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探析
時間:2022-09-22 11:22:11
導語: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心理學的追求幸福理念,能夠引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內心的和諧;積極心理學的自我決定理念,能夠幫助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自助自立;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教育理念,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正面教育為主。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紀以來,積極心理學的發展,不僅對心理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還擴展到其他學科領域,其中教育學借鑒積極心理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積極心理學追求幸福、自我決定、積極教育的理念,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創新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追求幸福理念強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促進學生內心和諧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視并實現其社會性功能,培養符合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更要關注高職學生的內心和諧。學生內心和諧離不開希望、快樂與幸福,積極心理學始終致力于研究如何讓人保持希望、獲得快樂、實現幸福,進而達到內心的和諧,追求內心和諧的積極心理學,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創新有著重要的啟示價值。
首先,應用積極心理學促進高職學生保持希望。在積極心理學看來,希望是個人對自己有能力找到達成目標的有效途徑的認知和信念,有關希望的理論包含目標期待、路徑思考和動力源泉三個方面。將積極心理學的希望理論引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就應該針對希望理論的三個方面,輔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目標期待方面,要引導高職學生將個人目標與社會發展和國家富強目標聯系起來,充分認識到自身所學專業的未來前景并為實現目標努力。在路徑思考方面,要引導高職學生認識到實現目標能夠依靠的路徑主要是自我的努力。在動力源泉方面,要引導高職學生建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識,不拋棄不放棄自我的追求,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實現自我的目標。
其次,應用積極心理學引導高職學生獲得快樂??鞓肥莻€體實現目標之后所帶來的一種體驗狀態。在當前的教育機制下,高職學生過去是“高考的失敗者”,未來又將被認為是“底層的求職者”,之前的壓力還沒有散去,未來的壓力卻撲面而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借鑒積極心理學中的有關理念,幫助高職學生釋放壓力,應對挑戰,獲得快樂。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抓住當下,在學以致用的專業磨煉中,增強自我專業能力,提升就業本領,以自我的成長應對未來的壓力與挑戰,在自我的努力下獲得快樂。
最后,應用積極心理學幫助高職學生實現幸福。幸福感是個體意識到自己所追求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所抱有的理想得到了實現的時候,產生的一種情緒和心理狀態。幸福是持久的,而快樂是短暫的,幸福生活包括快樂的生活、投入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三個層面。應用積極心理學幫助高職學生實現幸福,就是要將高職學生的生活從快樂的生活層面提升到有意義的生活層面。當前多數高職學生基本上能夠快樂地生活,但是他們缺乏投入的生活的信心與能力,更不會將生活的意義與家庭、社會、國家的發展聯系在一起,而積極心理學要做的就是實現這種聯系。
自我決定理念強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促進學生自助自立
積極心理學一個重要的理論是自我決定理論,它認為個人的思想行為是自我篩選決定的,個人以其自我的主觀能動性挖掘自我成長以及自我發展的潛能,促進自我成才。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終要使之在教師的激發下,實現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積極主動參與。因此,有必要引入積極心理學的自我決定理念,引導并促進學生自助自立。
首先,自我決定理念強調高職教師應該自我合理定位。在積極心理學的自我決定理念看來,高職思政教育者主要是教育的組織者,教育的主體還是高職學生。這種組織者的定位有利于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必要的效果。一方面,高職思政教育者的組織者定位,能夠確保教育過程中師生的平等交流,進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容易被高職學生接納;另一方面,高職思政教育者合理定位所帶來的平等雙向交流,有利于高職思政教育者更有效地了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動態與困惑,能夠使得學生更愿意和教師交流有關問題與困難,從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其次,自我決定理念強調高職學生應該自我解決困難。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高職學生所面臨的困惑來自多方面,如何有效地培育高職學生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應該是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在積極心理學指引下,引導高職學生學會自我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自我解決困難的能力與素養。
最后,自我決定理念強調思政教育應該激發學生潛能。積極心理學自我決定理念認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人最為寶貴的財富是自我潛能,而人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激發自我潛能。
一般而言,高職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或多或少存在自暴自棄的問題。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各種方式致力于激發高職學生的自我意識,讓高職學生意識到雖然目前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但是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自身具有更大的潛能,只要合理開發,一定能夠實現后發趕超。
積極教育理念強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
正面教育為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針。但是,當前隨著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變化以及教育對象成長環境的不同,一些高職思政教育者認為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正面教育方法已經過時,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教育理念,完善并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方針更有效。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堅持從正面積極看待當前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高職思政教育者與高職學生之間存在年齡代溝,自然會影響教師對學生思想行為的評價。一些在高職學生看來十分正常與普遍的行為,在高職思政教育者看來,可能是學生思想行為出現了問題。比如,一些高職學生可能利用智能手機試水網絡主播或者制作短視頻,這在某些教師看來,可能是不務正業。但是,如果教師從正面積極的角度看待這一現象,將網絡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鼓勵學生拍攝傳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視頻,則可以既滿足學生“玩”的需要,又實現教師“教”的需要。
其次,堅持以鼓勵贊賞為主引導高職學生積極向上。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較為普遍的“消極學生觀”,認為學生的思想行為不符合主流傳統的價值觀,試圖采取批評懲罰的教育方式“矯正”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而積極心理學更多關注人的優秀品質,并通過鼓勵與贊賞,引導人積極向上向善。可以說,大部分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還是在主流價值觀的范疇之內的,堅持以鼓勵贊賞為主引導高職學生,更能夠揚長避短,更有利于培育高職學生積極的品質。
最后,堅持為高職學生創造力的培育提供條件。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雖然與高職學生創造力激發之間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關聯,但是,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引,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并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對于高職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培養和引導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采用積極心理學的期望激勵理論、三位智力模型等營造的積極環境,能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從而形成創造性思維,培育創造性人格,為學生今后的創新創業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弗蘭克•戈布爾.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2柳禮泉,肖冬梅.積極•希望•快樂•幸?!e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9,32(7).
3滕飛.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教育研究——積極心理的視角[D].南京:東南大學,2015.
作者:熊偉娥
- 上一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學校游泳教學改革
- 下一篇:我國鋼琴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