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指引學生主動學習
時間:2022-08-08 10:57:00
導語:新理念指引學生主動學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課程改革充滿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并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為課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成果。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興趣是一種極大的推動力,興趣越大,進展就越快,效果就越好。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只是被迫強制學習,是會扼殺學生的好學精神的。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講授《昌盛的秦漢文化》“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我國發明的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時,我作了這樣的設計,我先提問:“同學們都知道,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哪個同學能夠說出首先發明紙的國家和時間?”當學生作出“中國”和“西漢前期”的正確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個問題:“有誰知道我國在紙發明以前用什么作書寫材料?”有同學回答“龜甲、竹木簡或帛”后,我簡要向學生介紹在紙張發明前我國書寫材料的變革:殷商-主要是龜甲和獸骨,也有銅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銅器;春秋-竹木簡盛行,并開始用帛書寫;東漢-竹木簡和帛仍是重要的書寫材料。繼而我又提出第三個問題:“與紙相比,竹木簡和帛的缺點是什么?”在學生回答:“竹木簡太笨重,帛的價格昂貴”后,我指導學生看彩圖27“漢代木簡,”指出這就是漢代以前的書??吹竭@種用繩子串木簡做成的書,引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這時我又加上一句話:“要是你們的書包里的學習材料還是木簡的話,該有多少木簡?會有多重?”學生聽后,情不自禁地議論紛紛,都感到紙的發明太偉大了。我緊接著提出第四個問題:“西漢發明了紙,為什么東漢蔡倫又要改進造紙術?”由于課文中沒有涉及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很難準確,而這個問題又是必須了解的。我告訴學生:“在蔡倫之前造的紙質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進?!蔽矣种钢恫虃悺穲D說:“東漢宦官蔡倫在公元105年改進了造紙,造紙原料請同學們在書中找出?!边@樣一環扣一環的設疑解難,把學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這樣既激發了興趣,又掌握了知識,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的偉大意義。
創新首先要學會思維,思維是創新的載體,沒有思維也就沒有了創新。初中生是思維最敏銳最活躍的階段,又是思維定型的最關鍵階段。因而引導中學生形成多維的思維意識和思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對歷史人物左宗棠的評價,從發散思維來看,可從清政府的角度來看,亦可從人民的角度來看,再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從左宗棠自身來看……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回放歷史時刻;再以聚合思維來看,歷史上與左宗棠相似的人物有哪些?假若你是左宗棠,假若左宗棠是李鴻章……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具體分析,使學生進行多角度思維,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打下基礎。
逆向教學是一種啟發智力的方式,它可以使許多難于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過程也大大簡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并進一步深化對問題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合理運用逆向教學法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難點、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更能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做到歷史學習中的“論從史出”,深刻理解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如在《鴉片戰爭》的教學中,筆者設計思路如下:師問:“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實在太熟悉。追問“為什么把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對這個問題,基礎好的同學也能馬上回答。學生可以歸納出:因為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革命任務”發生變化。此時,教師便可板書鴉片戰爭的影響:
1.中國社會性質變化;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3.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然后教師再問“這三大變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通過共同分析后便可得出結論,三大變化的基礎是“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教師便可再追問“那么中國的社會性質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對于第一問,學生一般都能夠回答,是因為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對于第二問“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時便可板書《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并重點分析三大條約特別是《南京條約》的內容(可補充一些材料)。通過分析便可歸納出政治上中國的哪些主權被破壞,經濟上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當然,也可組織學生討論“思想上會不會產生影響”,這樣關于“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個問題也就很容易解決了。此時,第一課時便可結束。如此處理,便能有充分的時間很好地突破《南京條約》、鴉片戰爭的影響兩大重難點,深化對它們的理解和認識。
- 上一篇:課堂探討中的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銀行辦副主任競選參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