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詮釋

時間:2022-05-03 09:07:00

導語: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詮釋

摘要: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關系是高校中最為密切的師生關系。根據高等學校三大功能學說,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建立和諧關系,可以推動和諧校園建設,而和諧校園則會引領社會風氣的走向。在高校不斷擴招的今天,“90后”、“富二代”和貧富懸殊逐年拉大等成了現今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話題。這些,使得已很復雜的這一師生關系更加難以把握。文章認為,輔導員就是要善于并準確把握這一關系的復雜性,有效調節,妥善處理,構建起彼此的和諧關系。

關鍵詞:高校;師生關系;構建和諧關系

0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校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使命比以往顯得更為艱巨,如何使大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務。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第16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再一次重申了高校輔導員建設的重要性,使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確--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由此,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認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構成及如何真正有效地構建兩者之間的和諧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從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現實入手,探尋處理這一師生關系的方法。

1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時代特征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是高校師生關系中最親密的一種,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多、工作最直接,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師生關系受多因素的影響,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1.1社會功利性的負面影響高校輔導員在教育管理中常會發現社會主流意識、政治價值的宣傳在學生中所引發的共鳴遠不如對學生的切身利益的關注,于是適應與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訴求,引導學生共同思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客觀現實,共同憂患他們個人的就業、前程、出路,就成了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重點。而輔導員的工作卻遠不止這些,應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己任,輔導員應塑造大學生的理性,在現實中培植大學生的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這是教育者的終極目標。因此,輔導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清除功利的負面影響,不斷調節互動的方式、方法、方向。

1.2家庭、社會的介入當今,“學校不再是象牙塔”已成共識,學生從象牙塔中被解放,這有利于他們較快地適應社會、加快成長,但或多或少會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發現,學校長期的苦心教育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抵消,學校良好的教育因為得不到家庭、社會的合力,成效不足以彰顯,只能事倍功半。于是高校迫切要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大學生立體教育體系。

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面對與學生相關的各種復雜的家庭和社會關系。學生可能會有大量的關系需要輔導員圍繞學生成長的目標、教育的方向去協調。家庭、社會層面的介入也可能讓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滲入更多的人情世故??梢?家庭和社會的介入往往使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復雜化,給輔導員有效、恰當處理關系帶來了難度。

1.3網絡影響網絡的普及,使人際交流逐漸弱化,代之以人機交互日益普遍,“宅男”、“網民”逐漸增多,網購、網銀、網戀大有替代現實社會功能之勢。受著這一社會現象影響,在大學里,留戀網絡游戲,不思進取甚至因之輟學的學生已不鮮見,學生宿舍成了游戲窩子,“電競俱樂部”。如何對待這些學生,幫助他們擺脫網絡迷戀和依賴,成了高校輔導員的棘手課題,弄得不好,也會影響雙方的關系。

2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矛盾分析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問題是一個復雜而又普遍的現象,是師生雙方互動中必然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梢哉J為是輔導員與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情境中由于角色、心理、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差異而產生的不一致、對立和干擾。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處理中的沖突呈現兩種主要形式:雙方之間權益處理的顯性沖突和雙方意識層面互動的隱性沖突。

2.1雙方之間權益處理的顯性沖突雙方的權益沖突首先可表現為輔導員的管理權與學生隱私權之間的沖突:《教育法》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要遵循教育的公共性原則,強調集體需要,維護公共秩序,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此,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為了更好地激勵、表揚大部分人,檢出、懲罰、批評少部分人是常有的事,輔導員為了抓安全、衛生、秩序、紀律可能觸及學生的隱私和“利益”,造成雙方的矛盾,甚至糾紛。

在管理中,輔導員在不斷地對學生的評定信息,不同的信息或相同的信息被不同學生接受和理解同樣是不同的,負性信息會讓人不愉快,有的學生在接受懲罰、批評信息時甚至會傾向于用對抗的方式來表現,“你認為我不好,我認為你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對立。

2.2雙方意識層面互動的隱性沖突雙方意識層面的隱性沖突首先可表現為文化價值觀的沖突。輔導員作為教育者代表成人社會,傳授按照預訂的教育目的篩選出來的理想文化,以俗成的社會規范、道德為主要內容,而不同于學生成長過程中獲取的文化,更不同于學生自發性的生活需求,因此不同文化狀態的碰撞,必然產生雙方在價值標準上的差異。當輔導員用權威來規范、同化學生的行為和觀念時,如沒有良好的溝通,學生往往堅持自己的立場,沖突就難以避免。其次可表現為雙方情感的疏遠與對立。高校由于大量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增加,輔導員必然減少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頻度,輔導員投入的時間精力對單獨一個學生而言會大量地減少,學生和輔導員的情感交流的減少會導致情感的疏遠,同時對學生不同個性間的調和力也會下降,加上部分輔導員缺乏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技巧,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吸引和認同感會大打折扣,對抗情緒、消極行為的發生率就會大大增加。

