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多媒體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4-15 04:17:00
導語:透析多媒體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電子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視和提倡,本文針對了多媒體教學應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的建議和看法。
1前言
教學的過程就是向學生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將一些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通過圖、文、音、像等媒介用直觀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視聽結合的手段,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
然而,目前多數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尚處于“初級階段”,教師不能很好的將多媒體教學的靈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優勢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在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和應用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誤區。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以具體的教學實踐為指導,對多媒體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從多媒體教學的方法、教學的手段、教學的形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新的改進方案,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2.1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參與教學過程的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依靠教師站在講臺前用語言媒介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僅僅注重了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
現代的多媒體教學利用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把學生所學的知識體系通過聲、光、形、色等媒介,以圖文、視頻、音頻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運用聽覺、視覺器官對學生大腦皮層細胞的活動進行充分的刺激,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
通過圖片、動畫、音樂等視聽結合、動靜相宜、形式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得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2.2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實驗證明人們對語言信息的接受能力約為4.4比特/秒,對圖像信息的接受能力約為46比特/秒。從傳輸容量看,傳統教學的最佳通道容量為25%比特,而視聽媒體的最佳通道容量為70%比特[m,由以上數據可知,多媒體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一些較抽象、生澀的理論概念和圖紙模型,用較為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從而促進知識的長時記憶。
以往遇到抽象生僻、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問題,教師費盡口舌,學生往往還是一知半解。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的發展過程、組織結構、時空變化等以圖片、視頻、聲音等手段生動、逼真地展示出來,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全方位的認識、便于學生對難點、重點的理解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將場景教學引入到課堂中。在沒有條件或機會參與現場教學時,可利用利用多媒體將場景教學的照片或視頻展開課堂場景教學的講解。例如:課外寫生,我們可以利用寫生視頻和寫生圖片對學生進行實物和場景的對照講解。
2.3豐富教學內容、擴大知識面
課件的使用有效地省略了上課板書、作圖的過程,還可以通過圖片、表格、視頻、聲音等手段表達比較抽象難懂的內容,既不需要教師長篇累犢的解釋,又便于學生的快速地理解。多媒體教學可以直觀的展示除了文本信息以外的圖形、動畫、視頻、音頻等信息,可以讓學生從全方位、多層次獲取一個知識點的信息。同樣的授課節奏要比傳統教學在信息量的傳遞、表達方法的優化等方面提高很多,大大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豐富了單位時間內教學的內容。例如:在講解Photoshop操作時,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在黑板上畫多個圖形和多個窗口,不但浪費了大量的上課時間,而且很多操作步驟和效果需要動態影像演示,僅靠語言講解學生沒有辦法理解,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而且,由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方便學生快速準確的理解和接受授課內容,相同教學內容的耗時會減少,規定的課堂時間內所傳授的信息量會增加。
高校教學的特點之一是學科的交叉性比較強,往往需要不同的學科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過程,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相關的學科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理論和實例相結合、基礎與應用相結合等使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知識的同時,兼顧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學習和回顧,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更深更透徹地理解、記憶和知識面的拓寬。
2.4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
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師資緊缺、教學設施貧乏的情況,尤其對于近幾年新興的專業技術課更是如此。在配套的設施沒有得到滿足的前提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有將班級人數擴大或者將相同的專業班級合在一起來上大課。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坐在后排的學生,很難看清楚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作圖和需要展示的圖片、掛圖、表格等的文字和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不受地點、人數的限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師對相同的內容反復板書和作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和實踐上。
3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盡管多媒體教學較傳統教學具備顯而易見的優勢,但是,目前的多媒體教學在推廣和應用中存在著很多問題。
3.1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知識理論、技能,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條理清晰的板書。多媒體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知識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和板書能力,還要求教師熟悉掌握計算機運行界面和基礎操作以及多媒體工具軟件Word.PPT.Excel等的使用方法,并且具備頁面排版、動畫制作、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識。很多不懂計算機的老師需要從頭學起,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3.2多媒體課件的質量差
使用多媒體教學就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的質量,有些教師因為圖省事或者因為對軟件操作的不熟悉而簡單的把教案搬到課件中,上課照本宣科。這樣多媒體只是取代了“原始黑板”成為“電子黑板”,授課仍然不會生動形象。
課件內容的設計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1)課件內容要簡潔、重點突出
課件內容要充分體現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結構清晰明了,重點突出,避免出現過多冗余信息。簡明扼要的內容和一目了然的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抓住章節的重點,環環相扣的理解和掌握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過于冗余的信息,使同學忽略主體信息,找不到重點內容;超量的信息,也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2)不要只注重形式,忽略效果
有的課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使用效果。背景畫面過于復雜,過多地使用動畫、視頻、圖片和聲音,對學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擾。課件頁面設計應考慮美學因素,注重形式美原則,頁面設計應美觀大方,字體大小要適宜、清晰,色彩過渡要柔和,顏色搭配要合理,尤其要注意背景色和文字的顏色應該有較大反差,以免給學生帶來視覺疲勞以及心理壓抑。
3.3設備、環境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多媒體設備和多媒體教室的環境的好壞是影響多媒體教學的理想效果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多媒體教學是由計算機、投影機、音響系統和網絡系統等多種高科技設備組合起來實現的,如果因為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媒體教室環境的使用不當或保養不到位,就會造成教學工作的中斷和無法繼續,影響整個教學效果。
4.對多媒體教學的建議
4.1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教學的能力
高等院校應加強在職教師對現代教育媒體使用技能的培訓,轉換教師舊的教學觀念,積極鼓勵教師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開展日常教學工作。定期召開教師教學技能經驗交流活動,開展優秀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提高教師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性。
4.2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相輔助
并不是所有的課程或所有的內容都適宜多媒體教學的,對教師而言,有時候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反而不如傳統教學,這時,教師應該考慮將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配合起來。比如,需要演示定理推導、公式證明、方程求解的過程的用板書的解析講解更便于學生明白邏輯推理環環相扣的過程。
總之,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 上一篇:淺析以納稅人為本的稅務體系建立
- 下一篇:稅收處理與合同會計差異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