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5-09 03:08:50
導語:科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提高學生自身的認識
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自愿的學習,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環節。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的形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至關重要?!耙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痹?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ylw/kxjxlw/201605/629036.html" target="_blank">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堂就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記筆記,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作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和平時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讓學生不斷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情緒,營造寬松、和諧和平等的課堂氛圍,給予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調動大腦,提高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的少講,有些問題我們教師給適當的引導,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在七年級下第二章第4節光和顏色中物體的顏色由誰來決定。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先考慮透明物體是讓光透過還是反射?透過什么光?沒透過的光去哪里了?所以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么來決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動手實驗獲得知識.
二、培養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學習中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迸囵B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先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動力是趨使人類進行一切活動的內部力量,它是學生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源泉,產生學習動力的前提是學習的興趣。興趣的產生要經歷有趣、樂趣、志趣,有了志趣就會產生動力。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目前,我們縣在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實現差異互補,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加強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先讓學生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每個人都有任務;再實驗前分析硬紙板為什么豎直放置在平面鏡上?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該如何操作?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該如何操作?最后實驗結束讓學生展示實驗的成果,得出結論。學生有參與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來了,就會主動參與探討,自主開動腦筋,搜索資料,為參與準備,這樣一來,學生就在合作參與大情境中掌握學習的技巧,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習的興趣。新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合作精神。教學涉及的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有生生之間的互動,因而在教學活動中設置活動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要讓學生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感興趣,需要老師具有淵博的知識、幽默的語言、豐富的表情,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打動學生,用豐富的知識去吸引學生。課堂上老師還要會欣賞學生,鼓勵學生,肯定學生,才能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知識充滿渴望,進而積極的、主動的去學習。
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的新理念,要求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也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來改變教學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變換課堂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參與到學習當中,盡情的動腦、動口、動手,發揮主體的地位,樹立學習的主人翁意識。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促進者”,同時也是領航人和啟發者,我們運用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就像一把鑰匙,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大門。教師應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個人教學技能以及教學資源等各方面綜合起來考慮,考慮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現代優化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促成學生主動學習。進入初中后,學習的內容較小學的難度增加,深度增加了,所以要求學生要學會課前預習,教師可以根據上課的內容布置前置作業。學生可以通過完成前置作業,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從而可以在課堂上更好的學習,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種子萌發的條件這塊內容前,可以布置學生回家進行實驗。要求他們在實驗中要了解自己將種子放在什么環境中?在這些環境中種子是否都萌發了?要讓實驗結果更精確、科學,你需要控制哪些量的變化或不變?通過前置作業從教師講轉變成學生發現、總結,更有學習的興趣,達到教師少講的教學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取決于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通過質疑、探究、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才能獨立的、自主的學習知識,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作者:詹安莉 單位: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實驗中學
- 上一篇: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設計者和實踐者
- 下一篇:建筑工程軟土地基防塌陷措施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