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認識偏差及改正對策
時間:2022-08-03 10:22:10
導語:工商管理的認識偏差及改正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多數工商管理學科的高職學生在接觸管理學相關課程之前,出于對管理者的向往等因素,對這些課程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高職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盡管目前已有一些管理學教學研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學生的思維特點跟教學方法的匹配問題,但是很少有研究從宏觀的意識層面來探討高職學生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在管理學教學研究動態方面,從教學理念、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學工具、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等單個或多個角度進行研究,有的介紹了自己的授課經驗,有的歸納了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筆者通過仔細觀察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發現他們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和科研經驗,提出了一些糾正措施。
一、高職學生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偏差
筆者以工商管理專業、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專業和質量管理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他們在《管理學基礎》、《流程管理》和《質量管理》等課程的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由于高職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和高職教師的科研能力相對不強,導致高職學生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存在偏差,這些偏差大致可以歸結為定位于知識的學習者、癡迷于典型企業案例和糾結于數學公式推導。
(一)定位為知識的學習者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工商管理學科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僅僅把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學習者則顯得視野太過于狹隘和眼光不夠深炯。比如,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管理學基礎》的時候,只是被動地接受那些教材上的相對比較系統成熟管理學知識,而對管理學理論發展前沿則一無所知。換句話說,他們把精力放在管理學知識“是什么”(what),而不是聚焦于“如何”(how)發展和創新管理學理論。又如,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專業對創業實踐躍躍欲試,但對管理學知識的學習卻不感興趣,管理學知識的應用就更加無從談起。缺乏管理理論指導的創業實踐是盲目的,而且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為這樣的創業實踐需要承擔更大的商業風險。
(二)癡迷于典型企業案例
案例教學起源于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商學院,主要是指教學者以過去或現在正在發生的管理案例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的管理理論知識,對案例材料進行判定、分析和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種現象的本質和內在聯系,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技巧的過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側重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很適合于教授工商管理學課程,并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普遍認同。然而,高職學生片面強調案例的重要,忽視理論知識學習,這導致他們在進行案例分析時缺乏理論依據。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流程管理》時癡迷于單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結論,并認為管理學教學和研究必須要有單案例分析,完全沒有意識到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數理統計分析方法的存在。究其原因,本文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數理統計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很長的篇幅,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使用太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數理統計方法;二是高職教師的科研水平相對不高,沒有掌握一些重要的數理統計分析方法,比如結構方程模型和多層次回歸分析。
(三)糾結于數學公式推導
質量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質量管理》課程時,會遇到很多有關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數學公式,而教科書上也沒有給出如何推導這些公式,因此他們就往往糾結于數學公式的推導。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加上大學數學的基礎課程沒學好,這導致他們在學管理學專業課時出現的數學公式感覺很陌生。由于高職學生不知道這些數學公式是如何得出的,而且這些公式相對復雜,這使得他們對后續的數學公式在管理現實背景下的應用失去了興趣。如果說數學專業的學生側重于數學公式的推導的話,那么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則應該把重心轉移到公式的應用上。
二、糾正認識偏差的措施
在發現高職學生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后,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以幫助學生們糾正偏差,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主要促成以下思想認識的轉變:從知識學習到知識創造、從案例分析到數理統計和從數學推導到公式應用。
(一)從知識學習到知識創新
知識學習者是理解和記憶知識,而知識創造者則是創新和應用知識。管理學教學研究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和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創新和應用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高職學生不應僅停留在管理學知識是什么的問題上,而應該關注如何創造知識。教材一般反映的是較成熟的理論,而最新學術期刊一般能反映本領域前沿、熱點和新的理論成果。因此,筆者建議高職學生應該到圖書館閱讀一些權威的學術期刊,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高職學生在閱讀教材的時候,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撰寫文章和教材,而不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讀者。
(二)從案例分析到數理統計
盡管案例教學法在豐富教學內容模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把管理學真正從藝術層面提升到科學層面,還得依賴于數理統計分析技術來證實研究結論的一般性。因此,高職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介紹一些常用的數理統計方法,比如線性回歸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針對不同課程的性質和特點,高職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面向操作層面的課程,諸如“生產運作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會計、電子商務”等,教師應該用大量的圖表來進行講解和過程分析;涉及到數學方法時,應有現實背景豐富的例題和練習,以幫助學生掌握實際方法和技能;面向決策層面的課程,諸如“戰略管理、技術戰略”等,教師應通過理論和案例分析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從數學推導到公式應用
作為管理類專業的高職學生,需要把學習重心從數學推導轉移到公式應用上來。知識(公式)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應用于管理學的習題中;第二,應用于后續的專業知識構建;第三,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他們需要知道數學公式的適用情形,即在什么樣的企業管理背景中使用什么公式。高職教師應該強調公式的應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一些和企業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知識點,啟發大家一起思考與討論。另外,高職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使用數學公式,而不是純粹的文字表述,這樣會使他們的工作報告更精彩。
三、小結
盡管高職學生對管理學課程的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對工商管理學科的認識存在定位于知識的學習者、癡迷于典型企業案例和糾結于數學公式推導等方面的認識偏差。因此,高職教師應該進行教學反思,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促成以下思想認識的轉變:從知識學習到知識創造、從案例分析到數理統計和從數學推導到公式應用。
- 上一篇:人保局十八大實踐活動方案
- 下一篇:人社系統安全整治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