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11-06 08:44:33
導語: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設計的能力,讓學生可以擁有多方面的能力,實現素質教育,高校在實施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以在保證正常的教學體制的情況下,確保學生能正常的培養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結合一些藝術課程或者一些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藝術設計能力。雖然目前一些高校已經開始重視對學生的藝術設計教學,但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1教學目標不明確
“德智體美勞”是很多學生在啟蒙教育時就被灌輸的教育觀念,但是在以前的教學中,“德智體美勞”可以說就是一個口號,隨著學生從小學進入到初中、初中到高中,教師與家長越來越重視“智”,換句話說,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漸漸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即使有一些教師重視學生“美”方面能力的培養,也往往太過于重視形式,教學過于片面。培養學生藝術設計能力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一些高校在培養對象上還未能非常明確,培養目標一般是以后能夠從事有關藝術設計方面工作的群體。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一味的按照教材大綱,沒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學方式,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阻滯目前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發展的一大問題。
1.2課程安排不合理
就一定程度上來說,藝術設計可以視為一個新興起的專業,一般與藝術有關的專業指的是:聲樂、美術、鋼琴等,這些專業的教學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課程安排,但是藝術設計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藝術設計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法評價的,對很多高校來說,怎么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課堂上應該怎么進行教學,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藝術設計不單單是美術,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教學中,太過重視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忽視培養學生寬廣的知識面以及促進其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高校不能合理的安排藝術設計教學課程,教學效率就得不到保證。
1.3藝術設計專業特色不明顯
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是來自國外的一個“外來”專業,在我國高職院校開設的時間并不長。許多學校都是盲目跟風而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而多年下來,對專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以及要保持的特色等一直處于模糊狀態。在這種認識背景下,從課程設置到教學模式和方略的選擇,均存在不切社會需求實際的現象。課程開設不合理,教學方法不得當,導致專業特色不明顯,所培養的學生畢業之際往往難以適應社會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此外,藝術設計專業還存在招生多,教學班額大的問題。教學班額大,增加了學校的學費收入,但給教學帶來了無限的麻煩。藝術設計教學按理說應做到個別輔導到位,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充分地指導。但由于班額過大,教師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能確保對每一個學生都指導到位。這就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大班額學生所接受的藝術設計教育往往是粗糙的,缺乏精心打磨過程的,最終難以體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應有水準。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所學越來越淺,而老師卻反而越來越疲累。這樣的大班額教學,不但不會實現教學相長,反而是教學相克。
2優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的對策
2.1明確教學目標
要加強教學質量,首先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是順應目前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需要,高校在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其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外,還應從多方面培養其能力,重視其創新能力的培養,藝術設計是抽象的,學生一定要智商與情商雙向發展。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學,要讓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具備非常專業的藝術能力,除了一些抽象概念,還應具備一些有關藝術的具體技能,培養藝術類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當然,培養藝術設計人才還是為了讓學生以后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高校應該進行實地考察,結合一些實際用人單位的需求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積極運用現代高科技的輔助,幫助學生培養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
2.2做好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學生之所以稱之為學生,就是因為其在專業知識上有很多不懂的內容,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對其進行知識的傳授,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好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藝術設計專業與其他一些工科、理科專業不同,其綜合性非常強,傳統的教材教學根本滿足不了教學需求,適當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結合實踐課程的設置促進學生藝術設計能力的發展,科學設計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讓學生可以通過實踐課開拓自己的視野,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再結合理論課實現優質的藝術設計教學。
2.3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實現探究性實踐教學
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學生除了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一些相應的探究性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藝術設計除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外,設計能力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說藝術是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那么設計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應該借助一些有建設性的課題讓學生進行實踐,教師在教學可以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3促進高校藝術設計學生能力培養的措施
3.1轉變教學理念,做好管理工作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高校對藝術設計教育方面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文化成績、就業前景、學生整體水平等都成為了限制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因素,而且在高中階段,一般選擇藝術生這條路的學生都是因為文化成績不好,在高考面前被迫選擇讀藝術,真正喜歡藝術的人很少。在進入大學之后,很多高校并沒有轉變其教學理念,除了正常的理論教學外,其他時間都由學生自主去探索,以至于學生沉溺于游戲、電視劇等。為了促進藝術設計學生能力的培養,高校一定要轉變其教學理念,做好藝術課程的設計,科學合理的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并且教師要合理地將這些課程進行貫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設計能力,加強對技術設計學生的管理工作,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得到豐富的專業知識,累計設計靈感,提高素養。
3.2構建靈活開放的教學平臺
培養學生藝術設計能力,應該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高校教學模式應該是多變的,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固定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對教學活動產生厭煩的心理,教師應該構建靈活開放的教學平臺。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各種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在工作、生活與教學中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教師要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靈活自主的教學發散自己的思維。藝術設計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有靈活的設計靈感,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設計一個靈活開放的教學平臺,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
3.3適應社會發展,加大教學改革力度
藝術設計其實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更高,高校在藝術設計教育中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教學中要適時地應用一些創新的教學理念,讓藝術設計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教學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很多高校還是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大教學改革力度,讓教學更加現代化,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的學習,掌握更多現代化的生存技能。多媒體網絡的應用與強大,讓很多學生喜歡在網上獲取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教師可以運用這點,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健康、正確的使用網絡,加強藝術設計信息化教學,讓學生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下,提高自身的能力。
3.4加快教師隊伍建設
在學生藝術設計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在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但是高校一定要重視師資隊伍的質量,首先,教師自身應該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除了擁有藝術感外,還應具備較好的設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的指明燈,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師要能夠非常明確的為學生解答難題。高校應該制定一些相關管理制度,對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積極組織教師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讓教師經常充電豐富自己的知識,安排教師進行一些專業的培訓工作,讓教師可以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以促進藝術設計學生能力的培養。
4結語
目前,我國對藝術設計方面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培養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藝術設計人才,高職院校應努力克服當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努力優化教學模式,以培養切合時展需要的藝術設計人才為目標,從教學管理到教學實務,每個環節都認真抓好,確保辦出有特色的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出合格的藝術設計人才。
作者:章玥 單位: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黨員干部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8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