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改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5 03:55:00
導語:英語課改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師生關系融洽
學生是學習的內因,教師和學習環境等外因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內化而起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是具有內在學習潛能的,而其潛能的開發有賴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師尊重學生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內部動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學習氛圍中,才能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同時,心理語言學家們研究發現人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并非像鸚鵡學舌那樣,只能機械的模仿重復所接觸到的語言,人都有創造語言的能力。教師應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在課堂上創造一種輕松、幽默、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們對任何人犯的錯誤都能一笑了之。切不可像傳統型課堂模式,教師一個“威嚴”的手勢,一個“嚴劣”的眼神,便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創造的火花。并且導致這名學生一節課都在緊張不安的心情中度過。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當人們的心理壓力小的時候,他們學習語言就非常好。如果人們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緊張、焦慮的時候,即使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做練習,但是所學的語言卻不會進入頭腦中,而是被“過濾”掉。這時豈不是所謂的“師道尊嚴”使得你的語言教學功虧一簣?其實學生說錯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給其創設足夠的實踐機會。因為學習語言就像學開車和游泳一樣,是靠不斷練習習得的。
二、精心備課
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這需要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么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們對這些有熱情”。有效備課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對課程的內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處理,從而激勵學生熱情學習。如在4BUnit7《Asnackbar》的備課時,為了能使學生更有熱情地參與到學習中,熟練掌握本單元的四會句型“Whatwouldyoulike?”,預先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是非常樂意參加課外聚餐的。于是筆者就準備創設情景讓學生去調查同學會帶些什么食物去聚餐?因為我們在3A中已經學了一些食品和飲料,這樣調查起來范圍就廣多了,而且聚餐又是學生特別向往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去調查,他們的興致自然會很高。針對小學生求知欲強,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這一特點,在教授四會句型“Whatwouldyoulike?”時,先設計了一個調查任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全班同學進行:Whatwouldyoulike?(你喜歡什么食物的調查)這不僅尊重了學生的意愿,也能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無拘無束,不知不覺中學說英語,會說英語,樂說英語,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三、語言環境多彩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學的弗斯(Firth)學派和新弗斯學派提出的語境意義理論認為,語言的真實意義存在于語境之中;語境意義體現語言功能?!罢Z境就是一切認知環境”。因此要培養真正在生活中能自如運用語言交際的外語人才,就必須首先為學生創造全面的、開放的語言環境。
1.創設開放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一方面指教科書所涉及的內容,利用實物、圖件、簡筆畫、動作、語言和音樂,進行情景教學。
2.創設開放的課外語言學習環境。語言習得研究發現,學習第二語言成功的關鍵是接觸語言的頻度。應該有盡可能多的機會讓他們有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
四、組織形式多樣
即課堂上打破單一的師生交往局面,可以組建4人或6人為一組的小組學習形式,學生的座位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而隨時隨地的重新組合,把“秧田式”拉開,變成“馬蹄”形、“蜂窩狀”、“半圓”狀或“圓形”等,以加強學生群體間的交流;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或離開座位進行非正式群體的自由研討。給學生拓展語言實踐和交流空間,促使學生加強合作、相互探索,大膽交際。
五、作業設計豐富
現行作業訓練形式多統一,少選擇;多靜態,少活動;多書面,少實際;多室內,少室外。不利學生個性的發展,語言技能的提高。因此,應設計開放性作業。
1.設計彈性作業。新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提出要面向全體,尊重個體差異,具有分級要求,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因此,我們教師設計的作業應由易到難,有一定的坡度,不能停留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統一局面,而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潛能。
2.設計任務型作業。行為主義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的學習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聯系起來。這也就說明了語言的實踐性特點,因此與其讓學生靜坐于枯燥的書面作業前,不如讓學生動起來。
3.設計自主型作業。把學生從統一的指令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自己做主,安排練習形式。
六、效果評價適當
科學的評價是對實驗內容和過程的總結和反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為此,我們采取分層教學,分級評價的方式,英語較好的學生做A級,重在發揮潛能,培養自學能力,靈活運用,遷移擴展;一般水平的學生做B級,降難度,低起點,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同時,配以“形成性評價記錄表”和“英語學習檔案袋”,突出記錄的個性化,增強教育的延續性。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把時間真正地還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這是實施合作教學的必要前提。10分鐘屬于教師,35分鐘屬于學生。只有狠狠地壓縮教師的講授時間,才能留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時間。有人質疑這種做法太機械,我認為在許多教師搞灌輸式教學形成強大慣性的情況下,必須采取矯枉過正的硬性措施,不矯枉,就不能過正。許多老師說話成癖,登上講臺,總有話說,沒完沒了,嘮嘮叨叨。讓他們連續講一天都有話說,讓他們講10分鐘,反而不會講了。講10分鐘必須精選教學內容,必須講在點子上,說話必須以一當十。10分鐘見功夫,10分鐘見水平。
【摘要】“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本文從“創建一個和諧、愉快、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構建一些教學策略”、“設計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作業,實施課改”等方面闡述了如何使得我們的基礎英語教師適應課改的春風,真正使孩子們做課堂的主人,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課堂關系學習模式評價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健全干部考察體系調研報告
- 下一篇:干部作風監督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