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新課改中教師的轉變

時間:2022-12-12 03:19:59

導語:略論新課改中教師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新課改中教師的轉變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

傳統教學提倡“師道尊嚴”,把教師擺在一個非常神圣的地位。教師也總認為,自己說的一定是對的,學生不能超越自己。但是現在的學生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識面特別廣,教師高高在上的傳統地位動搖了,教師被“掛”在黑板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意識到自己只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主導因素,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每個學生都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力,是有培養前途的,要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心,要教學相長,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了,新課改就會富有生機。

二、教師轉變角色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角”,經?!耙谎蕴谩薄皾M堂灌”,不管學生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教師課講完了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新課改中強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方法。要教會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促進學生學習,學生會受益匪淺。教師把教學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教會學生學習和生活。在知識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知識不斷更新,人們的視野不斷擴大,教師也不能完全依靠原有的知識“吃老本”,而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鉆研新教材、新課標。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鉆研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

三、教師要創設新方法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個人主宰課堂,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而課堂教學怎樣導就要看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討論法、故事導入法、情景穿插法、引入法、對比法、圖示法、分析法、材料運用法、圖文結合法、講解法、材料歸納法等等。教師利用這些方法起到“引”和“導”的作用,目的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活力。新課改中的新教師需要適應各種新的變化,以其之長,補己之短,用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課改洪流中,為新課改增添生機和活力,這樣的教育改革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本文作者:劉春劼工作單位:吉林省柳河縣建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