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現實生活結合提升學習有效率

時間:2022-05-07 03:24:00

導語:與現實生活結合提升學習有效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與現實生活結合提升學習有效率

現實生活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學習數學的歸宿?!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苯虒W中如何尋找與學生年齡特征、生活經驗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呢?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

教學時可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時,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當學生量到數學書的厚度還不到1厘米時,就會感覺到測量某些物體的長度用厘米作單位還不夠精確,自然會產生問題:“有沒有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如果有,那1毫米有多長?毫米與厘米有聯系嗎?有怎樣的關系?”、“還有比毫米更小的單位嗎?”……通過實踐,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

小學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如:黃愛華老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百分數,然后黃老師也出示收集到的一組生活中的百分數:“金威啤酒”、“汾酒”、“金冠米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酒更容易醉些?為什么那么容易看出來?你認為喝什么酒好?”為題,引導學生探究這些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不僅認識到酒的“酒精度”實際上就是酒精含量與酒的總量的百分比,而且經歷了百分數的產生、建模到應用的全過程;不僅體驗到百分數的應用價值,而且體現了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從生活背景中探索數學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認知水平,既要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使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例如:我在教學認識一位小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背景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的重組。由于學生對小數的了解最初往往是從商品標價開始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元、角的認識又多于對米、分米的認識,因此教學時先以元、角為基礎,學習例2前半部零點幾元,再讓學生自主探索例1的前半部認識零點幾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推幾點幾(例2、例1的后半部);又因為讀寫是認識的前提,是學生生活實踐中最為熟知的內容,所以教學時先學習小數的讀、寫法,再探究一位小數的含義。這樣處理雖與教材編寫殊途,但卻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4.從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積極地創設活動的、可操作的、學生可以做的教學內容,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活動之中,并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生動有趣,達到拓展教材內容、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如:教學“11至20各數的認識”時,我們在課末用媒體展示了一個“六一”節舉行套圈比賽的生動情景。規定每個小朋友只能投11個,11個圈分成套入和未套入兩部分,各個小朋友活動中的不同情況呈現了11的各種組成情況,這是小學生熟悉的游戲,從現實情景中使學生體會日常生活需要數數,需要知道數的組成,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從生活實例中感悟數學方法

小學數學中一些具體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補少、多加要減、多減要加、等量代換、按順序思考等在生活現實中到處可見。如教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多減要加”的道理,我舉了一個實例?!靶〖t帶了162元到商場買一雙新鞋,小紅看中的鞋子的標價是97元,你認為小紅會怎樣拿錢?”,讓學生匯報交流后,教師側重指出下列這種拿法:小紅從口袋中拿出()張一百元,營業員找回小紅()元,這時小紅口袋里還有()元。然后要求學生填空,并寫出算式。學生寫出了以下算式:

①162-97②62+3③100-97+62④162-100+3

通過觀察算式讓學生體會到算式的結果都相同,但算起來③是順理成章,體現了操作的過程;④體現了“多減要加”的算理;②算起來最方便,體現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在此實例中,不僅使學生明白了“多減要加”的道理,而且學生還發現了比書上介紹的方法更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減去一個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也可以把被減數一分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用這部分數去減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然后再加上原來的尾數,這種方法更貼近生活實際。

總之,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人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