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透析
時間:2022-04-03 10:21:00
導語: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越來越要求我們克服文化差異,順利實現跨文化交際,新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也明顯的體現了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已成為每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解決的課題。本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教學實施方法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21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精神和物質產品的加速流通,將世界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國際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越來越頻繁,已經成為各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國際交往的順利實現,除了要求我們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這些外語技能,還要求我們必須要對滲透在外語中的外國文化有較深入的了解。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為當前英語課程改革實踐中的一線教師,要想讓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將來能夠順利完成其交際活動,就必須增強文化思維的觀念,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滲透有機結合起來,否則就必然造成日后交際上的重大失誤。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賞能力,已成為現代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已把“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列入高中英語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之中?!稑藴省分赋?,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所以教師要在課內外著重上述文化內容的滲透?!稑藴省芬擦谐隽嗽诟咧杏⒄Z學習階段要達到的七、八級目標,其中七級為必須達到的目標。以下是七級目標描述:
孔凡彬(1975年生),男,山東淄博,中學一級教師,高中英語教學
1、理解英語中的常用成語和俗語極其文化內涵;
2、理解英語交際中的常用典故和傳說;
3、了解英語國家主要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成就、貢獻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情況;
5、了解英語國家中主要大眾傳播媒體的情況;
6、了解主要英語國家人們與中國人生活方式的異同;
7、了解英語國家人們在行為舉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與中國人的異同;
8、了解英語國家的主要宗教傳統;
9、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
10、通過中外文化對比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與此相適應,近年的高考英語試題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運用實踐性方面有了明顯的延伸和拓展。試題內容更貼近生活,反映著當前社會包括國際社會的各種新問題和新內容。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獲取信息方面要求閱讀原汁原味的英文,這里就既有語言是否地道、標準的問題,也有關于文化氛圍和背景的問題。高考命題的走勢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學習英語不可能僅僅學習語言,它必須與學習文化同步進行。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實施方法
要想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多樣的方式,勇于創新,不斷嘗試,適時地持續地進行文化教學。
1、文化教學與詞匯教學相結合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體現社會的和時代的變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些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并不能一一對應。想要恰當地運用這些詞匯,先要很好地理解它們的文化意義。英語與漢語中的有些詞匯看起來在概念意義似乎相對應,但它們在指稱的范圍,表達的程度和隱含的褒貶等方面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如英語的“peasant”與漢語詞匯“農民”,其所體現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涵義。英語中的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在漢語中,“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斗爭中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絲毫無貶義。再比如在美國英語中,restroom是劇院、大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一間房子,里面有廁所與盥洗設備等,是浴室、廁所的委婉說法,與漢語中的“休息室”并不同。漢語中的“休息室”譯為英語應為lounge。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注意向學生對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義的詞匯進行解釋、并與相應的漢語詞匯對比,有時還可適當擴展到其他相關知識,順便講一些相關的外國風俗習慣等。這種見縫插針的滲透方式,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與習俗。
2、文化教學與口語教學相結合
地道的英語口語本身就是英美文化的集中和典型的體現,多讓學生接觸和運用地道的英語口語也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強對英美文化的感知和接受能力。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使用比較地道的英語同學生進行交流,比如在問學生是否聽明白時,可以說“Haveyougotit?”,表揚學生時可以用“Terrific!”,激勵學生時說“Youcanmakeit”,等等。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每個Module中都設置了專門練習地道口語的EverydayEnglish欄目,這個欄目一般是與前面的聽力訓練相結合,讓學生掌握聽力當中出現的地道的英語口語。教師可充分挖掘,提供必要的語境,讓學生模仿練習,真正達到能熟練應用的程度。
3、文化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外研版英語教材非常注重英語文化的滲透,除了每個單元都設置有文化角專欄,專門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以外,閱讀主課文也非常注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習俗等文化內容,其中有些文章更是專門講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如Book3Module1Europe,Book6Module2FantasyLiterature等等。教師應深入挖掘,注重方法,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族、制度、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還是以Book6Module2FantasyLiterature為例,這一單元介紹了當代英美文學中非常著名的魔幻文學作品,包括學生們非常喜愛的《哈利波特》和《納尼亞傳奇》。在學習這一單元時,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這兩部影片的精彩片段,在觀賞間隙或之后進行文化分析、評價,加深對英美魔幻文學作品的了解。
4、文化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新課程標準中的必修科目,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對英美文化進行探究學習是研究性學習和英語學科相結合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一些比較復雜,需要學生系統了解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非常適合學生以研究性學習的形式去獲取。在開始階段,教師可以指定一些課題,比如中英或中美生活習慣差異,中英或中美飲食習慣差異,讓學生通過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資料去探究。隨著研究性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可以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主題,主動去探究和了解。
三、結束語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身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首先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文化素養,只有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了才能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點,游刃有余的開展文化教學,從而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適應當今時代跨文化交際的要求。
參考文獻: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上一篇:高中英語教學效果的問題綜述
- 下一篇:議美國法律經驗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