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議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關聯

時間:2022-05-07 08:49:00

導語:詮釋議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關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議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關聯

正確理解“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及其內在關系,是在教育實踐中正確處理“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關系的重要基礎。從我省提出的“三生教育”來看,“三生教育”的基本內涵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全面推進“三生教育”對于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一、素質及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教育從工具性的、以追求升學為目標的實踐模式中回歸到育人的根本追求上來,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中來。因此,素質教育,從基本內涵上來講,所強調的是以培養人的“素質”為核心的教育。這應該是我國教育思想的一次深刻變革。但是,由于“素質”概念的抽象性、認識的不一致性以及在實踐中的難以操作性,再加上教育傳統觀念、評價模式、社會、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素質教育一直難以在教育實踐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因此,深入探索素質、素質教育等基本概念,構建以人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新思想,從素質教育的本質規定、基本內涵上形成素質教育理論上的突破,奠定素質教育實踐的理論基礎,是用素質教育思想改造、重構當前教育實踐的重要基礎。

(一)什么是素質

素質教育概念提出后,素質教育研究的焦點實際上轉移到了對“素質”的研究上。教育理論界曾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素質觀點,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解決素質的本質是什么這一關鍵性問題。我認為,素質在本質上,就是人的一種身心特性,這種身心特性有與生俱來的,也有后天形成的。與生俱來的身心特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遺傳素質,即人的解剖生理特性。后天形成的身心特性也就是后天形成的素質,有兩種類型,即遺傳—習得性素質和習得性素質。前者是直接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環境、教育等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素質,如身體素質、智力性素質、技能性素質等。后者則是指在遺傳性素質和遺傳—習得性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環境、教育等的作用而形成的,如知識素質、品德素質、心理素質等。以上這些素質,盡管存在著來源、類型、形成方式的不同,但其本質是相同的,即都是一種身心特性。正是這種本質上的同一性,使得對素質的理解超越了先天與后天之爭,為素質的可教育性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從素質的存在方式來看,素質作為一種身心特性,內蘊于人的存在狀態之中。但是,這種內蘊并不意味著素質是不可測的。人的素質,通常通過人的身體特征、存在狀態和行為方式等加以展現出來。例如,人的身體素質作為一種身心特性是內蘊的,但是,它可以通過人的體格、體質和適應性等存在狀態表現出來。人的知識素質也是內蘊的,但可以通過人的談話、解決問題、運用知識等行為表現出來。

素質的這種特性,一方面說明了素質是可以培養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素質培養的特殊性。由于素質的來源、類型、形成過程、對個體成長發展的作用各不相同,素質的培養也必然各不相同。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首要的是要從素質的類型入手,弄清究竟要培養學生的那些素質,然后才能從素質的形成過程開始,探索如何開展素質教育。

(二)個體素質的基本結構

素質作為一種身心特性,是任何人身心發展都必須的。一個人沒有素質就不可能存在和發展。但問題是,究竟哪些素質是基礎性的,而且是個體發展必不可少的呢?筆者以為,研究個體的素質結構,就是要緊緊抓住個體的基礎性素質以及未來發展究竟需要哪些必不可少的素質這一核心問題。只有這樣形成的素質結構,才是符合個體發展需要的素質結構,也才是素質教育所要關注和培養的素質結構。

我認為,人作為一個動態存在的自然、社會生命系統,其發展離不開以下四個子系統的支持:能量系統、操作加工系統、信息儲存系統和適應調節系統。能量系統是人得以存在、具有生命活力的系統,從素質來講,就是指人的身體素質。操作加工系統是人生存和發展必須的操作、加工、轉換系統,是人與外部世界實現交換和相互作用的核心系統,從素質來講,就是指人的智能素質,包含智力和能力兩個主要方面。信息儲存系統是人生存和發展必須具有的信息庫、知識庫,它既是操作加工系統的基礎,也是操作加工系統成果的儲存庫,從素質來講,可以統稱為人的知識素質。適應調節系統是人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處理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系統。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怎樣適應社會并在社會中生活,需要形成一個有效的適應調節系統。從人的素質來講,適應調節系統可以統稱為人的人格素質,包括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上四個系統的協調作用過程,就是人的生存與發展過程。它們共同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四者缺一不可。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使人能獲得健康的發展。因此,可以說這四個系統是任何人生存與發展都必不可少的,它對應的四種基本素質,就是人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性素質,它們形成了人的素質的基本結構。就是說,人的素質結構,就是由身體素質、智能素質、知識素質和人格素質四種基礎性素質構成的一個穩定的有機聯系的結構。

(三)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顯然,有了對素質和個體素質結構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形成關于教育實踐活動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素質教育就是一種從人的身體、智能、知識和人格等方面,培育人的身心特性,形成人的潛能的教育活動。因此,素質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促進人的潛能提升的教育,在思想上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在過程上是一種潛能開發的教育,在實踐上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基礎的,構建人的素質結構的教育。

