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學TBL教學運用

時間:2022-07-06 11:45:25

導語:醫學教學TBL教學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教學TBL教學運用

團隊為基礎的教學(TeamBasedLearning,TBL)是由LarryKMichaelsen在2002年提出的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的新型教學模式[1]。而醫學教育正需要培養具有協作精神的醫師來共同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時,TBL教學允許師生比例達1∶200,更好的適應了我國醫學院校擴招后師資不足的現狀。因此,tbl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值得推廣。

一、TBL教學的運作過程

TBL教學是以團隊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具體地說,TBL教學先由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討論,然后由多個團隊共同討論,最后由老師指導。該教學模式既能發揮小組教學的優勢,又能克服小組教學師生比例小的缺點。TBL教學分為課前準備(readingpreparation)、準備度測試(readinessassurance)和運用課程觀念(applicationofcoursecon-cept)3個階段。課前準備階段主要是個人預習。準備度測試則包括個人測試、團隊測試和團隊討論:即首先由學生運用之前所學到的知識來作答完成一份多選題測驗;之后參照分組,各組共同回答同樣的多選題測驗,并交出共識建立之后的最后答案;最后由老師檢查考試題目。運用課程觀念則由各組運用先前所習得的知識,來共同完成老師所指定的作業。

二、TBL教學的關鍵

TBL是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因此,有效發揮團隊的作用是教學的關鍵,而增強團隊責任感、加強團隊交流、強化團隊相互促進是重要手段。

1.增強團隊成員的責任感。團隊成員的責任感是保證團隊任務完成的關鍵。任務布置給整個團隊,如果團隊成員沒有責任感,將任務交給團隊中的個別成員,便無法達到課前準備的要求。因此,在TBL教學過程中,第二階段的準備度測試時,應首先實施個人測試,了解每個成員的準備情況。同時,在團隊討論時,可以通過要求每個成員發言的方式了解其預習情況,并強化其個人預習的習慣。同時,還要增強整個團隊的責任感,有利于整個老師指定作業的完成。團隊責任感的建立,需要在團隊組建時布置合理的任務,并要求團隊在規定時間內交出實際的成果。同時,老師應該對團隊的成果給予及時的反饋,并與其他團隊的成果相比較。

2.布置利于相互促進的任務。在TBL教學中,各個階段的任務應該是連貫的,利于相互促進的。這樣,前一階段任務的完成,有利于下一階段任務的開展。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布置任務時應掌握“3s”原則,即同樣的問題(sameproblem),明確的選擇(specificchoice),同時報告(simultaneousreport)。同樣的問題是指班級的每個同學都應該面臨同一個命題;明確的選擇則指班級的每個團隊都應該就同一個命題給出自己的答案;同時報告就是指每個團隊應該同時給出自己的答案。

3.促進團隊的交流與相互提高。TBL的最后階段是通過團隊間的協作,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作業完成的質量,一方面與作業的交流空間有關,一方面與各團隊間的觀點有關。所以,在老師布置作業時,應考慮到團隊協作的問題,同時應保證每個團隊的參與度。也就是說,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由一個團隊獨立完成,應該由各個團隊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各個團隊相互討論借鑒,最后形成共同的結論。另外,每個團隊都應該有重要作用,不能讓團隊產生被輕視的感覺而放棄討論。這就要求在團隊劃分的時候,盡可能的變換成員,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完成不同的任務。

三、TBL與PBL的比較

TBL與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都是對傳統的以講授方式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有著共同的目的,即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的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增加學習的趣味性。然而,兩者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較多的差別。

1.核心教學思想。PBL強調學生導向的學習,并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學生的收獲來自于導師領導的小組解決實際問題。而TBL強調應用老師的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收獲來自于圍繞實際問題的討論以及老師就該組討論的及時反饋。

2.基本教學方法。在PBL教學中,老師逐步揭曉事先準備的案例。學生分析案例并發現解決問題的知識缺陷,并學習缺如的知識以參加老師引導的討論。而TBL教學中,老師指定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參加準備度測試,并應用所學的知識在團隊討論中選擇指定問題的解決方案。

3.學習者的目的。PBL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力在于參與討論并課外學習其感興趣的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見解。而考試常常很簡單。TBL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于自己以及所在團隊在準備度測試中的良好表現以及參加團隊討論。

4.教師的作用。PBL教學中,教師組織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促進小組討論,必要時給予引導,更多的象一個顧問,幫助學生完成獨立學習。而TBL教學中,教師需要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準備測試題目,提出學生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團隊討論。教師是一個指導者,指導學生學習相關內容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5.學生的作用。PBL教學中,學生自己確定學習內容,并獨立完成課堂外學習,參與小組討論。而TBL教學中,學生也是獨立完成課堂外學習,參與團隊討論,并將團隊討論意見提交給全班討論。由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PBL教學要求的教學資源更多,師生比例更小,而TBL教學可允許較大的師生比例;PBL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TBL教學兼顧學生為中心和教師為引導;PBL教學中,學習是由于解決問題的知識缺陷帶動的,而TBL則先由學生學習,然后通過評估,最后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四、TBL教學應用于醫學教育的合理性

首先,TBL教學允許師生比例1:200,而不影響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效果,適應了目前醫學院校擴招導致的師資不足的現狀。是一種既能保證良好教育效果,又最大限度節約師資的教學模式。其次,TBL教學強調團隊的作用。醫學教育培養的是醫師。目前的醫療模式下,高質量的醫療救治并不是一個醫師的作用,而是一個有著良好溝通的醫師團隊共同協作的結果。因此,T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強化了團隊的意義,為培養有團隊協作精神的醫師提供了基礎,有利于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