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時間:2022-12-20 04:02:09

導語:試議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1明確大學物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關系

大學物理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是兩門獨立的課程,既有聯系,又有不同之處。物理實驗課程不是理論課程的從屬部分,它同樣是傳播物理知識的渠道,這是二者的共同之處,因此無論理論課堂上還是實驗課堂上,教師都負有認真講解物理知識的責任;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又有不同的側重點:大學物理課程主要側重邏輯思維、推理演繹能力的培養,物理實驗課程主要側重設計思想、實驗方法探索、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兩者是培養具有探索、創新能力大學生的不可缺少的兩部分。

2加強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擬定實驗程序,自己加以實現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處理的實驗。設計性實驗的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創新性思維,體現科學精神。為此,在課程教學綱要規定的計劃學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在不增加任何設備的情況下,我們努力嘗試將原來測量性實驗轉變為設計性實驗。例如惠斯通電橋測電阻實驗,是一個測量性實驗,要求是在給定電源電壓、保護電阻等實驗參數下,讓學生正確連接電路圖,學習調節平衡,測量電阻。學生“照方抓藥”去操作,能得出正確的測量結果。但是,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設定參數值?,F在我們將實驗要求變為:找出影響電橋靈敏度的因素。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電壓值,觀察靈敏度隨電壓的變化規律;同理研究保護電阻的大小對靈敏度的影響,最后得出分析結論,在此結論的基礎上,設計合適的電源電壓等參數值,使得電橋的靈敏度最大,然后測量未知電阻,這樣得到的結果更準確。這樣變動比起原來的做法好處在于:能避免學生機械地操作、被動學習情況,更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找尋達到最好結果的辦法,讓學生從實驗課堂中領會獨立操作思考取得最佳結果的成就感。同樣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等實驗題目都可以做適當調整,變為設計性實驗。

3改革考核方式

實驗考核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應起到杠桿作用來撬動學生的實踐熱情,因此我們將單一平時考核方式改變為綜合評定方法。綜合評定方法。實驗成績由平時成績(占70%)和期末筆試考核成績(30%)組成。平時成績是所有實驗題目成績的平均值,每個實驗題目成績的評價包括預習20%、操作30%和報告50%,成績以百分制表示。細化平時成績評價環節。預習環節以問答的方式進行,設計的問題涉及原理、實用方法和步驟,要觀察的現象,要記錄的數據,儀器安全使用要注意的事項等,根據回答情況分四個等級考評學生,給出預習評分。課堂教學時通過觀察學生的上課表現,如是否真正動手操作、認真觀察、動腦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分四個等級考評學生,給出實驗操作成績。

實驗報告主要考察是否完整、數據處理方法是否得當、實驗結果結論是否合理等,分四個等級給出報告成績。期末考核,采用筆試方式。內容來自做過的實驗題目,涉及數據處理、結果表示、實驗原理、儀器的使用等。通過實驗教學的改革實踐,提高了學生物理實驗學習的興趣和對實驗的重視程度,激發參與實驗訓練的自覺性。但是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應是增加操作考試,但由于目前條件不具備,施行起來難度太大,至今沒有開展。

作者:趙杰單位:遼東學院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