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院校學生思品教育思索
時間:2022-05-02 11:09:00
導語:林業院校學生思品教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f以下簡稱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币虼?,林業中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職學生的現狀,切實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中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目前林業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
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中職教育,并給予中職院校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中職院校的招生規模隨之不斷擴大,但生源質量卻令人擔憂。
1、報考中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是學習成績較差、沒有就業能力的孩子,這些學生文化素質偏低,普遍對學習沒有興趣,因此無論是對文化知識還是專業技術知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
2、現在的中職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父母比較嬌慣,很多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平時比吃穿、比時尚,花錢大手大腳,很多家長是勤儉節約地供養自己的孩子,但是多數學生卻不懂得感恩。
3、初中畢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很多學生都有叛逆思想,抗拒教師、家長的教育,尤其是單親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孩子表現更為突出。
4、部分學生公德意識缺失,說臟話,亂扔垃圾,破壞公物;遇到教師熟視無睹,公然頂撞教師;紀律觀念淡薄,曠課、逃學、聚眾斗毆、違反規章制度等現象非常普遍。
5、現今多數中職院校都與企業聯合辦學,為企業培養所需人才。但是,很多學生畢業后就業不穩定,主要是由于學生對工作目標與待遇的期望值過高,不知道工作經驗的重要性,急功近利;怕苦怕累,過于嬌氣,缺乏團隊精神與責任心,企業紀律觀念淡薄;職業價值觀念不強,不能清醒地認識自我,難以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忽視個人的內在因素和發展潛力,給就業帶來局限,更不利于個人的發展。
二、加強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競爭力
1、合理設置德育課程,構建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體系
(1)中職院校應任用政治理論水平較高的專業教師,緊密聯系企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結合企業用人標準授課。同時,學校還可以聘請聯合辦學的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培訓,結合一些行業標準,通過案例講解、討論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2)采用頂崗實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習、實訓,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操守。實習過程中,教師應與實習單位聯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紀律、法制教育和相關崗位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及其養成訓練。
(3)職業道德課專業教師應改革教學方法,多采用實例教學,通過扮演職場角色、討論辯論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直觀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與其他專業教師的合作,有計劃地組織一些實踐活動,深入企事業單位參觀學習。同時把培養職業精神、敬業精神及就業指導、創業指導結合起來,以職業道德課促進德育工作,培養有職業精神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2、改革考核辦法,全面評估學生
通過制定《學生德育量化考核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日常表現及生活中的道德行為等進行考核評價,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全面評估學生,把德育考核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緊密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考核成績,給予必要的評定,引導學生重視其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
3、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在德育課的傳統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說教代替學生思考和單純傳授知識的現象,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勢在必行。在中職院校德育工作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應雙方互動,使教學由原來的讓學生“學會”而變為學生“會學”,變“我教你學”為“我教你怎樣學會學習”的模式。同時,要將錄像、攝影、幻燈、電教、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引進到中職學生德育工作中,以推動和促進德育課教學多媒體手段的普及。
總之,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
- 上一篇:全縣質量月建設方案
- 下一篇:縣政辦城區蚊蠅消殺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