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音樂教學師生交流藝術
時間:2022-06-30 11:18:03
導語:新課改音樂教學師生交流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是九年義務基礎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它具有知識性、藝術性的特點。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相長的互動性活動。在新課改理念下,作為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積極探討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的互動藝術,只有將就師生互動藝術,才能使音樂課堂具有足夠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傳遞音樂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音樂人才。
一、更新音樂教學理念,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從現階段來看,不少學校仍然將音樂課程看成是“副課”,使其的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對此也產生片面的認識,認為音樂課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一個樣,因此,作為音樂教師,必須樹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契機,積極創建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性音樂課堂。一是充分發揮音樂課的優勢,用音樂的獨特魅力吸引學生。例如采用師生對歌、師生歌伴舞等形式,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體驗的學習音樂的快樂。二是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進步的喜悅。教師對與學生的參與應該予以積極支持和鼓勵。即使是學生一丁點兒的進步,也要及時予以捕捉和表揚,讓學生收獲到進步的喜悅。
二、創新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適時恰當的開放性評價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盎邮健苯虒W模式,就是要求為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來獲得教學效果的最佳。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時,我一改以往教學風格,不讓學生聽著音樂進教室。事先帶領學生像節日搞活動那樣,扎起彩綢,吊起彩花,伴以歡快、熱烈的秧歌音樂,要求學生扭著秧歌進教室。學生興趣盎然,自我表現強烈。為了營造更為強烈的音樂氛圍,可以將傳統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變成“馬蹄形”“圓形”的座位形式。這樣可以消除師生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礙,大大地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創建學生展示才藝的平臺,營造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音樂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在這樣的音樂教學氛圍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才藝展示平臺的創建,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從而有效融洽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诖?,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教師既扮演著“導演”的角色,也扮演者“演員”的角色。當教師扮演“導演”時,帶領全體學生邁向音樂的世界,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收到來自音樂的滋養,進而發展學生身心的愉悅、健康;當教師扮演“演員”時,與全體學生共同歡唱,在實踐過程中既與月亮身心,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讓師生在音樂的海洋中遨游,鼓勵學生放開歌喉,開放心情,開展一些列的演、說、唱的互助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心。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就是要師生平等,營造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氛圍。因而作為教師,應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基本原則,再借助適當、有效的點撥,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常此循環,就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潛能的激發,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四、創設競賽情境,提高師生互動的積極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競爭擺在當代初中生面前,因而他們大都具備較強的好勝心。而由于其心智還不夠成熟,教師應充當好勝心的保護者,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競賽情境的創設,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應很好的應用這一當代中學生的主要特點,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各種演唱,并在上課之前準備好一些小道具,以小道具輔助音樂理論知識教學,加上競賽情境的創設,不斷提高教師互動的有效性。
五、注重音樂活動課的教學,提升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性
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之外,還應開展音樂活動課,才能更好的鞏固理論教學帶來的不足,從而提升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性。因而不僅要上音樂活動課,還應注重音樂活動課的教學,盡可能的讓學生動手實踐。比如在上樂器方面的內容時,教師首先通過對樂器理論知識的回顧,引入實踐話題,與學生一起伴奏、合奏,并在需要配樂時,教師應充當好“下手”的角色,配合好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并針對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給予人性化的幫助,使其在充分意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也體會音樂帶來的樂趣。從而為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藝術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以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為契機,不斷創新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積極創建學生展示才藝的平臺,營造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合理創設競賽情境,加強師生共同參與合作,提高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積極性,以促使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 上一篇:繪畫藝術源流及對中原繪畫影響
- 下一篇:新時期體育文學困境與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