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競爭力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時間:2022-06-13 08:37:56

導語:核心競爭力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核心競爭力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突飛猛進,根據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高等教育從精英式教育逐漸改為大眾式教育。因此,給高職院校的教育方法與模式上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各個高職院校之間的發展與生存競爭也越來越強烈。眾多高職院校如何凸顯自己的核心競爭,促進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每一所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本文就根據構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教育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提高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是促進學校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它是通過高職院校在成長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創新改革而形成的,是培養高技術、高素質人才的基本保障。構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教育教學改革中,不僅要提升對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質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度重視,還需要對教師進行強化訓練,提高師資力量,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和學習環境。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一、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特征

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是指學校在經過長期的發展中,擁有的辦學成本和人才的質量比其他競爭者更有吸引力,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想要建設能夠持續性發展與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高職院校,就必須凸顯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創新、培養和提升??茖W研究、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四大基本功能,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以及發展都必須圍繞著這四項功能來開展工作[1]。

二、目前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高職院校也面臨著所在地區經濟戰略的調整、企業生產形式的改革、產業的不斷優化升級,以及行業形勢的低迷、梯度轉移等困境,這些問題都給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同時對培養人才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外高職院校本身就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生源的不斷減少以及同類院校之間的激烈競爭,挑戰著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方向。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完善設置具有特色的專業,如何提高教師團隊及師資力量,如何強化管理措施,進一步加強對人才的培養與創新,成為目前高職院校必須深度研究的課題。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加強管理戰略措施,建立全面人才培養的方針;堅持以創業、就業為導向,創新對人才的培養;打造具有特色的專業學習,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而對課程的結構進行創新和完善,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探究出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方案。

三、構建核心競爭力的教育教學改革策略

構建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堅持開展教育教學的改革,以教學改革實踐研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育教學成果獎、現代學徒制、學分制管理改革、中高職銜接招生培養改革、創新創業教育、高職本科協同育人、專業教學標準研制項目這9個方向進行改革,構建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2]。(一)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的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深入研究教育改革策略,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促進教師跟緊教學改革的形式,積極的開展各種改革工作。高職院校應該以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為載體,帶動課程與專業的改革。根據高職院校的教改動態,制定申報指南,組織課題立項、申報、評審工作。完成相應課題的申報服務、申報通知、申報評審工作,完成各個課題的管理工作,監督課題責任人在期限內完成課題的研究,對課題項目進行管理、檢查及收尾工作。(二)建設各種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大賽能夠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深化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塑造高素質的技術人才以及建設高質量師資團隊,也是對教學質量、教育教學改革效果和辦學水平進行更好檢驗。完善各種職業技能大賽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培優制度,將技能競賽融入到人才培養及專業建設中,重視技能競賽的項目,加強競賽項目的舉辦力度,提高參賽學生和專業的覆蓋面,確保50%的競賽項目都屬于省賽項目。(三)建立教學成果獎。教學成果獎是對學校教育工作做出正確的評價。學校教學成果的推廣與培育工作,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培育出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為推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引導廣大教師投入到改革的工作中,積極開展教學成果的培育工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中心,以教學管理制度為保障,總結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開展校級教學成果獎申報,選擇優秀的項目推薦到省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完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目標。(四)建設現代學徒制。高職院校應該主動適應目前產業體系的轉型,積極的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學徒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企業的職工,通過企業與學校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培育,能夠幫助合作企業建立留人、選人、與人的長效機制,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員工的素質,有利于企業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人才的培養中,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增強高職院校的技術開發應用以及社會服務能力,提高對人才質量的培育,能夠提高學生就業率。(五)學分制改革。通過對學分制的改革,能夠創建開放式的課程教學,優化學生的素質、能力與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多樣式的需求;促進學校管理的現代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學資源的配置,從而提升辦學效率;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主動性,推進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六)中高職銜接招生培養改革。教育部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育目標、教學過程、課程體系等方面的銜接[3]。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地區的人才需要和經濟產業分布進行仔細研究,實施基于專業課程、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相銜接的人才培育方案或教學標準,形成具有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團隊。(七)高職本科協同育人?,F代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的轉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產業升級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特別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企業的生產更需要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高質量技術人才。高職院校要把握機遇,積極的借鑒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利用先進的教育資源加快對人才進行培養。圍繞企業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高職院校應該探究出與本科院校聯手培養四年制應用型本科人才,探索出高職本科協同育人的教育方案,以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為重心,培養出高能力、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八)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必須以培養高能力、高素質的技術創業人才為目標,全面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改革,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巧妙的融合為途徑,形成健全的組織結構、完善的規章制度、協調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高職院校應該訓練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鼓舞教師創新相關創業教材。同時,在開展創新創業教學課程時,學校要建設完善的課堂教育、實踐教學、自主學習、文化應到、輔助指導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出一批具有實務性、實踐性、涵蓋基礎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4]。(九)專業教學標準研制。調整專業的結構,完善專業的教學課程,更新專業核心課、拓展課、支撐課的課程標準,才能夠規范教學管理與專業課程建設,提高辦學水平以及人才的質量,滿足現代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全方位貫徹教育部門的戰略部署,適應經濟發展與技術人才成長的要求,加重對人才質量的培養,積極的參與地方特色的專業課程,開發能夠與國際標準相對接突出學校特色的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學校創新教學和辦學定位的目標要求,制定培育人才的新方案。

四、結語

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能夠使其在激烈的辦學競爭中占有優勢,通過不斷的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才能使高職院校在競爭中不被淘汰。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該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水平,整合學校內外部資源,挖掘潛力,深入了解地區的發展趨勢以及人才的需求,形成具有獨特特色的人才培育體系和專業課程結構,從而構建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余斌.構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教育教學改革載體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22):26-28+31.

[2]舒智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4):342-343.

[3]蔣文賢.“互聯網+”視域下高職生創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7(9):82-84.

[4]楊瑞.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綜述與前瞻[J].知識經濟,2017(7):158.

作者:王士剛 單位: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