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地理新課程教法透析

時間:2022-04-11 03:10:00

導語:農村初中地理新課程教法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初中地理新課程教法透析

新課程標準對以往舊的地理學科做了很大的調整,改變了以往“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課程,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創設了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為學習載體的新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新課程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地理教學中積極轉變觀念,探索新教法,適應新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是本人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鼓舞人從事某項活動的重要動力。”每學期第一節課上,我會重點結合生活實際,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誰知道民勤的黃河蜜瓜為什么特別甜?西藏人為什么穿大袍子,卻時常露出一只胳膊?為什么藏族人的臉是古銅色的?為什么雙線鐵路上行車在東面,下行車在西邊?能不能調換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緯度?”當我告訴他們學習了地理我們就會懂得所有這些我們認為奇怪的問題,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當我用地理知識一一解釋了以上現象,學生的臉上露出了驚奇而愉悅的神色,我知道,學生已經對地理產生了興趣。

初中學生的興趣易激發,但不易保持。為了使學生對地理產生持久的興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學過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時插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講到“火山與地震”一節時,聯系“印尼大海嘯”和“南亞大地震”并教給學生預防地震的常識;講到“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時,聯系美國剛剛發生過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颶風”,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全球生態環境是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講到某一點知識,可引用大量課外有趣的地理現象,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常常在關鍵處留個懸念,激發學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養其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活動,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在每章每節都設計了與之緊密聯系的地理活動。如:白天用一塊手表測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簡易測高儀測量本地的緯度,用地球儀、手電筒,演示晝夜更替現象等。通過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培養了興趣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加強地理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學生對地理產生了興趣,往往不滿足課本上的講解,會把目光投向課外或探究現象的原理或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有了研究的動機和愿望,教師要及時捕捉并認真指導,幫助他們確定探究的內容,教給他們研究的方法,幫助他們寫出探究計劃;也可與學生一同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指導,最后指導他們寫出簡單的報告,并對結果作出適當的評價。在探究性學習中要以鼓勵為主,以肯定為主,要經常提供機會滿足學生的成功欲、表現欲,激發和保持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講到“水資源”一節時,針對學校附近有一家造紙廠,嚴重影響學校及周圍人家的環境,指導學生確立探究對象,以造紙廠為對象,探究它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由于學生平時深受造紙廠臭氣及濃煙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學生積極報名參加。我根據學生的興趣,組建了探究小組,并指導他們制定探究計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附近的造紙廠展開了全面的調查,收集資料,采訪周圍居民,最后寫出了總結報告——-《大壩造紙廠對周圍環境影響的調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舉行的科技小論文評選中獲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通過探究學生也掌握了許多探究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研究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實施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1、探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指導學生選擇容易的、簡單的、單一的,一般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社會生活和自然中的資源作為探究學習的內容。

2、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專題內容的情境(背景資料)。

3、要指導學生設計探究的方法、步驟、目的等。

4、要適時指導學生收集獲得的信息(數據、事例、現象等),并進行整理。

5、要及時在探究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指導學生在過程中自評和互評。

6、適時適地選擇合適的方式使學生在組內、班內表達自己的學習體會及結果,滿足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

7、教師根據探究性學習需要家庭、社會聯系有關場所,爭取有關支持等,切實做好學生的后勤保障工作,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8、指導學生對已結束的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書寫總結報告或論文并做出適當評價。

三、挖掘鄉土地理資源,豐富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標》指出:“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薄疤岢燕l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睆V泛結合鄉土地理材料進行中學地理教學,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尤其是農村初中地理教學。

本人在講授課本內容時,根據章節的內容及時與當地的地理知識聯系了起來。如:講到“天氣和氣候”時,聯系民勤近幾年沙塵暴頻繁的現狀,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聯系近幾年人們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大肆開荒的事實,從而認識到過渡開荒的危害,樹立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的農業發展思路。講到“水資源”一節時,結合民勤嚴重的水資源問題和縣上提出的移民計劃,使學生正確認識到水資源是民勤的命脈,引導學生調查石羊河的水流狀況,采訪長輩們,了解過去民勤的水資源狀況,與現在對比,進而深入理解民勤發展節水農業的重大意義,樹立節約用水意識。鄉土地理直觀形象,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本知識,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本鄉本土的認識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