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時間:2022-02-08 03:21:10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邁入了改革創新的高速期,在素質教育和高考評價體系改革的雙重背景下,教育教學過程應該著力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的語文學科更應該走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前列。語文教學過程滲透德育教育,語文教師有效利用教學環節融入愛國教育、優秀品質教育和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必須要實現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探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將為拓展學校德育教育新渠道做出應有的貢獻。

1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研究的目的與現狀

在2018年第三十四個教師節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了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在教育功能上,實現了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的轉變。從教學到高考,如何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了當下教育界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目前,關于立德樹人為指向的語文德育教育更多體現地是傳統式道德教育。我們依靠中國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道德教育并沒有錯,但是教師在解讀文學作品時停留在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有責任感等理論化、程序化層次??傮w來看似乎是培養學生身外之物的感情,而對學生個人自身的情感體驗卻很少提及。德育教育也應改革創新,在注重這種群體性特征外更注重學生個體德育的教育,培養學生有個人主見、有個人意志和個人責任感。另外諸如《思想品德》《道德法制》的專項德育課在日常教學中存在被邊緣化的問題。專項德育課內容更多地是從理論高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是獨立的、鮮活有生命的個體,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德育的個性化教育。高中語文應該擔起這一責任,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把德育教育作為其中一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接受優秀文學熏陶的過程中立其德、樹其人。

2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重要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完美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文以載道,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決定了語文教育教學必須與德育教育相輔相成、相守為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養未來優秀、高素質人才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高中語文教學中抓好中學生德育教育是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但從當前中學教育實踐看,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卻沒有擺到核心位置,德育教育面臨的問題遠比智育要復雜得多。如何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德育觀念,立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積極改進德育教育,是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需時刻關注的現實問題?!庇纱丝磥?,語文教育教學與德育教育應該結為“秦晉之好”,語文教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其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學中加大德育教育的比重。語文教育教學應重視德育教育,無限擴大語文教育的外延,重新樹立德育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歷史傳統重要地位。

