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時間:2022-06-20 08:44:37

導語: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摘要:該文通過對目前普通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分析,針對現存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旨在為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供理論借鑒。該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調查訪談法進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目前高校教學中存在諸如學校教學政策與管理、教師教學整體過程及學生學習狀態等問題急需解決,該文擬從上述3個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學質量的全方位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學質量;策略研究

教學質量是教育之本,學校發展的生命線,這一主題永恒不變。為此,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進一步強化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學管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學習管理等。集思廣益,形成合力,多途徑、多手段、全方位構建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對教育教學質量優劣起決定性作用。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指導者和影響源,可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等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當然教育教學離不開優越的教學條件支持,離不開科學的教學管理,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努力,離不開學校的科學領導和調控。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校的健康發展,促進學生成才,直接受制于上述制約因素的影響。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人才,需多方努力得以實現。現就目前高校教學存在的問題予以解析。

1目前高校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校層面

目前存在部分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與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與導向存在差距,個別學校發展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急需的人才。這是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與導向問題,取決于學校領導集體和部分教師代表。因此學校領導的能力、目標與胸懷等對學校整體發展帶來一定影響。領導層面定位的學校發展目標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發展的走向,領導集體決策正確如否等,將對學校發展帶來致命的影響。存在管理機制、政策導向、質量標準、對教師教學支持方面的問題急需解決,如重科研、輕教學,一切考核依據科研成果分量過重所帶來的影響,導致部分教師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之中。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問題,部分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管理過于松散,直接影響一校的學風。對學生的引導與關懷,創造的社會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學術氛圍、管理制度等問題急需解決。

1.2教師層面

第一,職業目標盲目化:教師在職業定位上存在個別教師對職業的定位不明確,個別教師以生存為職業支點,把薪水作為自己工作的導向。尚未做到以發展和興趣為支點,不能夠以自身進步和快樂作為發展導向。對現實目標的專注度、耐心度不夠,現實目標不切合實際。教師的職業精神、專業精神、敬業精神不夠。第二,教學目標模糊化:存在教學的目標落后,缺乏應有的創新性。教學的內容過于陳舊,缺乏應有的價值性。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缺乏應有的靈活性。教學的規范不足,缺乏應有的常識性。教學的規劃不明確,缺乏適度的耐心等問題。第三,教學管理缺失化: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在教學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得不到位,在課堂中諷刺學生、訓斥學生等。個別學生被邊緣化,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四,教學過程形式化:教師教學存在磨洋工的招數,如課堂上通過課前點名、講段子、放與教學關系不大的所謂教學片、討論問題、憤青、念PPT、早下課、談人生、劃重點等。這樣嚴重占據了學生課堂有效學習時間,澆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隨意性大、目的不明確,不了解學生的需求,缺乏有效的教學激勵與約束機制。第五,教學科研倒置化,部分學校的考核規范導致部分教師為了考核而工作,重科研輕教學。教師的精力投入科研勝于教學,導致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緩慢。

1.3學生層面

學生的成人特點,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特點,對因材施教帶來巨大影響。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性投入不夠。學生的自律行不強,盲目隨從性大。獨立性缺乏,吃苦能力欠缺,功利性強等特點并存。

2成功教學策略分析

2.1學校層面

學校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發展規劃,學校領導的決策即做正確的事,直接決定學校發展的目標與方向。作為學校的舵手,應具有大視野、大思維和大格局。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從人才培養質量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制定保證教學質量提升的各項考核監控制度。科學決策、科學實施,決策的執行即正確做事,需全校上下聯動,齊心協力,全面推進,真正做到上下同欲者勝。人才培養應做到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學和教師教營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學校應明確定位教學的發展導向,教研分明,以研促教,以教代研,杜絕萬事看科研的局面。

2.2教師層面

第一,職業目標確定化:正確定位,不能把薪水作為工作的導向,應以自身發展和興趣作為自身發展的導向。做到學習為了工作,工作為了生活,生活為了幸福,用專業和職業的發展去支撐未來事業有成。熱愛自己的職業,通過幾年的時間鎖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并為之奮斗。熱愛學生,真心熱愛,才會付出。善待自己的單位,因為他是你與社會,你與他人之間進行交換的橋梁。正確對待職業,在發展事業之中發展自己。第二,教學目標明確化:強化本領,教師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學工作、科研工作、行政工作和服務社會。以研促教,以教帶研,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于社會。作為教師應熱愛職業、熱愛學生、熱愛學校,在教學中通過用心思考、精心準備、大膽行動、認真完成打開局面。應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深刻的專業思維,濃厚的教學興趣,良好的表達藝術,靈活的管理技巧,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提升教學策略:理解學生,促進獨立,觀摩反思。第三,教學管理常態化:在教學中,應加強度對學生的管理。始終把責任心放在第一位,關愛學生,真心付出。教師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取向,應德為先,先育己,再育人。真正起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作用。第四,教學過程精細化:教師應增加教學性投入,把好教學關。通過精心備課,用心講課,細心批改,耐心輔導等建立教學自信。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之中,認真研讀國內外教學改革與創新成果,結合本專業特點與課程實際加以應用。在教學中通過修飾儀表形象吸引人,氣氛渲染。多途徑激發學生動機,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入心。設計具有挑戰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動腦思考。聽過不如看過,看過不如記過,記過不如做過。組織學生實踐活動,增加動手機會。目前普通高等學校教師應順應時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科研業務能力,具備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增強工作駕馭能力,夯實基本工作能力。為要成為人品好、形象好、教學好、科研好、實踐好的“五好教師”而努力奮斗。

2.3學生層面

根據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做到人人明確目標,人人動力十足,人人全心投入。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建立健全各項獎懲制度并嚴格實施。教育管理應更新觀念,以人為本。變“管理”為“服務”,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教育學生深入理解分子與分母的區別,努力做分子。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學生不僅要具有回答問題的能力,而且要能夠提出好問題的能力。

作者:馬志君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錢偉,薛二勇.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2(9):66-69.

[2]王軼,陳敏.美國普通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特點及啟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5(1):135-140.

[3]鄧敏,沈紅梅,王莉平,等.構建高職院校全過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2):246-248.

[4]季平.求真務實努力構建教育質量保障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