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7-07 10:53:19
導語: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內容與課程觀念沒有與時俱進。當前的高師音樂教育太注重課堂的理論知識,沒有注重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往往忽視的就是實踐與理論的協調統一。而在一些課程上,依然遵循著比較守舊的觀念,沒有重視一些音樂鑒賞、美術鑒賞、文學作品鑒賞、戲劇戲曲鑒賞等方面的鑒賞課程,這些課程也只是以選修的形式出現在一個學期內,每個學期也只有五個課時,所以,現在的學生對這些鑒賞藝術并不是太了解。一個合格的音樂師資,不僅要有獻身教育的精神,而且要懂得專業理論、教學方法,并且有一定的教學能力。高等師范學院本科生是要修滿四個學年的,但是一般的實踐時間只有三個月到一個學期的時間,甚至有的還不足三個月,這樣在課堂上在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就無法運用到時間中去,沒有將課程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學師范類的學生走上講臺實踐的機會很少,他們開設了教師技能的課程,卻沒有將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經驗好好的運用。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實施的改革
(一)確定高師音樂教育課程建設的基本理念。第一,要以實現音樂課程價值為目標。這也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要求。第二,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音樂教育就是為了培養文化人,必須在文化背景下建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第三,文化制約著音樂。音樂藝術是最強有力的方式,去探索、體驗有著共同主觀特征的群體生活感覺與體驗。每一個人的感覺都是以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的,世界上的音樂訊在多種風格,就是因為每一種文化對世界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體會。
(二)音樂教育與非音樂教育的協調和統一。藝術的價值體現就是非藝術的價值。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非音樂教育。音樂藝術的價值是在音樂技能和藝術修養的結合下體現出來的,也可以說音樂教育是建立在音樂專業技能培養基礎之上的非音樂教育,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展現音樂教育和非音樂教育的對立性和統一性。首先,淡化了非音樂教育,過度強調音樂教育,也就是說只單方面的強調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學方式是不符合高師音樂教育大綱的。其次,淡化音樂教育,過度強調非音樂教育,也就是要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育的人才,只有深入音樂領域,擁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和音樂表演,才可以擔任基礎音樂教學工作。大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固定,而且也是開發思維的最后時期,他們有能力去開拓自己的想象力,有針對性和行動力。讓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影視、廣告音樂帶入課堂。高校在進行真實的教學時,將流行音樂、影視音樂以及廣告音樂放到課堂當中,使大學生感覺到老師比較重視其興趣愛好,并且可以很親近的融入到其學習中和生活中,共同進行討論,氣氛比較和諧,能夠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感情。這也是激發其學習音樂的有效渠道以及有效方法。音樂教育中,是依靠音樂教師來傳播美的,可見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美學修養以及內在素養等綜合素質,能夠為學生在音樂教育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音樂教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更要傳遞給學生怎樣用審美的眼光來對音樂產生認知。世界各地的音樂教育都對音樂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新的音樂教育方法和理念將新的課標和要求傳遞給學生,實現培育高品位學生的目的,大程度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傳統音樂文化和多元音樂文化的協調與統一。這包括漢族音樂文化與中國其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協調和統一,也包括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與世界民族音樂文化的協調和統一。音樂教育必須完全彰顯出音樂多元化的特性,這是為了適應各種音樂教育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具有應變能力和創造力。在新時代里,中國必將走向世界,參與到世界的文化生活中,因此,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就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一定要融合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和多元音樂文化的對立性與同一性,不能過分局限在民族性,舍棄了世界其他民族先進音樂文化的經驗,也不能過分重視世界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忽略了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教學要對于大學生有所啟發,獲得展示才華的機會,讓其意志與思維都可以獲得鍛煉。對于高校老師而言,他們已經能夠在大學生的即興創作中挖掘其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想象能力,使高校的音樂教育更加多樣化,也使得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得到了增強。
(四)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協調與統一。實踐教學是音樂教育存在的基礎。音樂教育應該側重于教育的實踐,把藝術實踐當作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一方面,音樂教育理論的學習應該解密結合音樂教育的實踐,嚴格改變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狀態,才可以透徹了解音樂教育理論的核心。音樂教育的實踐在音樂教育理論的引導下,才更能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意旨。另一方面,音樂教學能力不僅包括教師自身的演唱能力,還包括指揮、組織演出等能力,加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才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由于只注重課堂的理論知識,沒有切合實際的實踐的原因阻礙了國內音樂教育的發展。雖然,新課程準則的頒布想要改變這種消極現象,但是效果卻不明顯。一些學生在實習的時候走上課堂的時候還是顯得非常的生疏,操作起來沒有那么的熟練。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大學生勇于發表自己見解和想法,能夠利用一段文字去進行描述,也能夠臨時性的發揮,說明自己的認識。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大學生享受到音樂,而且還會使其懂得怎樣去上好一堂課,進而建立學生和老師的良好的關系,讓大學生積極的對音樂進行學習,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老師和學生能夠非常好的互動。音樂鑒賞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辨別能力,對于其感情的領悟以及理解能力也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作者:張天慧 李巧偉 單位:衡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校文史類課程改革論文
- 下一篇:大專院校計算機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