3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實施策略

3.1以語文課堂為主陣地,提升德育教育在語文課堂的比重。語文課堂既是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也是學生進德修業釋疑的主陣地。在傳統語文課堂中,受功利性考試成績的影響,教師往往注重授業解惑,學生也由此只能被動修業釋疑。于是語文課堂也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本來妙趣橫生的語文被我們活生生地做作成了乏味無趣的邊緣學科。語文教師應該提升語文課堂的廣度和深度,努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核心素養”作為語文教育教學的“靈魂”進行了詳細解讀。“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科最基礎、最主要、最本質的素養,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素養,是把種子培養為參天大樹的素養。建立于這樣的認識之上,我們可以把“語文核心素養”提煉為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人的內在品質地培養就需要在各個學段的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由此看來德育教育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實現的教育教學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語文教師本著大語文觀的教學出發點,應該學會“借題發揮”、“旁敲側擊”。所謂“借題發揮”、“旁敲側擊”就是在完成課堂知識目標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利用優秀文學作品,發現其有利于德育教育的一面,充分展開德育教育。魯迅先生《拿來主義》思想深刻、語言通俗,耐人尋味,遂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名篇。此文巧妙運用喻證法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了國人應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主張。作品還闡明了拿來主義的觀點:“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其實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作品解讀、鑒賞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合理時機“旁敲側擊”一下學生:魯迅先生為什么能寫出如此深刻的好文章?先生身上有什么可以值得我們大家值得去學習的閃光點?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嗎?在學生小組討論、個人發言結束后,教師可以在黑板顯目出緩緩書寫四個字:家國情懷。就這四個字足矣,勿用解釋,一切學生都明白于心。語文課堂永遠有其光輝閃亮而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面,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只要將課堂當作“戰場”,抱著牢牢守住這一“主陣地”的決心,充分發揮作為“將帥”的謀略,語文課堂的生命定會光芒四射。3.2以語文教材為支撐點,挖掘德育教育在語文教材中的潛在內蘊。隨著新課標的實行,高中語文新教材也與時俱進,應運而生。新教材無論從思想上、內容上還是形式上處處體現了一個“新”字。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深刻把握新教材有力引導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性;把握新教材教育學生不忘過去的艱苦歲月,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的時代性;把握新教材選文體裁隨著語文改革的進行不斷豐富多樣的豐富性;把握新教材選材標準都強調“合適教學”、“要難易適度,適合教學,應該是經過一定努力,教師能教好,學生學得了”的可接受性的特點。由以上特點我們不難看出,語文教材繼承了以前教材關于德育教育——愛國教育、優秀品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的優良傳統。“任何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寄托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在完成認知與訓練的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選好突破口,抓準誘發時機,在情感濃縮凝聚的關鍵之處,打開他他們的感情閘門,使學生能愛作者之愛,恨作者之所恨,憂作者之所憂,在閱讀、欣賞和感應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材之情的感染滲透,最終達到明理、知理、懂理的目的,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薄逗苫ǖ怼纷寣W生看到了殘酷戰爭背后生長于美麗的水鄉的淳樸愛國的鄉親;《記念劉和珍君》歌頌了“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包身工》旨在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緊扣教材,以教材為支撐點,引導學生在教材解讀中實現傳道受業,達到學生進德修業之目的。在教學杜甫的《蜀相》時,我們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法,讓學生把這首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比較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前三節敘述了詩人在國家喪亂中,在秋風秋雨之夜屋漏床濕的苦況,第四節詩人卻筆峰陡轉,抒發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闊情懷。《蜀相》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在此基礎上可以設計兩個比較。第一個比較:兩首詩所關注的對象一樣嗎?學生個人完成比較結果后小組討論,在比較中,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杜甫不是一個一味仰慕英雄、追求個人發展的“小我”,杜甫更是一位關心“天下寒士”的“大我”。第二個比較:兩首詩在情感歸向上有共同點嗎?其實作者不論是關注百姓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還是追慕武侯欲建功立業報效祖國,杜甫的情感歸向都在愛民、愛國上。通過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深挖教材內涵,使學生對責任感、使命感有了更深地體會。3.3以作業為催化劑,升華德育教育在語文作業中的后期效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師都應該有德育教育理念,應該適當加以滲透,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先哲思想對學生的人生和價值進行啟蒙。作業環節的設計是十分能夠凸顯學生自主性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善于抓好這一教學環節,使其形成德育教育的獨特手段?!备咧姓Z文作業的設計可多樣化,但應該注重思想深度。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趨于成熟,作業設計應該兼顧多項能力的提高,其中德育教育也應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體現在作業設計中。通過完成具有一定體現綜合能力的作業,可催化他們語文素養的快速提升,進而促成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隨著《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我們不難看到高考的指向在于考查教育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否體現了素質教育。德育教育在語文作業設計環節如何滲透更有成效呢?重視課前預習作業,在查找作品作者和寫作背景相關資料時,可讓學生多去關注當時國情對于作者作品風格的影響;重視課中思考作業,在分析文學作品主旨與寫作風格時,可讓學生多去關注作品反射出的作者優秀品質與偉大情懷;重視課后查漏補缺作業,在復習回顧當天學習知識時,可讓學生多去比較自己與作品作者間存在的優越性……語文作業設計滲透德育教育方式靈活多樣。如寫作作業設計可與當下重點時事、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春節期間,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嚴重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疫情之下,“同心協力,勇擔責任,共克時艱”成為時代強音。領導干部,身先士卒,火線指揮;白衣戰士,頑強拼搏、艱辛鏖戰;企業員工,夜以繼日,保障供應;愛心人士,慷慨捐助,源源不絕……這是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社會熱點滲透德育教育,以寫作來培養學生理想信念、愛國情懷、責任擔當的意識。由此可將寫作作業設計為:(1)結合當下疫情防控中發生的事實,從高中生視角,就當前疫情防控發表看法,寫一篇議論文。(2)結合當前疫情狀況,寫一篇倡議書,呼吁社會公眾聽從指揮、同心協力,阻擊病毒。(3)關注病毒防控,聲援武漢,給奮戰抗疫前線的醫護工作者寫一封慰問信。(4)致敬英雄,學習英雄,請面向廣大青年,寫一篇向抗疫英雄學習的倡議書。(5)面向社會公眾寫一篇呼吁大家反思“吃野味”、拒絕“吃野味”的公開信或倡議書。

4結語

語文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也要傳道;語文教學既要注重知識傳授,也要加強德育教育。文以載道,優秀文學作品的鑒賞分析過程不能忽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唯有雙劍合璧,才能夠完美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根本任務。

作者:張付軍 單位:甘肅省永靖縣移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