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課堂重點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

時間:2022-04-25 11:28:00

導語:小議課堂重點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課堂重點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創新氛圍

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理論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秩序和階段。它是人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良而逐步形成的。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首先要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多年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傳承,把傳承性教學置于中心位置,強調的是對知識的記憶、模仿和重復練習,因此采用的模式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學生只需在下面認真地聽和記。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全面系統地為學生打好各學科的知識基礎。它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完完整整地把一門門學科學好。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膽子小,老師沒講過的不敢想,老師沒教過的不敢做。它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對書本、對權威的迷信。極易束縛和壓抑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出的人才大多缺乏批判性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即發揮師生的主動性、能動性與創造性。這要求我們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出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課堂氣氛。如在《機械CAD技術基礎》這門課中,講授VistualFoxpro6.0數據庫時采用了由學生上講臺來“show一show”的方法,學生主動申請上臺結合書本上的實例講建立數據庫的過程,同時下面的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大家共同討論。最后,教師講評。這樣使復雜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自我發展、自我創造地過程,學生會不斷地與教師、同學進行心理互動,交流思想和情感,正是在這種互動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育目的。

二、要鼓勵和啟發學生發揮想象

創造離不開想象,創造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想象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其內在的邏輯必然性,大多能預示著可能的后果,并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被證實,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打破成規的訓練,要珍惜他們的好奇心,要努力把學生的想象激發起來,通過一系列具有邏輯因果關系的想象活動,大大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增長。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問是思維的起點,疑問是創造的源泉。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難以解決或感到疑惑的問題,并產生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但是由于受我國傳統封建文化的影響和教育不甚得法的原因,我們的學生自幼開始較多地學會“服從”兩字,不敢越雷池一步。當教師在一堂課教完后,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時,幾乎很少有發問的。不善發問,既有長期以來學生發問的心理障礙,也有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或根本不動腦思考去發現問題等情況。這樣的教育,學生哪有創新?社會豈能進步?教育是要培養善于質疑,有獨立見解的人才,而不是墨守成規,唯唯諾諾的奴才。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學生能提出疑問,說明學生能獨立思維,深入思考,這其中就包含著創新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動腦筋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不迷信老師、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久之,學生由質疑到釋疑,思想活躍了,意識加強了,課堂內外越來越多的創新思維火花就會迸發出來。

同時教師要提高運用“以問題為主線”的授課藝術。一要善于置疑,講究設問藝術。常見的設疑方法有:在兩個事物的比較中設疑;依據事物發展過程在追根溯源中設疑;結合學生現實學習中的各種熱點問題設疑;在容易出現誤解處設疑。二要善于激疑,講究提問藝術。教師應善于運用思維科學積極探索思維興奮點,抓住關鍵,巧設問題情境,造成學生的認識沖突,誘其入“境”,做到以需引思,以疑促思,以趣誘思,以難激思,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三要善于釋疑,做到適時、適度釋疑。適時,指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要遵循思維發展規律,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待其考慮成熟,再予以解答或請學生代答。適度,指解答問題應把握一個度,釋疑忌全盤托出,忌總是給予清晰、明確的答案,而應有意識地適當保留,以利學生繼續研究與探索。第四,引導和培養學員“善問”。培養問題意識,光敢問還不夠,應使學員“善問”,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培養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觀察、發現問題的能力,能領悟出書本字里行間看不見的東西,善于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捕捉疑點。

四、引導學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長

一個人要有創造,除了個人的努力鉆研及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具有真誠開朗的性格以及善于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系,搜集群體人的智慧,取長補短,是優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近年來,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證明,在教學中讓學生多議、多討論,使學生彼此交流,相互啟迪,對于啟發學生發散性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較多的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上互相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培養學生善于合作,集取眾長。

五、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將現代化的多媒體引入課堂,進行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時展所趨,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大飛躍。而且,這種多媒體教學,能創造思考的情境,制造良好的氛圍,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能把一些靜態物景動態化,能把抽象問題具體化,能把枯燥無味的問題趣味化。這不僅極大地刺激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理;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了想象力,極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科學鉆研精神,化被動學習為主動自主自覺地學習,主動創新為一種自主自覺追求創新的心理取向。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創新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敢想、敢說、敢闖、敢于創新,不畏艱苦、不怕失??;使學生的思維獨創靈活,觀察敏銳,善于發現,想象豐富,以創新為樂,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發展要求,從而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高層次高水準高素質的創新型的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安連鎖.創新教育與高校創新教育體系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02

[2]周家倫.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06

[3]賈元華.高等學校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