在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要使素質教育真正成為一種革命性的教育思想,引領教育領域的變革,就必須實現以下幾個目標:首先是必須實現教育本質的回歸,使整個教育實踐符合教育本質、教育規律的要求;其次是必須使教育的價值追求回歸到人的發展上來,以人的素質培養和潛能開發作為教育永恒的價值追求;第三是必須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中心來重建教育體系,實現教育與人的有機結合。這些問題,既是教育的深層次的問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性問題。當前的素質教育實踐,就是因為沒有解決好這些問題而舉步維艱。

二、“三生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內涵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組成的一個復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簡稱?!叭逃本褪且ㄟ^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也就是要通過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目標過程。

“三生教育”涉及到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實際上就是個體的整體生命成長過程,人的一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活過程的有機統一?!叭逃弊尳逃貧w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以人為中心,也就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真正使教育在指導思想上實現對人的生命成長過程的全面關注,這在教育實踐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三生教育”體現了教育本質的內在規定,是教育本質的回歸;其次,“三生教育”強化了對生命的尊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三生教育”要求教育過程與人的成長過程結合,強調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符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的要求。顯然,“三生教育”所蘊含的基本思想與實施素質教育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一致的。

(二)“三生教育”的基本內容

“三生教育”是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的、系統的教育。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個部分: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認知教育、生命倫理教育和生命發展教育;生存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識教育;生活教育包括生活行為教育、生活規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

“三生教育”的基本內容緊緊圍繞人的生命過程,也就是身心(生命)發展過程、生存過程和生活過程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為基本框架來構建教育內容體系,使人的發展過程和教育過程相結合,使教育過程更加符合人的身心發展需求,能更有效地促進人的生存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三生教育”從內容上來講,是一種構建和諧身心、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技能、培育學生品格、提升生活質量的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活動和以人的素質培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其本質是一致的,具有一脈相承的內在關系。

三、“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本關系

“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本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都體現了教育本質、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完善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活動。教育的基本規律,就是教育必須適應與促進人的發展。從“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上來講,他們都體現了教育本質和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是遵循教育本質和規律要求、指導教育實踐和教育改革的教育思想。

2.“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都是“以人為本”,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叭逃笔且环N以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為本的教育,它強調教育必須主動地去建構人的和諧生命,開啟人的心智,解決人的生存問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一切都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中心,它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來的,它關注人的素質提升和內在發展,關注的是人的生命潛能、生存潛能和生活潛能的開發,關注的是人的健康和諧成長,其思想核心也是以人為本,強調教育的育人價值??梢钥闯觯叭逃焙退刭|教育都是為解決當前教育實踐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樣培養人”而提出來的,都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具有一脈相承的思想邏輯關系。

3.“三生教育”的目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相同的。“三生教育”的目標,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構建積極主動適應現代社會、現代生活的幸福和諧的生命系統。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從個體來講,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則是要提高個體的基礎性素質,構建個體和諧的素質結構,也就是要培育學生和諧的潛能發展系統,使個體能積極主動地更好地適應和面對現代社會?!叭逃焙退刭|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要有效地解決個體的“安身立命、健康發展”的問題,都是要幫助個體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4.“三生教育”和素質教育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素質教育要求整合人類社會優秀的文化遺產,從培育人的身體素質、智能素質、知識素質和人格素質等方面來構建教育內容體系,培育學生的發展潛能。而“三生教育”則要求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基礎來構建教育內容體系,看上去似乎與素質教育的內容體系是不一致的。但是,素質教育的內容結構,是以人的生存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質為中心來進行橫向分析而形成的,其核心是培育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三生教育”的內容框架,則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過程為基礎構建而成的,其核心也是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因此,雖然素質教育和“三生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的基礎不同,但其內容都是緊緊圍繞人的生存和發展來展開和構建的,是一致的,目的是相同的。

5.“三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素質教育提出后,在理論上對素質及素質教育的解釋一直存在爭議,沒有人們普遍認可的觀點,而在實踐上雖然有了明確的政策要求,但仍長期處于“轟轟烈烈講素質,踏踏實實抓應試”的尷尬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尚沒實現教育思想領域的變革和教育行為方式的整體變化,尚沒有形成以培育個體素質、開發潛能為基礎的可行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目標要求、課程內容和模式方法?!叭逃崩碚摰奶岢觯瑸樗刭|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切入點。“三生教育”與素質教育相比,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更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和生活學習過程,貼近教育教學實際,使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如果能以“三生教育”的基本理論來構建教育指導思想、目標策略、內容和體系以及教育教學實踐模式,不僅將會使素質教育得到更有效地推進和落實,而且將會形成真正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現代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