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專業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24 03:16:33
導語:日語專業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多元化全球經濟的不斷融合,在當今社會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高職院校就成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路徑。商務日語專業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日語的語言類專業同時,還能夠使得專業的知識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更應該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多樣化發展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加以創新,以提升我國的整體水平,提高我國的競爭實力?;诖吮疚耐ㄟ^對高職高專日語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多方面改革進行探析,指出當前高職高專日語專業教學中的問題所在,進而明確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對高職院校日語專業教學的發展需求,探究以社會發展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日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日語專業;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教學是當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課程。隨著當前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際之間的交流也在逐漸頻繁[1]。高職院校的日語教學與本科的日語專業教學存在較多不同之處。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學習是為了能夠使得學生利用所學的日語知識為接下來的發展作為鋪墊,高職院校的日語教學也會在重視學生具備一定日語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注重學生將日語應用于實踐中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教學者們,正是針對當前的社會不斷變革,研發更適合日語專業學習的實用性教學,對高職院校的日語教學體系進行合理重新構設,重新規劃日語專業的課程,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實用性人才。當前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日語教學中往往存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教學資源,但是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日語教學成效。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日語教學過程中,施以教學制度改革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趨。
一、高職高專日語專業發展現狀及問題所在
(一)高職高專學生課程學習程度差距過大。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日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在入學階段的學習程度存在較大差距,語言學習的基礎不等同。高職院校的生源均是來源于各高校的專科錄取階段之下,以普通的水平招收的生源,其次就是中等職業院校所直接對口的生源錄取。因此由于生源招收途徑的不統一,使得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教學往往學習能力也不一致。學生的語言能力往往存在較大差距。在語言類課程考試成績不及格的情況下,該類學生占據了一定的比例,因此導致他們對語言的學習能力較弱。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學生日語實際應用情況也相對較少。(二)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當前高職院校教學的方向就是以社會發展需求為教學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就需要以就業為主要教學方向,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職業能力。因此通過以基礎的知識學習為教學目標,在課程開展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以就業為主要教學導向[2],服務于教學主導目標。因此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要與崗位的工作相一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要以就業為主要學習目標。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教學課程建設雖然在不斷地得以創新,但是仍然沒有打破傳統的外語教育理念。教學的具體目標仍然與本科的教學目標相同,沒有重視學生對日語的實踐應用,使得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不明確,從而影響了日語教學成效。(三)日語專業教學課程缺乏特色。在對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教學內容比例失衡,在教學中往往使得學生忽略了日語的重要內容。學生所學的專業能力無法更好地提升日語專業的學習成效,導致學生的整體方面失衡,出現學無所用的劣勢現象,導致學生對于日語的學習無從使用,理論與實踐脫節,影響了學生對于日語學習的整體能力[3]。該種現象對學生的日語學習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性,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創作形式以及語言應用能力,也無法將所學日語知識應用于實際之中。因此無法突出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課程特色。(四)高職院校師資團隊教學水平有待提升。在當前高職院校日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過多,通常在日語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一個班級出現過多的學生,甚至在50人之上。而日語等諸多外語的學習,重視的正是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課堂中借助多樣化的教學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實際運用經驗。但是當前的高職院校日語教學課堂人數過多,導致教師往往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4]。除此之外,由于資金匱乏等問題,高職院校的教師往往無法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具體教學培訓,導致無法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日語教學。
二、社會發展對日語專業人才需求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所需更多,要求學生在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懂得如何將所學知識用于工作的具體能力。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都希望日語專業的學生,能夠具備日語貿易能力、日語翻譯能力、日語聽說能力等諸多復合型能力[5]。在日資企業中通常需要高職高專的日語專業學生,在掌握日語理論基礎之上,能夠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絕大多數企業對于外語專業的人才需求都有絕對高的要求。我國的發展進程也在逐漸加快,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對于人才的需求,更是追求具有較強的腦、手共同的能力型人才,即為具有實用性的日語應用能力復合型人才。以此當前的高職院校在開展日語專業課程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實用型人才的教學,以此來順應社會發展所需。
三、高職高專日語專業課程改革發展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促進師生交流。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高職院校的日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有效地利用多樣資源展開日語教學。比如通過利用當前的信息化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讓學生在日語學習的過程中,從內而外都對日語有學習的興趣,由被動變為主動地接受日語知識的學習,真正的成為日語教學中的主體。積極參與日語教學活動,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性。因此在對日語課程教學進行安排規劃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二)明確教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日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日語教學的方向進行確定,立足社會發展需求,讓日語專業學生的學習服務于就業崗位,滿足市場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課程教學在內容設置上應該分為兩個版塊,包括基礎性的日語理論概念知識以及行業內部的日語應用知識兩部分內容。對于兩個不同內容的日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將教學的具體內容滲透實用性方面上。以日語的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內容施以適當應用。在課程的具體開發過程中,學校也應該積極與相關企業展開合作,從而了解當前企業所需人才方向,更好的對日語課程設置,進而培養出理論實踐為一體的實用性人才,學生在學成之后能夠直接將所學知識服務于當前社會。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應以就業為導向,完善日語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教學方案。實用性人才的培養是當前學校日語課程教學主要方向,也是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的具體體現。基于此可以在基礎的日語課程內容之上,改變傳統的概念性日語內容學習,將精度課程與之進行融合,從而提升日語的整體實效性。將各種聽力以及對話應用于枯燥的課堂之中。也可以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根據日語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綜合性地為學生提供情境化學習模式。再者要借助當代的信息化技術對學生的整體日語學習能力進行提升,通過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將日語教學更加生動的進行教學,以此讓學生更加便捷地掌握當前國際上與日語相關的資訊內容,從而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三)順應社會發展改革日語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日語課程的學習在一直以來都只是依照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離了日語教學重視聽說讀寫理念,過度重視學生的讀寫能力,總是忽視學生如何運用所學語法,以及如何解決相關問題。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為課堂的教學主體,灌輸式的理論教學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成效較差。因此要通過對高職院校的日語課程教學具體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激發學生對日語學習的具體能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引進先進的教學資源,與日語專業的教材進行融合,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日語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和應用。(四)校企合作化教學。在高職院校日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引用校企合作化,重視人才培養。在學校的日語專業課程與企業合作化教學,從而樹立互惠共贏,培養實用性人才的教學理念,構建適用于當前日語課程教學,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教學平臺。校企在合作化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高職院校的日語教學特色,以及高職院校所在的地方背景,根據發展所需,進行無縫綜合性教學。學校與企業之間共同配合教學,相互促進發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重視日語課程基礎知識內容的學習,又可以帶領學生步入企業,感受日語知識應用的具體內容,從而更好地對日語課程進行針對性設置,讓學生在此種教學過程中利用不同特點,強化自身的日語學習,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以此來使得學生在掌握日語課程專業能力的同時,順應了社會的需求,塑造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陸紅娟.基于模塊化教學視角下的高職商務日語專業課程改革與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77-79.
[2]俞兆建.對中職校外語專業教學與課程改革的思考——以商務日語專業為例[J].海峽科學,2014,(04):73-75.
[3]任雪君.關于高職高專商務日語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4):210-211.
[4]申文亭.淺談高職商務日語專業聽力課程中的實踐性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2,(08):101-102.
[5]宮琳.淺談高職高專應用日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07):99-100.
作者:張梅 單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
- 上一篇:語文課程改革提升教學實效性
- 下一篇: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