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談話讓課堂更有效
時間:2022-06-22 02:54:00
導語:深入談話讓課堂更有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于交往、互動的“對話教學”,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師生對話的目的性明確與否以及思維含量的高低,則是閱讀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我們認為有效的對話應具有以下特征:
一、師生對話要指向教學目標
我們知道,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其實就是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然而,在師生教學對話中,偏離教學目標,甚至將教學目標丟到一邊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因此,教師要對師生對話的目標性及時予以評價,出現問題要采取科學的措施加以干預。有這樣一個成功的教學案例:
《鄭成功》一課的教學正在進行,孩子們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并思考鄭軍依靠什么戰勝了荷蘭軍隊。五分鐘后,我們開始交流,只見平時上課常會走神的小曹高高地舉起了手,我眼睛一亮,首先讓他發言。
“我認為鄭軍依靠運氣戰勝了荷蘭軍隊?!毙〔苊摽诙觥?/p>
“哈哈……”教室里笑聲一片。
“就是運氣嘛,文中說‘原來是一個炮手瞄準敵艦放了一炮,剛巧打中了彈藥庫’”。小曹堅持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在看著我,經過最初的詫異之后,我隨即調整了教學思路,決定就從這個“運氣”入手!
于是,我問小曹:“假如,那一炮沒有打中彈藥庫,你說,鄭軍還會打敗荷蘭軍隊嗎?”
小曹想了一下,便說:“也會打敗荷蘭軍隊的。”“會的。”同學們附和道。
我立刻追問:“那為什么說鄭軍就會打敗荷蘭軍隊呢?”我知道,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文本閱讀上,這不就是有效教學的要求嗎?
一個學生說:“鄭成功做了充分的戰前準備?!?/p>
一個學生說:“鄭成功的士兵英勇頑強。”
另一個學生說:“鄭成功有科學嚴密的作戰計劃?!?/p>
我說:“請同學們具體說說,鄭成功的作戰策略是什么?”
通過交流,孩子們歸納出鄭成功的作戰策略,即圍住敵艦——炮打敵艦——鉤住敵艦——上艦捉敵,而且這個策略很有針對性。
“看來,說有勇有謀的鄭軍依靠運氣戰勝了荷蘭軍隊是不恰當的,應該說,運氣幫助鄭軍更快地戰勝了荷蘭軍隊?!毙〔懿缓靡馑嫉卣f。
“是的,運氣確實幫了鄭成功的大忙!讓鄭軍節省了好多炮彈啊!”我向小曹豎起大拇指。
“好運,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币粋€學生接過我的話說。
“好人有好報,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舉動或許感動了上天。”小曹激動地說。
“哈哈……”這次,孩子們是會意地笑了。
在對話中,小曹“認為鄭軍依靠運氣戰勝了荷蘭軍隊”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對文本的認識比較片面,甚至歪曲,或者說,他沒有進入文本,是“去文本閱讀”的表現。顯然,此時的對話即將偏離教學目標,可貴的是教師進行了準確的判斷和評價,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用眼睛去發現事實的真相。對話又回到了有意義的建構上,孩子們認識到了鄭成功的成功是由于“做了充分的戰前準備”“士兵英勇頑強”“有科學嚴密的作戰計劃”,教學目標達成度很高。
二、師生對話要具有思維張力
我們常常發現,在課堂上老師問上句,學生答下句,課堂熱熱鬧鬧,但沒有質量可言。究其原因,師生對話缺少思維張力,任務難度不大長度幾無,沒有帶有智力挑戰性質的問題。我們常常低估學生的能力,一味降低訓練的難度。其實,有一定難度和長度的問題,往往能使學生興奮起來,給課堂帶來挑戰和驚喜。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干國祥老師在教學《少年王冕》時,首先出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梳理課文,理解課文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方法?!睂σ苍S還算不上訓練有素的五年級學生而言,看到這樣的目標一定會有些玄,有些暈,但是若堅持著這樣做下去,學生就會從感性地讀故事一樣讀課文,漸漸地轉變為知性地解讀課文。干老師先拋出一個問題:“課文約980個字,寫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經歷,作者是怎樣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的?”同時干老師提醒學生:“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平均每年用80個字來寫?!睂W生說:“不,應該有詳有略地寫?!备衫蠋熥穯?“課文詳寫了王冕幾歲,略寫了幾歲,哪幾歲沒有寫?”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這樣細讀課文便一目了然。學生能基本找到:“沒寫8歲、9歲、15歲和16歲;略寫了7歲、11歲、12歲、13歲、17歲和18歲;詳寫了10歲和14歲?!备衫蠋焼?“為什么要詳寫10歲和14歲?”學生略微討論,認為詳寫10歲是因為王冕在10歲上因家境貧困而輟學;詳寫14歲,是因為王冕在這一年學會了畫畫,人生有了改變。
……
在課文解讀完畢后,黑板上出現了少年王冕的年譜。干老師再一次回到開始的問題:“課文約980個字,寫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經歷,作者是怎樣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的?”這時候,課文的詳略是如此清晰。干老師問:“為何詳寫這些,略寫這些或者不寫那些呢?”學生懂得:“只要能夠突出王冕精神的,便要詳寫。與此相關的,要略寫。另外的,可以不寫。”
一切皆有思維,一切皆須思維。課無思維,便不再是課,而只是灌輸。干老師上課伊始提出的問題“課文約980個字,寫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經歷,作者是怎樣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的?”就是一個有一定難度和長度的師生對話的話題,這個問題引領學生細讀文本,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結構,對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也有了清晰的認識,這必將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寫作。
三、師生對話要尊重獨特體驗
師生對話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評價語的使用要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能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激勵自己學以致用,從而促進有效教學。要形成這樣一種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文老師要以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的身份貫穿整堂課的始終,在課堂上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 上一篇:縣農業局實施秸稈禁燒方案
- 下一篇:小議當前形勢下教師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