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探究

時間:2022-11-20 08:38:37

導語: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探究

摘要: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強、原理抽象、專業概念多的課程,又是電工電子專業的一門入門課程。本文分析闡述了如何調整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把教學的重點定位于課本教材與實驗實踐相結合,以專業核心技能目標為起點,通過教室里的理論授課到結合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理實一體化實驗室授課的改革與實踐,促使學生在電子技術基礎課堂活起來,實現“做中學”與“學中做”的結合,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技能水平。

關鍵詞:實驗教學;實效性;網絡資源;二維碼

一、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現狀

對電氣類專業的技校學生而言,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關鍵性入門課程,其理論性強,原理非常抽象,專業術語與概念較多,與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系,學生理解領會教材感到十分困難的課程。鑒于技校學生在基礎方面比較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邏輯推導能力較為薄弱,加之其對專業理論課的興趣淡薄,從而導致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能力欠缺。

1.教材設置的弊端

目前技校所用《電子技術基礎》教材中主要以模擬電子技術為主,數字電子技術的內容相當少,針對數字電子技術有專門的《數字電路技術基礎》,在教材內容編排上偏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關系,使教學內容相對枯燥,難于理解。如在講解放大電路原理的時候,對于理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很難接受。教材中普遍“重理論、輕實踐”,往往一個復雜電路教材會用大量的篇幅文字和圖形圖片來介紹其原理,卻沒有與之相配套的實驗來探究或驗證電路原理。過多的文字本身就讓技校學生產生厭煩,沒有興趣去學習思考。再者,對于技校學生而言,只需了解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將其運用到實踐的能力,因為技校學生畢業后更多的是從事操作、調試工作。

2.教學形式的弊端

技校教學在處理學生問題以及授課方面依然采用傳統的落后的觀念及方法,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授課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結合個別實驗,知識的習得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由于知識的抽象性較強,看不到,摸不著,很多學生聽的過程中就開始精神游離,甚至睡覺。再者,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以“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形式開展,毫無亮點可言,且這樣的方式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產生“重分數,輕技能”的想法,這與技校培養學生的初衷背道而馳。而且在教學上一直注重教材理論知識,缺少實踐,幾乎很少有符合教學的實驗課程。對于這種幾乎有很少的“理論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興趣,甚至排斥,從而進一步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不足,課堂管理難度增大等負面連鎖反應。同時,由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多地聆聽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幾乎沒有自我探究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成就感,所以這樣的教學效率不是很高。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教學形式的原因,都使得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達不到該有的效果。因此,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需在課程內容體系、實驗教學項目、網絡資源建設、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

二、技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策略

1.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改革

對現有的教材內容進行分層、刪減和整合,基于現有教材偏理論,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課堂實效性,因此,結合技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有目的地進行重新整合,將課堂搬至理實一體化的實驗室,實現抽象的理論到具體的實驗電路的轉變,讓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教材上的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例如,“共射極放大電路”課程中現有教材有較大的篇幅來介紹電路原理以及公式推導靜態工作點,卻沒有相應的實驗來教學生怎么去測量靜態工作點,驗證公式的正確性。由于技校學生對理論、對文字的反感,加之邏輯推導能力的不足,讓很多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靜態工作點,經常會出現過一段時間幾乎將這部分知識忘記,不理解電路原理的情況。所以在教學安排上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實用性比較強的理論知識以及通過實驗來促進專業理論的鞏固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上面。在進行共射極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教學時,加入電路的搭建與數據測試,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電路中電壓量、電流量、放大倍數等之間的關系,對靜態工作點的推導公式的理解和記憶自然更加深刻。傳統教學形式到理實一體教學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熟練地操作和使用儀器儀表,如萬用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等,同時對分立的元器件的檢測也能增加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與電工基礎、電工儀表等課程的聯系,對以往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此外,實驗室授課的同時,加強學生操作規范及7S管理的鍛煉,讓學生更好的適應企業的操作規范要求。

2.實驗教學項目的制定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設計實驗、搭建電路,操作實驗的能力。上面已提到在實驗內容上要緊扣課本教材內容,做到兩者統一。由于技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專業技術的操作人員和調試人員,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將重點放在設計實驗和驗證實驗上。在設計這部分實驗時,需要詳細的電路圖和實驗原理,明確的實驗目的,并詳細列出實驗步驟和測試數據的表格等,讓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實驗活動,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強化了對電子元器件參數的測試、極性識別等技能水平,同時對儀器儀表的熟練使用得到提高。例如,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實驗給出了具體電路圖,詳細介紹了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等交流性能指標的測試原理及實現方法。驗證性實驗在開展時要2人為一組地分組進行,這樣有利于學生間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也能在班內實現傳幫帶;實驗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從易到難的教學原則,通過簡單電路的測試實驗,提升學生對基礎元器件的掌握和基本儀器儀表的熟練程度。進而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合理設計和安排下一個實驗項目,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隨著實驗項目的難度的增加而提高,不再盲目地按照教學大綱照本宣科,造成學生學習脫節,失去信心。適當地加入設計性實驗,此部分實驗由教師提出設計要求,適當進行思路指導,讓學生分組進行探討、分析與設計。既做到了分層教學又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網絡資源的建設

將教學形式變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加大實驗教學的課時安排,這就要求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要非常了解,但這又是技校學生最為薄弱的環節。大部分技校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聯系不清楚,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再次出現時,往往需要重新翻閱來復習,但是在教材中,并不會出現大篇幅的內容來復習已學知識。如果在上課時,同時帶上好幾本專業教材,遇到所需知識就去翻閱,將會浪費很多的時間,課堂效率不高。因此,利用現代智能手機及二維碼技術等信息化手段,便能很好地將該問題解決。如共射極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驗證實驗。教師將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與注意事項、萬用表測量晶體三極管的方法與注意事項、電路電壓和電流的測量方法等知識內容上傳至網絡平臺生成二維碼鏈接,將此二維碼印在試驗任務書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該部分知識時,只需拿出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便能得到。這樣的形式既節約了實驗知識的準備時間,減輕了學生教材的攜帶量,又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化技術,讓課堂更加信息化。

4.教學評價的改革

嚴格的考核辦法是促進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手段。預習、實驗操作與報告是考核學生實驗完成情況的重要部分。在學生的期末考核評價中將摒棄原來的“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這種以筆試為主的考核辦法,而要體現學生對電子技術基礎的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以及規范操作。因此,將最終考核分成五個部分,設計的比例為:筆試35%+實驗35%+平時作業15%+儀表使用10%+規范操作5%。細化的考核辦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之中,也避免有些學生應付式地進行實驗,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有效形式。

三、小結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對現有教材的整合,重新制訂教學計劃,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輔以信息化手段,讓原本沉悶的電子技術基礎課堂變得充滿活力,讓原本失去學習信心的學生通過“做中學”對學習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姚紅.電子技術類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業家,2012(19).

[2]唐勝春,任小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世界,2017(1).

[3]唐鶯,翁飛兵,單慶曉.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的實踐[J].教學研究,2006(29).

[4]唐子茂.淺談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J].中國西部科技,2011(10).

作者:毛亞峰 單位:平湖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