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02 03:57:03
導語:民辦高校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的涵義
課程的分類。課程從形式上分,可以分為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課程從性質上分,可以分為理論課、實踐課和實訓課。理論課具有驗證性,驗證原理的規律,具有遷徙能力,讓學生在聽中學。實訓課具有規范性,規范仿真下的動作訓練。實踐課包括實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做中學。實習是在真實環境下的體認,實踐具有職業性,要在真強實干中承擔責任。課程從層次上分,可分為學校課程,即學校培養的目標;專業課程,即專業教育目標;分科課程,即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就是要實現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學會做,學做合一,手腦并用。
(一)社會發展的需要。課程體系必須適應大眾化的價值觀念。在大眾化背景下,民辦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必須從“精英主義”的圣壇走下來,課程的價值必須回歸到人本的位置上。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大學生逐年增多,畢業生隨之而來,“畢業生多,就業難與擴招有關系,但絕不是擴招‘惹的禍’,還涉及很多原因”。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鄭惠強如是說。他認為,自“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一些學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跟市場有脫節。企業出現“技工荒”現象,一些大學生求職面臨一定困難,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崗位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
(二)自身發展的需要。無論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生源競爭激烈。特別是民辦高校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受到社會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歧視,在一定程度上不占優勢。民辦高校發展要闖出新路子、凸顯辦學特色,核心是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這是民辦高校今后轉型與發展的歷史使命與責任。
(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民辦高校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符合大眾時期的人才質量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民眾的高等教育需要發生了重要變化,正在從“機會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由競爭高等教育機會轉變為競爭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民眾需求量大的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這種“質量需求”給民辦高校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帶來挑戰,可能會壓縮民辦高校的發展空間。民辦高校只有辦出特色,才能在大市場中持續發展下去,打出品牌,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三、民辦高校課程改革———完善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計以學情為基礎。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指出,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是知學情。民辦高校不僅要知道自己招生對象的層次和特點,而且要知道今后從事崗位的類別。異質性的升學群體,決定了教育的差異性、課程的多樣性。以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民辦高校的生源有其自身的特點,理論功底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的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這樣,民辦高校設置的課程就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公辦學校課程設置的模式,必須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設置課程。課程設置中不但要有理論課,而且必須有實踐課。例如,齊齊哈爾工程學院依據學生的特點,理論課設置的課時數以學生夠用為主,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體驗,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近兩年,新生報到后設置的第一門課程就是“職業前瞻教育”,讓學生剛進校門就了解今后從事工作要面對的環境。
(二)課程設置以社情為依據。當今,社會技能技術型人才急缺,研究型人才畢竟是少數。因此,課程設置必須以社會需求、市場為導向。課程設置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認為,大學生工作不好找,并不代表社會已不需要人才,培訓技能型人才是社會的急需。部分高校過多重視學歷教育,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動手能力、職業需求脫節相關。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袁漢民認為,針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現狀,首先高校應積極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增強畢業生就業適應性。比如,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辦學方向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辦學原則以市場為中心,始終圍繞著市場,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才從原來的招生小規模走到今天學生上萬人的本科院校。
(三)課程完成以教師為核心。民辦高校要實現人才培養,進行課程改革,教師是關鍵。正像梅貽琦所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遵循“兩化原則”,即“工程任務課程化”或“教學任務工程化”,以實際的或虛擬的工程任務為載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課上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教師起“導”的作用,學生是主體,讓學生快樂性學習、娛樂性考核。其次,教師必須有過硬的真實本領,實踐能力要強。“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理論水平,還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也就是需要“雙師型”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完成課程的改革,實現社會需要的技能技術型人才培養。在大學教育中,課程雖然屬于一個比較微觀的層面,但它發揮著基本單位的功能,影響到大學宏觀層面的發展,即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特色。民辦高校應該走自己該走的路,與公辦學校形成異軌競爭,辦出自己的品牌,走出自己的特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張好徽王芳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 上一篇:科學課堂科學教學論文
- 下一篇:高中化學課程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