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研究

時間:2022-07-14 10:59:33

導語: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研究

1引言

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當下教學的主流,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學校層面,大家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改革。信息化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它涉及到的內容廣,硬件軟件都有?!?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ylw/kcgglw/201707/649824.html" target="_blank">汽車底盤構造維修》課程作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其信息化改革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筆者教授《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多年,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本文主要論述了筆者在該課程信息化改革中的心得和經驗,并以此與同行共享。

2信息化課程改革的需要:《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特點分析

2.1應用廣,實踐性強《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我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已經把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比例擴大到了1:1,據了解有些院校甚至達到1:1.2。從中可以看出當下各大院校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但是有些院校受本身條件的限制,硬件設施并不是很完善。用信息化的方式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信息化主要強調軟件的應用。2.2受眾面廣,涉及專業較多《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幾乎所有涉及到汽車的專業都開設了該課程,因為該課程前接汽車發動機,后續汽車電器,是一門起到橋梁作用的課程,而且還是很多汽車拓展課的理論基礎,所以教好該課程、學好該課程十分必要。2.3學習內容體系龐大,學時較少與《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內容和形式相近的教材有很多,但就內容來說換湯不換藥,只是形式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帶有鮮明的時代性,我校現在使用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材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王揚主編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為了補充教材的不足之處,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可以到圖書館找一些類似的參考資料。《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體系龐大,內容多,對信息化的要求非常迫切。

3信息化背景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改革措施

3.1教學目標的改革《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信息化課程要做到課程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在教學目標中就應該體現信息化的成分,比如可以增加學生掌握現代化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網絡搜索相關文獻的能力等,讓學生從根本上摒棄原來的教學觀念,逐漸適應現代化的教學進程。從微觀上說就是認清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從宏觀上說就是要認清當下社會的發展形勢,處在信息化社會中,如果不懂信息化,不會用信息化,畢業就是失業。3.2教學內容的改革《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在內容上要充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比如慕課、翻轉課堂等,把平鋪直敘的教材內容轉變成網絡語言,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該課程綜合為6個教學模塊,分別是:汽車底盤概述;汽車傳動系;自動變速器;汽車行駛系;汽車轉向系,汽車制動系。模塊教學以任務為載體,充分利用好現代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兼容性、實時性的特點,將本課程的前沿技術融入到課程中去。3.3教學模式的改革《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信息化教學模式多種多樣,為的就是適應不同基礎的學生的需要,但有一個主體,那就是學生,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監控的作用。精心開發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庫、精品資源共享課等網絡教學資源,讓學生有充分的學習平臺,在平臺上完成學習、考試、答辯等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斷加以引導、啟發,并對學生的完成情況加以監控,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3.4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信息化課程教學突出信息化的特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突出信息化課程的特色,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優勢??梢圆捎眯〗M教學、角色教學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動起來,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把教師當成觀眾,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在獲取資源的過程中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學會了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法,也逐漸明白了該課程信息化學習的思路,被動變主動,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3.5教學手段的改革《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信息化課程教學要充分發揮新技術手段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充分考慮到學生對信息化的接受程度。當今社會無處不充斥著信息化,有些學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的本領甚至要強于老師,QQ、微信、BBS、郵箱等信息化工具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會用。對此,教師要多加引導,讓學生把這些信息化工具用到學習上,充分發揮學生對這些工具利用的主觀能動性,把枯燥無味的填鴨式課堂變成你言我語的市場課堂。信息化背景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研究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劉海亮作者簡介:劉海亮,男,1982年出生,山東青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汽車底盤技術。

2016年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院級教改課題《基于信息化的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研究—以3.6教學效果的改革《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信息化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革要充分利用課程網絡平臺,構建對該課程教學和學習效果的評估機制,可以通過慕課、微信等方式布置作業和提交作業。作業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可以是對一個案例的分析,可以是一個小軟件的制作等。教師對作業評價后可以統一頁發到網絡平臺上,讓大家共享,從而也可以讓大家看到評價結果,做到事事透明,事事公開。

作者:劉海亮 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肖子蕾.探析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17(02).

[2]鄭華君.“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運用[J].科技展望,2016(13).

[3]程銳.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