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師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9 10:26:40

導語:外語教師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教師教育研究論文

一、外語教師的PCK結構分析

學生知識內容則包括了諸如學生年齡、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由于學科知識并不是最容易接受的,學科教師的作用就是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這也是PCK的核心內涵。所以,外語教學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采取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外語學習情境既有廣義上的概念,即一種綜合了有關社會中各個方面的知識比如政治、文化等其他環境等的所有知識。狹義則是在學校范圍內的環境知識,在教學當中,教師不應機械的傳授知識,而要結合當時周圍的情境,把社會中和身邊的一些知識都結合進去,學生在學習中也同樣如此,不能只是一味的接受書本知識。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中的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社會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變革,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英語教學也要呈現出與環境相適應的一面,英語的教學目標也要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不能過于單一。PCK是多個知識的融合,它不僅包括了學科知識,同時也包括了為了能夠將學科知識進行有效傳授所需要的知識。比如外語教育理論知識,教師對外語教育理論個人觀點等等。與其他的學科不同,外語教學體現的是兩個過程,語言知識的傳授過程和語言技能的形成過程。在語言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力求知識能夠被學生所容易接受,運用了多種手段,比如PPT、視頻等。

二、基于PCK理論框架的外語教師教育發展路徑

1.打破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提升學科知識水平和能力

教學信念的含義是指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主體概念的看法,包括教育、教學、學習和學生等。教師的教學信念對于他們的教學行為有著較大的影響,課堂中教師的一系列的行為都是其教學理念的體現。PCK就是將教學中所必需的所有知識進行融合的統一,其中也包括了教師自身的一些認識和看法。所以,這些看法和觀點都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影響。教師的觀念也會影響到PCK的產生。在教學當中,教師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思考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疑問會出現在什么地方,進而根據這些做出相應的策略調整,最后能夠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使得自身的PCK更加的豐富。教師的信念不論是非系統的還是帶有隱性性質的,都會對于課堂的教學活動帶有其影響。為了能夠將這種信念改變成為更加系統、顯性的信念,外語教師應該對教與學和心理學中的相關原理進行相應的學習,掌握其原理,使能夠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外語PCK知識當中,學科的知識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外語教師要想能夠進行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首先自身要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曾經有人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教師的學科基礎知識非常扎實,那么他就能夠不斷地構建出新的教學活動,同時能夠發現一些內容并不利于學生對于目標內容的學習,可以選擇放棄,與此同時還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適當的補充一些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所以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水平,完善學科知識體系的建設,了解英語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鍛煉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另外,外語教師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對于語言背景文化的了解,以應對在教學當中學生們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提問,從而也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提高個人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也是外語教學能夠高效進行教學的前提。

2.強化學習教育知識,促使教育知識轉化成PCK

在進行PCK的構建過程中,教育知識是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缺少了教育知識PCK知識的構建也就無從談起。為了能夠有效地將PCK進行構建,就必須要加強對于教育知識的學習。學習教育知識,教師能夠獲得教學中的一些方法,提高教學技能,掌握教學中的策略。一些外在的知識在英語教學中逐漸發揮了作用,因此也引起了外語界的重視,比如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的知識等等,通過運用這些知識,能夠是外語教學達到更加有效的效果?!皬膬鹊酵狻迸c“從外到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從外到內主要是對外語教師進行培訓,并且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知識,教師在這些過程中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通過接受專業的教育,對于教學當中的一些基礎知識有了認識,學習到一些教學當中需要具備的策略,掌握了一定的教學方法,對于他們更深層次的研究一些教育問題是有非常積極的幫助的。但是對于教師來講,專家所傳授的知識往往都是理論性的,公共性的知識,并沒有實踐性的特征。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實踐為主,這樣二者之間沒有能夠很好地聯系。從內到外的視角注重從教師的實踐為出發點進而促進教師PCK的發展,讓教師成為了知識的建構者。所以,對于教師,其所具備的基礎知識應該是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共同構成的。雖然“外在”的知識理論培訓對教師的實踐指導較少,但是它卻對教師教學問題的探索有指導作用,外語教師要將外在培訓跟內在的實踐相結合,接受培訓之后,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反復的實踐,互相補充兩種模式。外語教師雖然積累的大量的學科知識,擁有豐富的教育知識,但是這并不能夠促進教師的PCK體系的豐富,教師的教學能力也不一定就能夠得到提升。教師要想能夠提高課堂中的教學能力,就需要將理論的知識能夠跟教學的情境相關聯,這樣才能夠不斷促進PCK的形成。PCK知識的形成并不是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就能夠實現的,必須要進行實踐,獲得一定的經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教師的PCK的獲得是帶有經驗性和實踐性的。教師只有帶著理論的知識,在教學當中進行反復的實踐,不斷地思考,最終形成個人認知。作為一名合格的外語教師,應該能夠具有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不斷地進行反思,進而能夠促使教育知識變成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才能夠促使PCK的真正形成。

3.外語教師要掌握PCK的形成方式

PCK知識的形成最大的特征就是通過實踐,所以,教師要想能夠不斷地增長PCK知識,就要不斷進行教學的實踐,增長教學實踐的知識。PCK的形成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它的結構是在不斷擴展的,帶有個體的明顯特征。與此同時,PCK知識并沒有好的傳授方法,它需要教師在自己所創建的情境當中去進行積極的摸索,并進行自主的構建。外語教師要想促進PCK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實踐的知識,具體的措施是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只有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外語的教學工作當中,才能夠不斷地進行實踐,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著較強的動力,積極的發現問題,改進教學策略。同時也要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況,這就包括了外語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處于哪個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等,與此同時還要發現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案。另外,教師也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利用,每一個班級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都不相同,所以外語教師在使用教材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不能照搬教材內容,要學會合理取舍和拓展。在外語教師進行實踐的過程中,要注重經驗的積累,并且進行深刻的反思,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夠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一些教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優秀的教師和專家,就是因為他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發現了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并且能夠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教學反思有效的有教師日志等,教師通過日志的方式記錄教學中發生的一些情況,出現的問題,然后進行有效的思考,這樣的反思有助于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而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對策。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部分,相互之間應該進行交流和學習,一些外語教師由于經驗較少,教學能力低,應該及時的學習經驗豐富教師的策略,不斷地加強學習。對于同一門課程的教師而言,相互之間的交流恰恰能夠發揮集體的智慧,一些共性的問題可以找到最好的解決對策,幫助教師深化對教學的認知。即便是交流中存在一些分歧,也能夠通過教師集體的實踐和理論學習進行有效地解決,這樣集體中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夠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PCK。對教師進行教育的機構要針對外語教學中的案例建立PCK資源庫,把這些內容作為外語教師進行培訓的內容。教師通過對特殊案例的教學方式學習,結合自身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能夠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這樣推動了教師將學科知識轉化為教學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期,外語教學功能要想能夠取得更大的發展,外語教師就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PCK知識,將教育的理論知識不斷進行實踐,不斷地進行反思,加強自身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外語教師。

作者:門博良羅坤單位:廊坊師范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