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在新課程標準下怎樣實施探究性學習

時間:2022-03-21 09:07:00

導語:小議在新課程標準下怎樣實施探究性學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在新課程標準下怎樣實施探究性學習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學科教學中的最新理念之一,而且是將來教學中的一種基本精神。本文從教學的各個環節探討了探究性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針對傳統語文教學重接受輕探究、重認識輕體驗、重結果輕過程的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地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梢?,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是學科教學中的最新理念之一,也是對學習方式一次全新的革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具體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探究的準備階段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決問題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所以說問題是知識積累、思想、方法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F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所以現代學習方法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便形成了學習的動力和起點,同時它也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末。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特別是探究性學習更要注重問題意識的形成與培養。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以及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因此,探究的準備階段我們應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讓學生通過質疑提煉出探究課題

探究課題應當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才能最具有針對性,可以發揮最佳效益。所以,由學生提出探究課題自然是最好不過了,教師若能從學生的質疑中加以提煉、升華,而最終形成探究課題,實為最佳策略。所以我們首先應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語文探究學習應富有語文學科的特點,探究性學習是在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服務,語文探究活動要從文體出發,聯系背景,知人論著,品析人物、品味語言、評價風格。探究活動要在語文實踐中進行,主要有:探題目、探主題、探人物、探情節、探語言、探藝術空白點等。如在學清照的詞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們做了相關的專題研究,如《李清照生平》、《李清照詞在宋詞中的地位》等,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探究,學生拓寬了視野,獲得了科學的方法。

其次我們應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是探究的活水源頭。教師要圍繞語文教材,立足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互動參與學習,親自動手、動腦,通過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得出問題的結論,使他們感受對知識的認識過程,建立起對事物的新的認識,從而達到靈活掌握知識,使用知識,并培養科學的探究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孔雀東南飛》的教學中,有學生問,封建社會“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焦仲卿應該是一家之主,為什么一切都聽焦母的呢?對此,一方面我引導學生分析焦仲卿的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另一方面讓有興趣的同學研究一下中國封建倫理的細節。通過研究學生發現原來“三從”中的“夫死從子”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雖然在“夫為妻綱”的原則下,母親的地位要低于父親,但是在“父為子綱”的原則下,子對父母卻都要尊重。因為母親的地位取決于父親,對母親的冒犯就是對父親的“不孝”。父親去世以后,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但不會下降,反而作為父權的延續而更受到尊重。而且漢代是以孝治天下,從皇室到布衣均要苛守孝道?;谶@樣的背景,我們對人物又有新的認識,我們不能單純的指責焦仲卿,應該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理解他在維系孝道和個人愛情之間的兩難處境,在選擇與犧牲之間的思想糾葛和情感煎熬,所以他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從某種程度上看他的悲劇意義并不低于劉蘭芝。這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既獲得新知,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求知的能力。

2.在教師引導下提出探究課題

探究課題是師生縱橫捭闔,凝聚了課文精髓的產物,所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探究課題是設定課題的一般方法。教師應精心設計探究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提問恰到好處,能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學生思維處于活動狀態,有利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具體方法是:

首先,教師必須把學生要學的內容巧妙的轉化為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要有目的性、適應性、新異性,能使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索。

其次,設計提問。提問目的是引起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所以提問要針對學生有疑難的地方設問。

另外,提問要有序列性。一方面所提問題應從淺入深、由易到難,體現順序性、層次性。提問學生也應先提問學習能力和素質較差的學生,再提問學習能力高的學生,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能參與探究活動,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二、探究的實施階段

在學生提出問題后,就進入了探究的實施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和相關的材料,進行自學質疑、探究質疑。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有關內容,并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搜集信息,查找相關的材料,開展社會調查。

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方面合作釋疑,合作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師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還有就是學生群體互動合作,這種方式可讓學生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傾聽他人的意見和說服他人,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形成探究能力。

三、反饋頓悟階段

在學生進行全面的前期準備之后,教師要精心安排規范而靈活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

(1)精心安排規范而靈活的組織形式。探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要規范又要靈活。小組合作是探究性學習的常用形式,但不排除個別探究、班級活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中學生獨立探究的作用。小組合作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生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差異組成若干小組,創設一種小組共同合作、共同達到預期目標的組織形式。

(2)精心設計科學而開放的過程指導。探究性學習過程指導要科學嚴謹又要民主開放,要準確把握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和角色。探究性學習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自主閱讀、獨立思考、自我問答、探究方向的確定、主題的選定、創設情境、實踐體會、小組交流、班級交流等。小組探究的主要活動有誦讀、討論、互助、交流、辨論、品賞等。

探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指導要抓好整體閱讀這個起點,要強調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提問自我回答的重要性。小組交流要有嚴密的組織和活動要求,小組成員要有合理的分工。小組活動要精選問題,尋找有意義的主題、充分討論、深入探究;小組活動做到有記錄、有監控、可檢查、可測評。最后要有班級的交流、個體和小組的反思與自我評價。教師在探究的全過程要樹立角色意識,擺好自己的角色,正確把握組織者、引導者、輔導者、評價人的作用。還要把握好各種活動的分量,做到因文本而異、因探究主題而異、因小組興趣而異。

(3)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總結評價。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取得成果后,不管結論是否正確或完整,都要對學生的探索精神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對學生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并評價,但不足之處也應給予指正。

四、總結延伸階段

最后,我們要求學生在全面研究學習的基礎上寫出研究報告。要教給學生寫報告的要求和格式。寫報告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在學習資料、分析資料過程中隨時記下學習結果,最后把學習結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研究報告。學生的整個研究過程就是先確定題目,再查閱書報,調查訪問,觀察實驗,掌握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得出結論,最后把研究過程和結果寫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