3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

研究表明,和諧的輔導員與學生人際關系不但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和業務水平,而且有益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輔導員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管理形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3.1探索溝通方法的合理性多樣的溝通形式,豐富的溝通內容,適當的溝通頻度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在溝通形式上,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形式往往單一,基本上采取“說教”形式。輔導員苦口婆心的說教,常常換來的是學生的“左耳進,右耳出”。有學生反映,輔導員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缺乏長期的說服力。而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往往是活動的主體,輔導員以指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管理,難以真正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學生也認為有了教師的參與會感到拘束。在溝通內容上,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內容大多涉及校規校紀、日常學習生活事務,關乎彼此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溝通十分有限。由于輔導員人數和學生人數配備比例較小,輔導員很難對每一個學生“面面俱到”,溝通的頻率自然較低。輔導員希望從學生那里得到真誠的信息反饋從而不斷提高教育、管理質量,關鍵的解決之道在于加強和學生的溝通。

3.2突出教育和管理的時效性輔導員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級階段,要有不同的側重點,要解決學生當前最困惑的問題。這樣,才能樹立起輔導員在學生心中的“權威”地位,得到學生的信任,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剛進校時,學生要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這個過程就要求輔導員多操心、多費心,管理和教育要特別注意細節。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后,學生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這個時候,他們最茫然,對于人生和社會的許多想法也困擾著他們,要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目標體系,從茫然之中走出來??飚厴I了,要找工作,學生不知道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輔導員就要給予他們合適的指導,鼓勵他們自信??傊?,輔導員要時刻為學生著想,要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惑。

3.3提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藝術性不同的輔導員,有不同的教育、管理藝術。即使是同一個輔導員,對不同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教育、管理藝術。但不論何種教育、管理藝術,首先都要求輔導員學會尊重和欣賞學生。每個人都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欣賞,學會尊重和欣賞學生是對學生進行的感情投資,也是嚴格管理的情感基礎。如果輔導員能夠真誠地尊重和欣賞每個學生,那就足以促使學生和他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從輔導員那里得到尊重,得到欣賞。輔導員是聯系學生與學校關系的橋梁,既要維護學生的利益,又要維護學校的利益。因此,輔導員就得實行“人治和法治并舉”?!耙匀藶楸尽钡慕逃?、管理模式,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樣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是,學生們才20歲左右,還不成熟,在“人治”的同時,需要輔導員嚴格按照學校制度來約束他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他們將來都是有益的,這就是要進行“法治”的原因。完美的教育、管理藝術,當然是二者合二為一。

3.4堅持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公平性輔導員教育和管理是否公平,是對和諧師生關系的最大考驗。輔導員工作最大的忌諱是不公平,而公平是相對的,特別是實體公平。所以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盡可能做到程序公平,實現制度正義,以程序公平來促進、實現實體公平?,F在,學生每學期都有各項評定,每項評定都有名額的限制。在各項評定的過程中,輔導員都處在領導和監督的地位,對于評定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為點點滴滴都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特別需要輔導員做到公平公正。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各種師生矛盾就會滋生和蔓延,甚至激化。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僅要求輔導員的教育、管理要有章可循,工作作風要民主,工作方式要公開。同時,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輔導員要把學生作為主體,把握好輔導員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注重發揚民主,努力創造良好的氛圍。要堅持政策公開、程序透明,允許和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要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解決師生間、學生間的矛盾沖突。這樣,輔導員的工作就容易被學生接受,能被更多學生認為公平公正。公平公正的教育和管理不但促進輔導員與學生的人際關系和諧發展,而且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和諧。

總之,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處理過程,就是輔導員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輔導員應充分發揮主動性,駕馭好這一對立與統一的矛盾體,使雙方共同進步、和諧發展。輔導員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要引導他們了解自己莊的一面,還要熟悉自己諧的一面,就是說,輔導員該莊的時候,要嚴肅得來,該諧的時候,要能放得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是雙方關系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陸鋒,曾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動中的沖突.理工高教研究,2007,(6).

[2]白春民,高永生.后現代主義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思想教育研究,2005,(5).

[3]閔容,羅嘉文.師生關系研究綜述.教學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