生學到了很多知識還提高了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張萍,《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龍祥,《怎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3]趙繼承,《中專計算機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初探》.

[4]于文龍,《教學方法及改革》.

[5]譚浩強,《根據初學者特點,改革教學方法搞好計算機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