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實驗生理科學的運用

時間:2022-03-23 08:48:00

導語:微課在實驗生理科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課在實驗生理科學的運用

摘要:將微課運用到機能學實驗教學很有必要,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驗教學原則。分析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將微課結合傳統教學運用到實驗課前、中、后3個環節,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促進機能學實驗教學改革。

關鍵詞:微課;實驗生理科學;實驗教學

實驗生理科學是一門融合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綜合性機能學實驗課程[1]。微課是以5~20分鐘短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圍繞某個知識點、教學環節或實驗操作技術而開展教學活動的微視頻[2-3]。實驗生理科學是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科研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基石。傳統實驗教學中,教師較少,學生較多,教師示教,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微課教學使復雜的操作過程可視化,可以反復觀察,幫助學生在實驗后進行鞏固,從而有效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由于醫學各學科普遍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一旦學生適應不了課堂教學節奏,教學效果就難以保證[4]。為避免這一弊端,將重點難點理論內容或手術操作制成微課[5],以提升機能學實驗教學效果[6]。

1傳統教學特點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習者深入理解基礎知識和理論,掌握動手技能和技術,形成科學思維,培養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對修本課程的學生進行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顯示:在傳統實驗課中,僅有6.55%的學生表示上課注意力集中,無開小差的情況;2.33%的學生表示教師講解示教清楚明白,沒有存在疑問的地方;大部分學生表示教師示教受課堂時間影響,且教室后面的學生基本看不到;85.75%的學生表示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需要適當改革,以提高教學效果。1.1實驗室硬件設備方面。目前實驗設備陳舊,主要包括電腦老化、生物機能實驗系統版本陳舊,影響實驗成功率。實驗場地限制,機能學實驗多為動物實驗,耗時較長,且本課程面向本、??茖W生開設,每年學生約2000人,實驗室利用率高,實驗儀器設備嚴重不足。1.2教師方面。實驗生理科學課程任務重,教師常常疲于上課及批改實驗報告,課前教師不了解學生對于本實驗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授課針對性不強,導致授課效果不佳。課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講課缺乏活力,平淡無奇,不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此外,上課時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高,不主動思考。教師全程指導,精力有限,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實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課后,教師批改實驗報告任務重,不能就實驗報告中存在的問題給出詳細的批示,以至于學生不明白實驗報告哪些部分有待完善及評分依據。1.3學生方面。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實驗協作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充分做好實驗前的預習工作,以至于在實驗過程中缺乏思考,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全程依賴教師指導,實驗成功率低。課后對實驗沒有復習鞏固,掌握不牢,對實驗報告結果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

2微課結合傳統教學的應用

微課占內存小,可隨時隨地觀看,學生可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反復學習,解決課堂效率不高的問題。微課可改變傳統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創新的局面。將微課結合傳統教學,能解放教師,更注重教學創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將微課結合傳統教學運用到實驗生理科學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節的教學模式,詳見圖1。2.1微課應用于課前預習。將微課提前一周發送給學生,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學習交流,書寫預習報告,同時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反饋給授課教師,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對課程的了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能力,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2.2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在上課時,將小組內的問題先進行組間討論,教師根據學生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組間討論情況進行針對性講解,師生交流互動。實驗操作時,教師先強調實驗技術操作的要領,然后讓學生自主實驗,教師分組指導。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對實驗進行小結,針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中強化指導,提醒需要強化復習的要點。2.3微課應用于課后復習。學生根據實驗情況,獨立查閱相關資料完成實驗報告的書寫及課后測驗。如果仍對某項實驗操作無法掌握或對實驗存在疑惑,可請教教師。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反饋進一步完善微課設計,調整教學方案,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高水平高質量的微課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特別對于機能學實驗課程[7]。學生對本課程開展微課教學表示強烈支持,同時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如建議實施學分制度,將看微課情況記為預習分數里面的一部分,學生可以進行課前預習,從而減少操作上不必要的失誤;建議提高微課視頻清晰度、增加字幕、增強實驗步驟條理性、注重實驗操作細節的講解等。學生認為將微課運用到本課程的優勢如,在教師講解后仍有疑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微課學習彌補不足,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實驗成功率等。

參考文獻:

[1]李旭偉,鄭倩,唐建平,等.學分制與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改革設想[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2(3):138-139.

[2]蒙潔瓊,謝海濤.利用微課在高等中醫院校搭建中醫與公共外語相結合的平臺[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3):119-121.

[3]KayJ,ReimannP,DieboldE,etal.MOOCs:SoManyLearners,SoMuchPotential[J].IEEEIntelligentSystems,2013,28(3):70-77.

[4]孟亞鵬,何冬梅,韓桂琪,等.微課在醫學院校教學課程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4):40-41.

[5]HouTX,GouXR,GaoYY.PreliminaryApplicationofMicroCourseinDistanceEducation[J].IJIET,2016,6(2):132-136.

[6]劉行海,買文麗,劉紅,等.微課在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7(3):160-161.

[7]董俊,羅懷青,何月光,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2):157-159.

作者:黃靜 王濤 王丹妹 吉麗敏 何佟 虞道銳 單位:海南醫學院