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類人體解剖教學
時間:2022-07-18 02:45:17
導語:藥學類人體解剖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生物科學的重要分支。包括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四年制基礎藥學專業的必修課。哈爾濱醫科大學該專業的學生以前學習系統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兩門獨立的課程,為了適應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和針對基礎藥學專業的教學特點,以及更系統、更有貫續性地讓學生掌握這兩門專業學科,2008年開始將兩門課程合為一門———即人體解剖生理學[1]。此門課程是把形態和機能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一門科學,兩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學好本課程的基本知識,不但為藥學專業學等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打下堅實基礎,而且也使該專業學生將來進行藥物的藥理研究、開發新藥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本文就此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如何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作一探討。
1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時壓縮,內容偏多系統解剖學和生理學本科教學總學時為128學時,為適應新教材、新課程的需要,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計劃學時為72學時,大大壓縮了教學時數。而教師對授課內容刪減不夠,與縮減后的學時數不相匹配,加上原本就抽象的內容,造成講解不夠細致,缺乏導引、復習等環節。教師以提高講課速度去趕學時進度,忽略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加之兩門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造成學生認為新課生澀難懂。
1.2學生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基礎藥學專業開設的人體解剖生理學為考察課,有的學生因為是考察課,又覺得與本專業沒有太多相關性,就對該門課程不夠重視,應付考試,投機取巧。學生沒有意識到自身將來即便不從事臨床工作,但作為藥學工作者,不論是從事藥物的研制開發,還是從事藥房、藥品銷售或其他相關行業的工作,僅了解藥的知識遠遠不夠,還應懂得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機制、代謝途徑、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等等。在教學中,教師也往往只注重本課程的教學,忽略向學生強調該門課程與藥學專業的緊密聯系性。
1.3教學方法單一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反饋的過程。但有的教師迫于課時進度壓力,不顧學生的節奏,自顧填鴨式的教授,省略了停頓講解、提問溝通、引經舉例等環節。又由于內容精簡不夠,課件的信息量極大,學生如同走馬觀花,不但喪失了興趣,反而徒增厭惡情緒。
1.4不注重實習課本科人體解剖學實習課學時為26學時,生理學實習課為40學時。兩門課程合并后,改為解剖生理實習共16學時,很大程度上縮減了實習課。而人體解剖生理學為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實習課對于課程的記憶、理解至關重要。大幅度縮減學時,勢必造成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把握不夠,也增加了理論授課難度。
2教學體會
通過近三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需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以提高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質量,并與基礎藥學專業解剖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相適應。
2.1與藥學專業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在動機,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A藥學專業的學生往往對于本專業知識感興趣,在介紹解剖生理課程對藥學工作者的重要性的同時,可以引入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點。比如在講解脈管系統時,可提出藥物治療的作用途徑如何?如何到達靶部位?講到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時,可聯系藥物的代謝途徑等等。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將解剖生理知識與臨床應用聯系起來。
2.2精簡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解決教學內容偏多、教學時數相對少的問題,教師應仔細鉆研該專業課程的大綱要求,認真處理教材,根據藥學專業的需要、學生的特點,精簡教學內容。對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進行課堂內詳細講解,對于熟悉了解內容適當采取自學的形式。如消化、呼吸系統等解剖章節和呼吸生理、消化生理及體溫等生理章節內容相對簡單,容易理解,可化繁為簡,只講解重點內容或與解剖生理二者密切相關的知識點,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理解和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講課中也應力求條理清晰,通俗易懂,才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畏難情緒。這既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也是教學改革的目的。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可以展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內容,較好地解決教學內容多和授課時數少的突出矛盾[2,3]。例如在解剖教學中添加多角度的解剖結構模式圖并配合相應的實物標本圖片;生理教學中將復雜抽象的生理過程制作成Flash動畫呈現給學生,合理配合文字,或構建簡單明了的知識結構體系圖片,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加深記憶,便于知識的系統化理解和掌握。
2.3解剖生理相互聯系,理論聯系實際人體解剖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解剖結構是功能活動的基礎,一定的解剖結構才能發揮相應的功能。二者緊密聯系,密不可分。教學中應采取解剖在前,生理在后;生理為主,解剖為輔的原則。例如在生理講到血壓調節時,可聯系解剖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的解剖結構和位置,進而聯系動脈的分支分布;在解剖講到腎臟的結構時,可聯系生理中尿液的生成及排出等內容;講到解剖下丘腦時可聯系體溫調節的內容,反之亦然。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從而使學生加深認識和鞏固記憶,并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解剖學名詞多,結構復雜;生理學知識抽象,難理解,授課中還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可以聯系臨床實例,也可以聯系生活實例,進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基本原理,使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4]。例如解剖教學中講解腦脊髓被膜的層次,可以聯系臨床麻醉的方法和解剖學依據。又如生理學講到體溫調節時可聯系生活中的感冒發熱,從而進一步講述其原理。這樣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加深印象,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4重視和參加實驗人體解剖生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本課程的學習必須重視實習。形態學的內容要認真觀察器官、組織的形態結構、位置、毗鄰。機能學的內容應動手做實驗。由于解剖生理知識涉及范圍廣,它包括組織胚胎學、細胞學、生物化學等方面的知識,要把理論學習與模型、標本、活體、組織切片和動物實驗的觀察結合起來,實驗中可涉及相關學科內容,從實驗中驗證理論,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觀察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以往兩門課程的總體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以適應理論教學內容的實習課時數。在實驗中貫穿形態聯系機能、機能依附形態的思想,用聯系、全面、系統、動態地觀察人體的結構與功能,將兩門課程切實結合起來。
2.5提高教師素質,完善師資力量教學改革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教師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在熟悉解剖生理教學大綱及教材的基礎上,明確目標,針對基礎藥學專業學生的知識層次,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研究正確可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更新知識,分派兩個教研室的教師到對方的教研室進行培訓,互聽資深教師的講課。教師自身應注重自身素質、知識水平及業務水平的培養,多看參考書籍,查閱文獻,加強知識的更新,不斷研究教學方法,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多和學生交流,及時獲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反饋信息,做到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師只有不斷努力,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探索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才能有效提高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