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時間:2022-04-08 10:57:39

導語: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人才成長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的科學教師,如何把握時代的脈搏,在現有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創新教育,實施創新性培養,就成為我們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改革;創新能力;有效培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創新素質和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大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新階段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共識。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使其作為獨立的個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能夠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創新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人才成長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如何把握時代的脈搏,在現有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創新教育,實施創新性培養,就成為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小學科學教學實踐,談一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更好的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1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科學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輕松自由的狀態下,學生才會表現出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在課堂上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和創新的環境。為此,教師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中那種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在狀態。要以一種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出現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輕松愉悅。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環境,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營造一種有利于開展創新教學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從教學問題入手,引領小學生創新行為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不僅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更要發掘創新性的教學問題,用創新性的教學問題引領學生的創新行為。教學問題是引領學生進行思考的主線,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合理的提出具有創新性要求的教學問題,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并產生求解問題的愿望,這樣就實現了創新性思考和創新性行為的開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教師思維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密切相關。學生能不能夠經歷創新性思維關鍵就在于教師所創造性地設置問題是否具有創新性情境,能否營造一種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獨立地去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多種求解的途徑。在問題情境中學生越困惑,就越想解決問題,學習氣氛就越濃,學生思維還處于活躍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不僅加強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培養小學生的求異思維,實現學生的優質創新

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須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就是逆向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等。逆向思維是有意識地從常規思維的反方向去思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講,逆向思維需要向權威發起挑戰,所以在學生的心中要樹立無權威、無止境的觀點。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多方向、多數量、全面展開的輻射型思維方式,是創新思維中最可貴的思維形式,是學生將來成為創造性人才的基礎。學生之所以能夠實現創新就在于學生具有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它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流暢性。一個人創造性的高低是由他的發散思維的素質和具有的價值所決定的。一個人的創新,無非是想到了別人還沒有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說,就是別人思維尚未擴散到的領域,被你的思維擴散到了。發散思維又是創造活動的起點,其廣度和深度都將大大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盡管有的學生提出的方案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但其中無不包含著創新的火花。大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要從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形成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基礎。

4讓小學生設計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科學教學實驗,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舞臺,教師一定要充分的進行利用,發揮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為此首先就要分析一下創新能力的組成。我們認為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要包括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優良的思維品質和聯想、重組能力。在這些內容中,我們發現小學科學的實驗設計對于學生的這些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小學科學設計實驗是要求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進行的開拓意識的創造性勞動。設計實驗活動本身對學生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靈活應用知識的方法,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讓小學生主宰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宰課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學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就要更新觀念,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的地位,實現教學活動的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現學生創新性的發展。為此,在課堂上,教師課堂采取小組化教學,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展示、小組評價和老師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創新素質的成長,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人的發展的要求。作為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的小學科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教師要更新觀念,實施創新教學,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作者:董穎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牛頭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