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如何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時間:2022-03-21 08:45:00

導語:深究如何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如何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著名學者曾說: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力量也是習慣。養成好習慣是德育的重要目標,也是一個人優秀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標志。我在教學中發現造成學生成績層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學習習慣不同,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有密切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淺談我對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幾點做法。

一、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反思

從一開始,我就加強課堂學習反思習慣的培養,課上結合習題給以指導,給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并對反思的結果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覺性。逐漸地,學生做完題能夠學會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例題的選擇要有代表性,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充分討論。

如我選擇下面例題判斷下面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你是怎樣判斷的?8∶4和4∶3學生肯定它們不能夠組成比例。我接著說:你們能從8∶4和4∶3這兩個比中換掉其中的一個項,使這兩個比組成比例嗎?學生自由討論發言,而且說得很好。我又接著說:如果指定把“3”換掉,使這兩個比能組成一個比例,可以用怎么樣的形式出這道題?提出你們各自的意見。學生討論后匯報:學生甲:我設這個數為X,求解8:4=4:x。學生乙:我出的是問答題,說一說8比4與4比幾能組成比例?學生丙:我出填空題,8:4=4:()。學生?。何页龅氖沁x擇題,若4:2=8:4。

①2②3③4。……

在例題的講解中學生是主角,老師僅僅是引導者。類似的幾節課下來學生都感覺收獲很大,稱自己對怎樣解數學有點體會了。

二、引導學生對自己錯題的反思

我發現班上的學生吳小剛在做應用題時有一類問題的答句老是出問題。比如:“這筐水果有多重?”他總是回答:“這筐水果有35重?!痹鯓觼斫鉀Q這個問題呢?我把他叫到身邊:“你今年多大?”“7歲?!薄澳馨言捳f完整嗎?”“我今年7歲。”“不,應該說你今年7大”,我故意說。小家伙立即給我糾正:“不,應該說7歲?!蔽也粍勇暽?,又如法炮制了幾個類似的例子?!澳慵业綄W校大約有多遠?”“我家到學校大約有1千米。”“不,應該說你家到學校大約1遠。”“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約是120厘米?!薄安唬瑧撜f你的身高大約是12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著急了。這時我把作業本遞給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頭,立即轉身訂正去了。從此,他再沒犯過這樣的錯誤。吳小剛所犯的這種錯誤正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教師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正是調用了學生正確的生活經驗來矯正他學習中的錯誤,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學習反思過程。利用作業訂正,引導學生分析自己這道題解錯或解不出的原因并以文字形式寫在錯題旁邊,促進加強反思。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三、引導學生進行章后的反思

引導學生對學過的一章進行章后小結反思。比如寫提綱,寫提綱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這一階段知識的結構,理解前后知識的關系。通過寫提綱的方法,可以幫助同學們自己理解前后不同章節知識的相互關系:這個方法在小學教材中,由于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和課堂教學的安排,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章節中,如果不站在更高的層次去把握教材,就可能只見樹不見林,各知識點零亂分散,難以形成體系。寫出知識結構提綱將對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有不可小視的作用,這也是學會反思、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

四、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

習慣的培養更多地要靠潛教育。我在課上經常有針對性地、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反思,為了引起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曾設計了這樣一節課。一天上課時,我故意說:“這道題老師沒有解出來?!眲傉f完,同學用驚愕的眼光看著我,就連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也好奇地看著我,此時,我看到學生的目光專注,便問:“哪個同學做出這道題了?”刷地舉起了五六只手,同學都看著四周,想知道有誰舉手了,我發現舉手的同學臉上帶著自豪,“誰愿意到講臺上講一講?”會做題的同學爭先恐后,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同學在講題時我注意到就連平時覺得像這樣的難題與自己無關的同學也認真地聽著。

題講完后,我問:“你們認為老師為什么沒有做出這道題?”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師,您肯定沒有認真思考?”“老師您動手演算了嗎?”“老師我做這道題時,算了很長時間了,您是不是嫌麻煩就沒做?”“老師,前面有個類型題,您反思了嗎?”;于是我連連點頭,說道:“看來這些不好的習慣真是學習的大敵呀!”。聽我這么一說,同學們都笑了,我也笑了。因為我并沒有給學生歸納什么解題常見毛病,可學生自己都明白了,而且,從學生的發言可以看出不僅能夠對題本身進行反思,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

五、提高學生對反思的認識

反思好處有四:1、可讓做過的題變得簡單;2、能避免錯誤;3、可以鞏固所學過的解題方法和概念;4、能反思出多種解法。反思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是學與思的結合,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這兩者是緊扣的兩環,缺一不可;正如人體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舉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無法化為“己有”;只有學而思之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通過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有了提高,基本實現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改善,能平靜地對待自己或他人學習的失敗和成功,并能有效分析原因,揚長避短,以積極的心態進入下一步的學習。因此,要把反思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