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5 04:10:00

導語:語文課改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改分析論文

一、要體現主人意識,讓課堂的主人充滿激情

愛因斯坦有一句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說明,興趣對于一個人成就一番事

業有多么重要。千方百計設計閱讀教學課堂結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加入到學習中,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一種創新。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活躍起來,課堂就“亂”起來了,學習氣氛才會輕松快樂,學生才能在樂中求學,學中求樂。這樣所有學生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就都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七年級新教材中有一篇《黃河頌》,在流行音樂風靡全球的今天,在對歷史無法深入理解的學生看來,這是一篇多么“無聊”的歌詞啊,然而,當我備課中多次沉浸在這首雄壯豪邁的樂曲中,我的心血似乎都要沸騰了。這份激動讓我下決心要讓我的這一堂《黃河頌》也讓我的學生們怦然心動。為了讓孩子們能在課堂中成為主人,成為有激情的人,我將整堂課設計為兩個環節——朗誦與歌唱。從一句一節到一篇,從小聲、大聲到齊聲,有的從讀中感受了黃河的洶涌澎湃,有的從唱中體驗了黃河的偉大堅強,朗朗書聲雄渾歌聲,在臨近課堂結束的時候,一個學生說:“老師,這首歌唱起來真讓我們覺得為黃河為祖國感到驕傲”,這樣的感慨,使我意識到學生們愛上這樣的課文,愛聽這樣的語文課。

二、要強化互動教學,讓學生動起來

教師上課講什么?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研究而研究不出來的部分?!边@也就是說,教師應講在“點子”上,要重在導引上,更多的時間應該還給學生,要巧妙地設計,讓學生有機會體驗,有東西探究,從中萌發創新意識。

我們設計每一堂課的時候,都要做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體驗課堂內容,觀察學生的探究動向,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由于童話類文章學生喜歡,剛發下新書時學生都已閱讀,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文中人物形象學生理解比較透徹,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讓語文課堂趣味盎然,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并在語文活動課上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惟妙惟肖的演出贏得了陣陣掌聲。同時讓學生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以《游型大典結束后》為題進行作文訓練,先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再動手設計作文情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語文課堂聽、說、讀、寫有機結合,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我們必須讓學生放開手來,大膽地“動”起來,真正地“活”起來,“亂”起來,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向教材質疑,因為我們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培養出來的莘莘學生只會看人眼色行事,唯唯諾諾,這樣,怎么爆發創新的火花呢?我們還要允許學生“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可以“朝令夕改“。這需要我們有一雙明亮的慧眼,把我們的學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為他們導引正確的方向。所以現在的課堂已不是過去那個模樣,我們常常能看到師生們團團圍坐討論的熱火朝天,學生們你爭我辯進行的面紅耳赤,教室里時而有朗朗書聲,時而是清脆歌聲,時而有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有那深深沉沉的探究思索,好一個多姿多彩的學習氛圍。

三、要打破定式,開放課堂,讓學生眼睛亮起來

1.深入挖掘、充分體驗文本

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文字的教學,無論是美文的感悟,主題的理解,問題的探究都離不開對文本的體驗。為了讓學生更深更真的進入文本,教師在備課時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功夫。

2.利用好現有課程資源,充分發掘課程資源

教材只是一個樣本,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須拓寬學習空間,如充分利用校園資源,當小記者,采訪有關人員了解校園新聞,利用??鍒?,開展“讓錯別字無處藏身”的活動,辦手抄報,開演講會,辯論會等,讓校園成為語文學習的豐富課堂。還要努力開發地區資源,訪問當地的名人,調查當地的風俗習慣由來,了解當地歷史等,既開闊了學生視野,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的感情。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定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打破以前沉悶僵硬的教學方式。在學習中要加強實踐和綜合學習,如《夏之絕句》這篇美文時,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每個小組針對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自擬一道題目并探究出最完美的答案。課堂氣氛非?;钴S,任務完成得非常好,學生的主體性也體現得很好。在課堂上,讓學生當主人,就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學生會抓住一切機會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現想擁有的一切。

4.要創設新的練習平臺

閱讀練習要少一些簡單問答式的練習,而多一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文學素養的練習機會。如學完《出師表》,以“我眼中的諸葛亮”為題寫片斷文,學完小說單元,進行人物特征描寫,這樣的練習效率是多方面的。此外,還要多一些積累的練習,如學《沁園春雪》前,學生搜集描寫“雪”的詩詞、美文,這是提高文學素養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提高文學素養的另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欣賞、品味。閱讀練習也要打破定式,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總是帶著好奇的心態來參與。

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閱讀教學更不能用一種模式,一種框架來定格,唯一不變的宗旨是“學生是主人”,而關鍵又在于我們要敢于將手中的線放開,讓學生像小鳥一樣在廣闊的藍天自由飛翔。

四、在這樣一個倡導人情味的社會里,營造一個溫馨的課堂氛圍

1.微笑常伴,以情動人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以情感人,以微笑感人,感情上就有共鳴。如果板著面孔進教室,繃著臉教學,這節課的課堂效果就很難想象了。

如七年級教材中有一篇《小地主》,這是一篇頌揚人與動物之間因信任,友愛而創造美好的小美文,像這樣普通人讀來都倍覺可人的文章,我們教師就必須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微笑的課堂,教師的微笑言語與姿態如同文中的“我”一樣體貼入微,讓這一篇課文的教學都沉浸在甜美中,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真正溫馨輕松。

2.板書要清晰、醒目

在多媒體廣泛普及的今天,教師板書似乎越來越被淡化,然而,我在教學中發現語文課堂中的板書,在學生心目中永遠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似乎就是教師的第二張臉。

曾經的語文教學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在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后,我想呼吁:讓我們用流水的營盤去打造如鐵的兵,在處處爭星創級的今天,去共同創建一個“服務學生,激活課堂,創造學生,溫暖學生”的星級語文新課堂。給學生創設一片展示自我,活躍自,提高自我的天地。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交流,一種生活體驗,更是一門藝術。故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更要結合各種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語文課堂課改溫馨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