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涵化教育理念研究
時間:2022-06-27 04:06:57
導語:小學語文涵化教育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小學生的主體意識正逐步增強,而傳統以“教”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已顯現出一定的不適用性。在此情況下,涵化教育理念為語文教師指出了新的教學方向,即將“育”當作主要的人才培養手段,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涵化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小學生的智力還不太成熟,機械性的知識傳授模式不僅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甚至會慢慢消磨掉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逐步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將涵化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以充分利用其有效價值,圓滿完成語文學科教學任務。
一、涵化教育概念分析
在以涵化教育理念為指引開展學科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做的是全面分析與把握相關概念,以便為實現高效教學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一)涵化所謂涵化,主要是指擁有不同文化內涵的兩個群體持續接觸,經過一段時間后,兩個群體文化發生遷移的現象。涵化理論又稱為培養理論,其核心觀念是借助潛移默化的影響方式將具有一定價值與意識傾向的內容傳達給受眾人群,改變他們原有的思想觀念,使他們形成新的、具有現實性的社會觀念,而這也充分凸顯出了涵化理論本身所具有的主流價值觀影響特征。(二)涵化教育涵化教育是一種“涵養化育,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科教師通常都會先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進而根據具體學情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而生動的學習發展空間,這將有益于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相關學習活動中,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豐富學科知識,提高綜合素養。
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涵化教育的意義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涵化教育理念逐漸被一線教師所接受并用于指導具體的教學活動。以下將從兩方面對涵化教育的實施意義進行分析。(一)踐行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與推行,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也相應地發生了轉變,語文教師不僅要擔負起基礎性的語文知識傳授任務,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探究、想象聯想等綜合素養。據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將涵化教育理念引入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并在此理念指導下克服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探索一系列諸如小組合作、視頻引用等更加適用的教學措施,這將有益于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提高綜合素養。(二)適應新時代小學生的綜合特點。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小學生的整體心理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更關注自我,且較容易對教師產生對立情緒,此外,小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他們更希望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鑒于此,涵化教育模式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涵化教育不同于以往的“說教”教育方式,其主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將語文綜合素養培養融于各個教學環節中,以益于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學習,最終在實踐學習中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基于涵化教育理念的語文教學策略
(一)精心布置環境,營造濃郁文化氛圍。語文是一門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科目,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基礎性語文知識的講解,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精心布置教室,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例如,在教學《走,我們去植樹》以后,為了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精心美化、綠化教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結成小組,以“綠化祖國”為主題在教室后的黑板上設計主題鮮明、色彩紛呈的黑板報。在文化氛圍濃郁的環境中學習,學生們自然會受到文化的熏陶。(二)注重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是相當重要的,在此習慣的加持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相關的學習活動中,為師生配合進一步開展教學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據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多重視預習環節,以益于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踐行涵化教育理念。例如,在正式為學生講解《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就可以根據具體教學目標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歷史角度入手,通過網絡搜集整理宋慶齡女士的相關信息資料;此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題目,如:“宋慶齡女士為什么舍不得文中所述的兩棵樹?”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同時還在獨立思考探究的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三)動態視頻導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小學生一般極易受環境影響而對學習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如果是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他們自熱而然地就會擁有持續學習的熱情與動力,反之,學生很可能會慢慢對語文學科失去興趣。鑒于此,從課堂導入開始,教師就可以借助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視聽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片段,從而為課堂增加創新元素。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播放給學生聽,同時配以氣勢磅礴的黃河奔流畫面,這樣一來,語文課堂的氛圍自然而然就活躍起來了,也為接下來的知識講授奠定了良好的情緒基調。(四)融入生活元素,增加學生知識理解深度。語文既是一門文化學科,同時也是一門生活實踐性課程,幾乎所有的語文知識都來源于人們對生活實踐的總結,同時也勢必將被學生用來指導實際生活。鑒于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適時引入一些生活元素,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同時,可引導學生抓住文章蘊含的精髓,在情境感染下加深對相關主旨內涵的理解,最終為他們的實際生活提供科學指引。例如,《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向我們展現了母愛的偉大以及母子之間的親情,而這也是需要學生深入體會的重點內容。對此,教師必須拋掉單純的理論講解模式,適當聯系學生實際開展情境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靜心回想一下母親對自己的關愛與付出,如有的學生說母親總是將好吃的飯菜留給自己,有的學生說每到下雨天母親都要來學校接自己,還有的學生說母親每天晚上很晚的時候都要來看一下自己是否蓋好了被子等。通過聯想生活經歷,學生就在理解課文主旨的同時深刻體悟到了母親對自己深沉的愛。(五)重視合作討論,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涵化教育理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擁有了高水平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會有信心、有能力參與到持續的學習活動當中,以穩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據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將小組合作這一有效的教學方式運用到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生命的壯歌》中“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個感人的小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給各小組布置一定的任務。如:“請同學們想一下還有哪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螞蟻呢?請同學們思考課文題目為什么叫‘生命橋’,其有著怎樣的深刻含義?請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將這座‘生命橋’畫出來?!痹谕瓿尚〗M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主動思考,進而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小組同學積極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并完成任務。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過程中有效鍛練自主學習能力,為自身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六)組織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涵化教育與實踐練習具有一定聯系,兩者都是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對受教育者產生深刻影響,以促使其進一步成長。因此基于涵化教育理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為了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鍛煉與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之余帶領學生開展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以益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得到實踐鍛煉。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時,教師通常都會向學生傳授與演講相關的知識內容,以增加學生的語文學識?;诖?,在課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演講比賽,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圍繞“品德”“愛”等主題準備演講內容。在此期間,學生可以跟同伴一起交流怎樣撰寫演講稿,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以寫出觀點正確而鮮明的演講稿。接著,學生需要進行演講練習。最后,教師可以聯合其他教師一起對學生的演講活動進行評判,以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經過以上一系列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探究、拓展思維、合作交流等綜合能力就得到了切實有效的鍛煉。
總之,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基于不斷變化的具體學情,涵化教育理念開始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應用于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但教師仍須在深刻把握其內涵的基礎上不斷思考探索,以借助更加科學的教學手段將涵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荀以勇.“涵化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35).
[2]荀以勇,崔建華.涵化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操作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1(32).
[3]秦勛.誦讀凝練感悟對話提升品質———涵化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對話式教學”解讀[J].教師,2010(13).
作者:荀以勇 單位:建湖縣實驗小學西校區
- 上一篇: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分析
- 下一篇:學校特色課程STEM教育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