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2-01-26 04:50:00
導語:新課改下語文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深入理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內涵
創新思維也就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是“靈活、獨特、新穎”,而且人人都具有創造性思維。對學生而言,創新思維包括有:積極動腦、思維多向、求異、生動;接受事物主動、敏銳;與人交往主動、熱情、大方;辦事有條理,有影響力等。
實踐能力的含義很廣大,對學生而言,我認為實踐能力不單指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還包涵以下內容,如: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的能力;寫作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積累語言詞江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與人交際的能力等等。
創新教育是以探究性為核心,以科學學習為主體,以興趣學習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注重親自動手實踐,鼓勵實踐和創新的教育。
二、加大提高語文教師創新素質的力度
教師首先要在教育過程中,率先垂范,克服思維的定勢,拒絕平庸,大膽想像,敢于創新,不怕失敗,以研究型的學者風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研讀教材,因材施教?,F行教材中的絕大多數課文都是來自作者的生活體驗和心靈感悟。那么,我們的教學應盡量還原生活,并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2.教師要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具備豐富深厚的綜合文化素養,學習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結合本校實際,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學以致用,探索適合實際的教育教學理論,培養以面向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新型的創新人才。
三、利用教學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育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現代教學手段,我們能夠在更廣大的空間、更廣闊的領域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創新。例如,在講授《楊修之死》這一課時,可將《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和楊修的關鍵情節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播放于課堂。學生通過觀看,不僅掌握了課文的基本情節,而且能夠深刻領會曹操的虛偽狡詐、忌才多疑、老謀深算和楊修的恃才放曠、狂妄輕率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講解課文,學生輕松接受。三是在美育和德育中創新。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有意識、有目的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德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美、辨別美、創造美,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達到語文科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的。四是在口語表達中創新。例如,講《春》這一課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將“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以及“迎春圖”制作成課件并配以經典錄音,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將聲、光、色融匯一體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伴著美妙音樂,模仿朗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既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改革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是當前教學的主要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從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入手。
首先,要改變課堂氣氛。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相互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間人際關系交流的過程。融洽師生關系,努力創造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學生才有可能暢所欲言,真實地表現自己所思所想,學生才能走出自己的領域,打破陳舊的模式,大膽地想象與創新。
其次,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笆谥~,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學生的差異,以及課堂上要完成一定教學任務的時間限制,不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有關活動,往往是少數優秀生得以活動鍛練,而大多數學生只是陪襯。這顯然有悖于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啟發誘導,設置背景、環境、情景,誘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思考、活躍思維。第二,質疑引導,在教育過程中結合學生已經出現或將要出現的疑難問題,提出易難適度,而又富于啟發性,能夠拓展創新空間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體會,第三是延伸指導,即通過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向縱向、橫向指出研究方向,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
再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過去,學生在課堂上是“錄音機”,考試時是“放映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有創造性。常言道:“方法大似氣力”。教師要適時地啟發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借鑒先進學法的基礎上,探討出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關于觀察,主動積累,大膽質疑,勇于革新,不畏挫折的學習精神。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
“生活處處有語文”。我們可以把語文教學活動置入豐富多彩的實際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創新。如在聽說能力培養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進行主題演講的比賽,即興辯論等;定期開展班級、校級演講比賽。在讀寫能力培養方面,堅持“一日一記”制度;堅持“讀書活動”制度,并摘錄讀書筆記,使校園充溢濃濃的“書香”氣息。引導學生將語文理論知識及課外積累的知識充分展示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辦好???學生“手抄報”、板報等。積極組織學生稿件向相關報刊推薦等。在實際操作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展示他們的豐采。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并將有力地推動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只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為社會輸送一批批德才兼備、適應時代潮流的新型人才,從而使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要】創造力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靈魂。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顯然,以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歸宿。因此,破舊立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能力教學改革課堂改革
- 上一篇:消防安全保衛專項行動方案
- 下一篇:新課改下音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