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效率提升思路

時間:2022-05-04 11:05:36

導語:小學科學教學效率提升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科學教學效率提升思路

一、實驗教學中存在以下誤區

誤區一:為什么要做實驗?為了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去做實驗,為了技能的熟練和應用去做實驗,為了證明教師講解的正確性去做實驗,為了應付考試去做實驗……一句話,僅僅為了達到學科教學目標而進行實驗。教師心中沒有課程意識,沒有把實驗教學與學生的發展需要聯系起來。誤區二:怎樣做實驗?按預先設計好的填充式實驗報告來做實驗,按教材要求事先設定的方案來做實驗,按實驗考查要求來做指定內容的訓練實驗。由于時間和條件上的限制,在黑板上,教師畫圖分析,學生聽著“做實驗”,在講評中,讓學生根據圖示要求,看著“做實驗”。不是基礎教學為實驗教學服務,而是實驗教學為應試教學服務。誤區三:做什么樣的實驗?近年來小學科學進行統考或抽測,但試卷畢竟是書面書寫的,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和運用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習方法,因而應付考試式的實驗大量存在。所以,教師學生只做考試能獲高分的實驗,而少做演示實驗、家庭實驗,不做與考試無關的實驗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改進實驗教學的對策

1.加強學習,提高科學教師自身素質

(1)強化理論學習

首先我們科學教師要轉變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緊密結合新一輪的課改:明確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科學實驗不是要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專門人才,而是要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面向全體,耐心細致地指導,從最基本的實驗操作做起,促使他們獲得可持續發展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加強實驗教學研究,提高科學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

備課組教師應對實驗課抓好備課、上課、評課等各環節,強化教師的研討意識,提高研究能力。備課: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集體討論,整合備課組教師的資源;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精心備好實驗課,形成濃厚的科研氣氛。

2.改進實驗教學的措施

(1)優化實驗的操作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教學的探究性是探究的科學和探究的教學相結合的產物,科學教學過程應當是一種探究過程??茖W實驗教學作為科學教學的重要實踐活動方式,其教學過程也應當是一個探究過程。教學中的實驗正是給學生提供感性知識,使他們經過探究形成理性認識的極好手段。因此,必須加強實驗操作過程的探究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盡量把實驗設計為探究性實驗,通過挖掘教學內容的學術性,創設探究情境,設計富有啟發性、層次性、探索性的實驗問題,激勵探究動機,明確探究目標,引發探究興趣。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當好引導者,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實驗過程。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索學習具有更強的專題性、實驗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等特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2)設計生活化的小實驗

課程標準的最新要求,教師要突破唯教材的課程觀,從現實生活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與學生已有或正在進行的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周圍的自然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為背景開展學習,設計生活化的小實驗。如:生活中用漏斗倒某種液體,一下子倒不進去,很多學生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但并沒有認真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課堂上以后,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是怎么回事呢?繼而引出空氣占據空間的概念。又如,在“溶解”一課教學中,老師提出:“有個小朋友,很想喝糖水,你們能不能幫他想一個好辦法,讓他快一點喝到這杯糖水???”泡糖水對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學生馬上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獻計獻策:“用筷子不停地攪拌能夠使糖快一點溶解在水里。“”用熱水來泡溶解起來也很快的?!薄鞍烟欠胚M水里,然后再用兩個杯子倒來倒去?!薄瓘倪@樣的生活情景出發然后再引入新課的教學中,學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景的引導,并沒有感到科學是那么深不可測而是和他們非常的親近,對實驗設計也就感興趣了。

(3)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材料的過程。如果把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和邊學邊實驗,則既能使學生獲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實驗、選擇儀器、實驗操作、記錄數據、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的方式獲取知識,體驗發現真理的過程會感到其樂無窮。例如,研究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鉆木取火,研究磁鐵的磁極,杠桿平衡,點亮小燈泡等等。在實驗過程中,成功者從中獲得喜悅,從而激發其創新的興趣和動機,失敗者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激發其認真思考,勇于創新,使教學過程成為以學生學會求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

(4)自制儀器開展實驗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學習活動,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也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但有時實驗室的儀器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定的陌生感,也不利于學生課后繼續進行科學探究,所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儀器或自制的儀器進行實驗活動,是科學教學儀器材料的一種有效的補充形式。在教學“聲音的產生”時,專門的實驗器材是音叉,但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信手拈來的一些材料,比如,學生的塑料直尺、紙張等常見的材料,要求學生通過各種辦法使它們發出聲音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使直尺等物體發出聲音。教學中如果一味使用專門的實驗器材會制約了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學生隨處可見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有興趣的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作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了。通過改進實驗教學的實踐表明: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些對人的成長很重要但曾經被忽略的東西凸顯出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嚴密性、創造性等得到行之有效的開拓和訓練,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小學實驗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之一。愿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運用自己的聰明與才智,開創一片亮麗的天空!

作者:姜香芹工作單位:浙江省江山市雙塔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